浅析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精神风貌。对于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宝贵资源,应该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之精华,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强调,弘扬中华文化,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政治体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就是生长于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中,离开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滋养,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文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教育方法、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等三个方面作以下浅析: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精神风貌。在推动我国教育行业发展的同时,还为其提供了现成的教材资源。针对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此来培养大学生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国家及集体的利益冲突,进而赋予其正确的历史担当与社会责任感。[1]

  2.追求理想人格的人文主义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在形成发展中,往往以理想的人格为出发点,在形成中注重自我完善,坚持以苦为乐的生活态度,以此来实现自我精神的超越。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将其充分融入其中,在深化大学生人格认识的同时,还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奋斗方向。

  3.道德实践的修身精神,《大学》一书开宗明义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由此即可看出受教育者思想感情的熏陶与道德修养见的关系。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对大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相应的引导、纠正外,还能培养其理性的思考能力,这些,都对大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4.“天人合一”的和谐观,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境界是以追求真、善、美相统一为目标的,倡导以“和合”为准则的统一发展观,即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发展。中国文化的这种精神,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大学生新型人际关系的构建,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启示意义。

  二、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教育方法

  祖国传统文化光辉灿烂、源远流长,其中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古代和近代的思想家们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对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刻的启迪。

  1.示范教育法,在整个示范教育中,最具代表人物为孔子。孔子作为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最先提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教育理念。这些理念,至今对我国的教育有着极大的影响。为人师表,在传授教材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身教言行,只有言行一致,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2.因材施教法,作为孔子教育理念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材施教”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孔子的认识观中,将人的智力、理解能力、性格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明确的区分,并由此得出每个人的能力不同,其情感、性格、个性等也不同。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结合着学生的实际状况,因人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情感教育法,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其核心标志在于重情感。且这一标志突出表现为“以情动人、以情化人”的教育方法,同时在努力的过程中,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奋斗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大学生在情感方面产生相应的共鸣,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的同时,还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4.陶冶教育法,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此不难看出环境对人的影响。在我国古代教育中,陶冶教育受到人们的青睐。而在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集体精神面貌、校风、班风等环境如何,将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这些,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学生情感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及班风,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同时,还能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2]

  三、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中国教育方针提出培养人才应坚持“四有”目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含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且与我们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共同的契合点。

  1.有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和良好心态的培养,面对当前社会激烈的发展趋势,当代大学生在求职中,必须具备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并通过不断的完善自我,积极向上,乐观进取。今天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学习设备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学生在学习时,还应承担艰苦的学习任务,以便在以后能够树立积极的求职心态,最大限度的实现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满足。

  2.有助于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在几千年前的凝聚、积累、沉淀后传承下来的,并由此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休戚与共的内在凝聚力,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有利于社会前进和个人发展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当前物质社会的迅速发展,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找准自己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的进行奋斗。 [3]

  3.有助于大学生培养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

  改革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周易?杂卦传》明确提出了“革故鼎新”的改革变通思想:“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周易?系辞传》也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康有为、梁启超的“能变则存,不变则亡”等,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一直强调改革变通。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有没有创新精神,能不能以变应变、处变不惊,已成为一个民族有没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标志。创新精神对于个人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创新精神已成为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借鉴,有利于大学生培养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综上所述,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在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的同时,还有助于大学生道德修养、人格魅力的提升,使其在面对激烈竞争时,能够凭借自身优势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罗双凤、罗平西、冷树青:《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成人教育》,2011,(05)

  [2] 郑丽萍:《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教育探究》,2009,(02)

  [3] 孙新新:《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现实价值》,《文教资料》,2011,(04)

  郑斌 幸灵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