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RFID技术在我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 关键字:RFID技术,电子标签信号识别,图书馆管理系统
  • 发布时间:2015-02-13 08:54

  摘 要:介绍RFID技术的定义和概况,以我馆为例,详细分析该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应用中的优点、弊端,阐述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遇到的技术标准、系统整合、安全和成本问题,对图书馆数字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RFID技术 电子标签信号识别 图书馆管理系统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不断深入应用到高校图书馆领域,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管理、信息查询、信息服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RFID自动识别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已得到不断发展及完善。我馆于2010年8月开始采取及运用RFID技术系统来进行图书馆的整体运行,现就几年来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为其进一步完善及在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中的使用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具有简单实用、准确率高、识别速度快、受信号传输媒体限制小、无接触识别阅读距离远等优势。随着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推广,它以其特有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正引起国内外图书馆界的关注,RFID的采用将引起图书馆业务管理模式的全面变革,RFID正在成为智能图书馆的核心技术。

  二、RFID技术特点

  首先,RFID通过无线传输数据,可进行非接触读写、可穿透障碍物识别目标标签,适合作为图书馆门禁和图书夹带检查的应用技术。第二,RFID读取标签信息时,无需注意方向和角度,并且可同时读取多个标签,提高了图书管理的效率。而传统的条形码需要的人工操作较多,且只能单条读取,费时费力,工作效率较低。第三,RFID标签内装有存储芯片,芯片容量可达MB级,随着芯片和存储技术的提高,容量仍有较大上升空间。RFID标签可以是只读标签,也可以是读写标签,可灵活选择,方便了图书信息的管理。RFID标签有外包装保护,内部芯片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

  三、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应用的优势

  1.传统图书馆管理系统有很大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服务功能持续增加,馆藏内涵飞速增长,读者对图书馆智能化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仍然采用条形码信息录入与磁条报警系统相结合的图书馆管理方式,显然在管理效率和智能化方面都凸显出自身巨大的局限性:首先是工作效率低,以条形码为主的管理方式,对图书进行采编加工是靠手工进行作业,如条码、磁条的粘贴等,不仅加工工序繁杂且效率较低;对条形码进行逐一扫描,识别速度较慢、错误率高;而且在采编和流通过程中,必须进行接触式读取、条码扫描器的不可移动性使得每本书都要经过多次搬动才能完成操作;再加上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条形码磨损、撕裂和丢失等问题。其次就是图书馆普遍采用的条码识别技术存在着不可实行动态管理的弊端。条码技术是靠接触式逐一读取,不能实现信息的动态读取和图书流向追踪,由于缺乏动态管理,造成藏书错架现象严重,读者找到自己所需的图书较为困难。目录查询系统和实际图书的位置造成差异,不但浪费读者时间,还干扰到典藏文献的剔旧、补缺,造成文献资源的使用率降低。其三是条码识别图书管理系统还存在着不能同时处理多个标签、无法进行批量识别场合操作以及智能化图书盘点等缺陷。上述限制制约了现代图书馆管理智能化的发展,因此,与时俱进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迫切需要一种新兴的图书信息自动识别技术对现有的图书管理系统取而代之,而智能化、动态的、RFID技术是解决此问题的核心技术。

  2.RFID技术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应用优势

  我馆于2010年8月顺应时代的发展,采取及运用RFID技术系统来进行图书馆的整体运行,将最大限度地提高馆藏资源到读者之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减少图书馆营运资金,并在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图书馆也获得较大效益。图书馆结合先进的RFID技术,提高了图书管理效率,简化了工作流程,大大减轻了馆员的工作负荷;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图书借还、查询等服务的同时,实现EAS和记录借阅信息流程的统一,为图书馆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

  2.1RFID电子标签的特点

  RFID电子标签取代条码为标志的文献识别技术的升级,使目前图书文献分类、编目、典藏和流通现状得到极大地改变,为图书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使智能化、个性化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成为可能与现实。与条形码比较,RFID电子标签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其一是速度快,可同时识别和读取多个射频标签,还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操作快捷方便,大大方便了工作人员和读者。其二是可重复使用,工作人员则可以反复的新增、修改、删除RFID标签内存储的数据,方便信息的更新。其三是经久耐用,比条码相比较,电子标签更加耐用,不受污迹、灰尘等的影响,误码率低,不易伪造。其四是可以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在被覆盖的情况下,RFID能够穿透障碍进行穿透性通信。其五是数据的记忆容量大,可达到兆字节,因而可轻易存储图书的详细信息,方便读者详细了解更多信息

  2.2RFID在图书馆智能管理系统的优势,图书馆智能管理系统与传统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相比,具有下列明显的优势:(1)快速借还 RFID自动识别技术可实现非接触式可穿透障碍读取信息,RFID标签不需要对准条形码才能进行直接读取,只要把需要识别的图书放置在阅读器可探测范围内,就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以任何方位实现数据的快速读写,并可同时完成对多本图书的借还操作,这样就大大方便了工作人员和读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读者满意度。(2)自助借还服务 自助借还操作简便、快速、安全,并可以实现24h自助还书服务功能,读者不必急急忙忙赶在上班时间还书,大大方便了读者。工作人员也从简单的借还工作中解脱出来,缓解了工作压力,节约了人力资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引导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服务之中。(3)智能排架功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镇化建设和学校规模的扩大,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馆藏信息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信息数量的扩张和信息载体多元化格局的出现,造成了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堪重负。读者查找馆藏文献也变得越来越难,造成读者借阅意愿大大降低。RFID智能排架功能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书架标签对书架进行分区、编号、定位管理,工作人员通过智能分检书车达到图书的准确上架。读者也可通过书目查询系统查出图书准确的馆藏信息和架位信息,快速准确地找到所要的书籍,高效快速地完成借阅过程。(4)有效减少乱架 目前各图书馆为方便读者查阅图书,采取开架借阅的大流通、大阅览服务模式,由此带来的乱架现象,让图书馆工作人员感到头疼,读者的抱怨也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利用RFID技术的非接触可穿透自动识别功能,对于乱架的图书,工作人员只要把需查找的图书相关信息输入便携式阅读器中,在书库的各书架旁走动,阅读器通过无线电自动搜索相应的标签信息,就可及时精确地找到乱架的图书。(5)便捷的清点功能 为了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可运用盘点仪进行对图书的清点,盘点仪通过电波信号可实现与RFID电子标签的非接触信息交换,同时读取图书标签信息,清点主要是针对每本图书的标签的清点,把每本图书的信息都存储到RFID标签中,当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时,盘点仪会自动提示,改善了图书馆的运作效率,简化了工作流程进而提升服务质量,加快了图书馆的智能化管理进程。

  四、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较贵,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应用中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是它存在成本高的缺点,二维条码在我馆使用初期近2元/个,致使其在图书馆管理中应用难以普及。目前图书馆界使用价格较为便宜的二维条码和RFID技术的结合应用较多,且在业界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电子标签容易暴露而被拆除,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来确保电子标签完好无损。

  2.RFID监控也会出错 在图书馆出口处的传感器会对电子标签进行识别,一个读者与另一个读者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报警时不知是哪个读者图书的问题,需要一一查验。对图书进行模拟实验的监控结果表示.一个监测传感器安装在出口处离地面1.5m处,读者以不同持书方式通过出口,不同位置的电子标签的识别结果不同,经过测试读者之间的最少平均距离为1.5m,才可以不至于报警。甚至有个别图书没有借阅都没有报警。

  3.移动上书推车上书时,离发射天线近时,上书很顺利,随着推车的远离信号时而就会与网络断开,需要再次连接或者连接不上,造成上书的不便。

  4.电子标签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电子标签一般会被很多包装阻隔或被金属物质阻隔,进而对电子标签的信号识别造成影响,使多标签的识别过程出现相互干扰。由于RFID标签无须直接与收发器接触,使用者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他人读取标签内存储的信息,泄露个人秘密,构成安全隐忧。上述这些问题都是其应用过程中会遇到的难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未来的应用前景才会更加辉煌灿烂。我们期望这一天早日到来,同时希望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使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5.RFID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已经不是新概念了,而且其应用于图书馆还在不断增加中。虽然RFID在图书馆的应用看似如火如荼,但是经过大量的实地调研与使用案例分析,发现在目前的国内图书馆领域,RFID的应用并不算成功,有些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些仅仅是满足了基本自助借还的需求,更多的是在使用中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图书馆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与困扰

  五、结束语

  RFID产业将成为一个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群,成为智慧图书馆、乃至智慧城市的重要的能化基础设施,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国内目前只掌握较为成熟的高频RFID技术,对于超高频和微波段的RFID,不管从关键技术还是从产业结构方面,都很不完善,技术和芯片等核心内容都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这将制约国内书馆RFID产业的整体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RFID应用的范围和水平差距也较大,以基础应用为主,许多创新型应用还处于试验阶段,对使用RFID技术带来的意义认识不够深刻这些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就目前RFID技术的发展程度,无论是高频还是超高频,均存在优劣,使图书馆要么望而生畏,要么盲目应用而达不到预期效果,没有形成稳定、规模化的市场需求,同时,技术提供商也不能获得应有的利润,形成产业链。因此,高校图书馆亟需开拓思路,从需求的提供者转型为技术的推动者,通过技术与应用多方合作的新应用模式,共同努力,规划合理的应用路线图,从而形成真正有效的图书馆RFID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原青,张宁.基于RFID技术的高校图书馆智能化管理创新——以东北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3.

  [2] 胡英俊.RFID技术及其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应用的利与弊[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3] 冯小桓.RFID技术在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

  [4] 陈嘉懿.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之道——浅谈高校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新思路[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

  [5] 孙伟伟,王莲.高校图书馆自助式服务应用分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3.

  佟寄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