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自主探究

  摘 要:主动学习会使课堂教学变得事半功倍,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 自主 探究 合作

  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我校的课堂教学由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逐渐转型为“自主、合作”式的素质教育。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逐渐演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切教与学都尽最大可能的满足学生的发展与成长的需要。课堂上,教师必须精讲多练,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即使这样,我认为,大多数学生还是在被动的学习知识,课堂上的活动只能说明学生在全员参与,并没有主动学习知识、探究问题。我国现代语言教育家吕叔湘曾说过:“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老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老师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这把钥匙能够自己开箱子,开门,到处去找东西。” 由此可见,主动学习会使课堂教学变得事半功倍,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怎样才能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呢?就我们英语学科而言,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在农村中学,英语可以说是众学科中的老大难。一是这里没有说英语的氛围,二是学生没有兴趣。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村屯,原有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现象极其严重。部分学生也因此从小学就对英语产生了厌烦情绪,即使上初中我们从头教起,也无法抵制学生从内心对英语的抗拒。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 ”学生只有从心里爱这一学科,才会表现出对学习的热情,从而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我认为,课堂教学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土壤。在课堂上,老师的教学吸引了学生,才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因此,要采取一些方法和手段促使他们对英语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一)实物教学法

  学习英语单词时,很多都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可以利用一切看得到的事物来激情引趣,既真实,又直观。如:学习关于教室内的物品、衣物和文具的单词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生动直观的教学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会不知不觉的被吸引,并参与其中。

  (二)情景再现法

  所谓的情景再现,就是同学们在课堂上以表演的形式将所学的知识呈现。七年级的孩子具有好奇、多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而教材中的对话设计恰恰 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句型短小,琅琅上口。只要学生稍加上动作、表情,就是很好的演出。这样的表演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课堂、活跃气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三)口诀记忆法

  在英语学科中,有些知识对同学们来说比较难学,而且容易弄混淆,我们可以搜集一些口诀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在学习be动词的时候,可以采用这个口诀:我用am,你用are,is用于他、她、它。一切单数用is,一切复数都用are。学习序数词时可以用下面的口诀:基变序,有规律,词尾加上th;一、二、三,特殊记,词尾字母t,d,d;八去t,九减e,f来把ve替;单词ty作结尾,ty变成tie;若是遇上几十几,只变个位就可以。通过口诀学习,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使学习内容简单化,还可以将枯燥无味的语法知识更生动化、形象化,易于学生记忆。

  通过课堂上的这些学习方法来改变学生原来在思想上对英语课的认识,转变他们的看法,提高他们的兴趣,这样,他们才能做到主动学习。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也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学习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行为会给学生今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一)关爱全体

  学生上了中学之后,会逐渐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也在不同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高尔基曾说:“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在课堂上,我们要多采取鼓励性的语言来表扬孩子,给他们信心,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我们维护了孩子的自尊,他们会在心底滋生一种感激的情绪,就会慢慢地喜欢上你、亲近你,从而喜欢上这一学科,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关注学困

  学困生是校园里的弱势群体,他们有颗敏感又自卑的心。这部分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对学习有着畏难情绪,慢慢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步入差生的行列。因此,我们要坚持以爱为基点,给这些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1.课下多与他们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学习动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

  2.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看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三、合作学习能使学生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加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一)合作练习

  英语课程的设计越来越贴近生活,注重实践,特别是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教材中,1c和2d的结对活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既然是小组活动,就需要同学们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在课堂上,我们的品字型座位给合作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3人组成的小组通过创设情境、围绕话题、共同创作,完成任务。课后,可以让优等生带动差生。早自习和午自习是发挥小组长作用的最佳时机,他们用认真负责的态度来督促和帮助小组成员尽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同时,这种学习方式也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问题探究

  新课程的实施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想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要把一些问题放手让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或多或少都会得到一些结论,而这些结论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是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得出来的。如果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对方法、结论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这其中有自己的学习成果。

  总之,我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境界。我们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切身的体验、合作和对话等方式,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真正学会活的、有用的东西,并内化为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王丽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