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摘 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营建一个自主自由、和谐共生、乐学悦教、教学相长的以高效课堂为核心的学校教育生态系统。本文分析了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策略

  引言

  构建高效课堂,追求知识与能力的最大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高效课堂,同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也是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一、精心备课

  要提高课堂效率和效果,精心备课是前提,任何一堂课上得好或不好都不是偶然的,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备课中的精心准备和精心设计。

  1.备学生

  学生是新课程课堂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一堂真正有效或高效的课应该是为学生量身而做。所以备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备学生。

  1.1要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学生的现状是教学的出发点。课要上得有效、高效,就必须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能力状况作一番研究。学生已经懂了的,不需讲;学生通过自学能掌握的,不需讲;学生能通过合作探究和讨论交流解决的问题,教师创设情境让他们自己去合作解决;教师讲了学生仍不会的,不要讲,讲了也白讲。

  1.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必须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我们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让不同学生通过学习,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2.备教学内容

  我们的教学有教材做为依据,但优秀的教师是不会对教材全盘照搬、照本宣科的。他会深入研读教材,由文字表达到实验设计,由实验设计到问题设计,进行反复阅读,认真思考,领悟编者的编辑;他会将教材上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对课本知识进行再开发和升华;他会紧扣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问题探究设计和教学设计;他会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二、精编导学案

  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反对呆板地教教材和学教材,主张把学习还给学生;我们认为,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可学习能力总需要一个“来源”,这个来源只能是“导学案”。所以导学案的精心设计与编写,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导学案的编制,一要明示学习目标,要使学生学习有路,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掌握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二要有学法提示,使学生学习有法,引导学生面对新知识或难点问题可用什么方法进行处理。三要编制的内容要条理清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导学案所涉及的学习内容,要条理清晰,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要清晰明了,重点突出,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必须一目了然,导学案切忌含糊不清、无从下手,含糊不清重点模糊的导学案用了不如不用。四要编写的导学案格式规范,便于学生的使用,学生拿到导学案之后,心里就知道哪些工作是课前需要做的,哪些知识是课堂上需要突破的,这节课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利于学生课后对导学案的整理与装订。

  三、优秀的课堂驾驭能力

  1.巧妙导入新课,吸引学生

  导入新课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起点。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如果能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学生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能以情激情,以诱达思,启动自身的心理活动,从而逐步获得全面发展。

  1.1情境导入法

  笔者曾欣赏过一位老师上《乙醇》,一进教室,耳边就晌起《祝酒歌》的旋律,屏幕上缓缓升起两行大字“茶是故乡的浓,酒是故乡的醇”,“水的外形,火的性格”,在没上课之前我仿佛就触摸到了乙醇,闻到了它的香味

  1.2资料导入法

  我的一位同事在进行《苯酚》教学之前,先在屏幕上打出了 “苯酚软膏的使用说明书”,要求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苯酚软膏说明,了解苯酚的一些性质”。学生立刻意识到今天的课与生活大有关联,兴趣自然上来了。

  1.3实验导入法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实验又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化学知识。若能用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来导出新课,不失为一种好的导入法。如在学习氨气的喷泉实验之前,我就先给学生演示了这个实验,美丽而神奇的实验现象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学习兴趣和激情高涨。当然,教师不能只做不说,神奇的魔术必须配有精彩的言语才完美。所以在做实验之前,我就用略带夸张的表情和语气说:“今天,我们要做一个神奇的实验。”在引发喷泉的时候,我又说:“接下来,是我们见证奇迹的时候。但是,奇迹的产生需要你的手这么轻轻的动两下。”学生乐了,自然也关注了这两个动作,也为后来我要学生分析喷泉实验的原理打下了基础。

  2.有效设计问题探究,达成目标

  1.设计有层次化的问题

  设计问题要考虑问题的层次和类型。“一步登天”是很难的,很多知识都无法一步到位,教师应借给学生“一把梯子”,设计有思维梯度的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往上面爬,最终就会摘到“桃子”。如在进行利用得失电子守恒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问题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我们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氣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问题二:在一个已经配平了的氧化还原反应中,除了存在质量守恒外,还存在什么守恒关系没有?

  问题三:如果我们要对一个未配平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配平,除了以前所用的观察法外,还有什么方法没有?

  这样设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就容易多了。

  2.创设情境化的问题

  在明确了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设置学习的情境,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记得有一次听一位老师进行“钠的常见化合物”的教学,在学到“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这一知识点时,这位老师先让学生看了一段潜水员戴着潜水面具潜水的视频,然后展示了潜水面具的构造,接着,老师的问题来了:

  问题一:该潜水面具中有没有你熟悉的化学物质?

  问题二:潜水员戴着潜水面具能在水下潜游几个小时,她所需的氧气从何而来?

  问题三:你能写出过氧化纳在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问题四:你能分析反应中过氧化纳所起的作用吗?

  该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过氧化钠的主要化学性质就很自然浮现出来,学生在犹如故事的情境中,兴趣被调动,思维更加活跃,在加上老师设计的有梯度的问题,对该知识点的掌握就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庄德刚. 对“高效化学课堂”的反思[J]. 化学教学,2012,01:26-28.

  [2]陈绍美. 秉承新课程理念 构建高效化学课堂[J]. 新课程学习(中),2012,09:84-85.

  王海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