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初探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教学实践,自主学习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5-12 08:57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646(2015)04-0008-02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各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我们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主要方式。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首肯,也越来越被学生喜欢和接受。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由于对农村教育投入不足,班额过大,教学资源短缺等客观原因,以及农村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够,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等主观原因,导致许多合作学习徒有形式,而没有实效,也使得许多农村地区的数学教师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非常反感,甚至课堂上排斥小组合作学习。
现选择几个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典型现象进行透视。
实际情况一:在听一些教研课、示范课时,课堂上学生虽然几人一组围成一圈,但小组里往往成为优等生的“一言堂”,个别学生意见和想法包办了其队小组成员。结果:整个小组没有全员参与,容易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不自觉的成了陪衬,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失去了合作的意义。
实际情况二:教师在教学设置的合作学习环节中,没有把合作任务、要求布置清楚,加上学生合作技能欠缺,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行其道,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争执、吵闹、加上班额过大,教师难以全面顾及。结果:课堂秩序混乱,教师难以驾驭,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合作讨论完全失去了意义,教师对教学方式本身产生怀疑,进而排斥,又返老路。
综观以上几种现象,教师只注意了合作学习形式,却忽略了合作学习的实质———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那么,我们教师该如何寻求提高合作实效的策略呢?
我认为,我们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对于教师而言,教师要正确认识合作学习,做好合作前、合作中、合作后的有效指导;对于学生而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学习习惯。
一、教师要正确认识合作学习,做好合作前、合作中、合作后的有效指导
(一)在小组合作前“明确任务,指导自学”阶段,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好开展合作学习的时机。当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需要时再开展合作学习,才会使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面更广;否则,会导致少数优等生当“小老师”,多数学生当“听众”或“陪衬”。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提升学习的结论。
(二)在小组合作中“组内合作,组间竞赛”的阶段,坚持开展学习竞赛,经常变换竞赛形式,以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促进学生大面积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通过量化管理,建立激励和评价机制,充分发挥群体动力效应,促使学生相互协作和竞赛。
(三)在立足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求得学生自主、自律、自信,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乐学数学。“归纳总结,交流探讨”的阶段中,应先让学生进行点评,老师再进行总结,使学生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取知识和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与掌握。它改变了过去学生以单纯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促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学习习惯
(一)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这对于刚刚开始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尤为重要。
(二)要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碰得咚咚响,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三)要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新教材中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试一试、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折一折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一点一滴地积累,既保证量又保证质,真正收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
刘兵(重庆市北碚区柳荫中学校400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