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述句改转述句的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646(2015)04-0023-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述句改转述句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一教学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并不然。如果没有认真、仔细地进行分析和比较,就会容易出毛病,尤其是在改变人称代词时更为突出。如:“我”字可以改为“他”,而“他”字能改为“我”吗?“你”字又改为什么呢?这些都很容易混淆。那么怎样进行这一知识的教学呢?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用以下的方法较为有效。

  一、指出改换的方法

  1.改标点符号。把原引述句中的冒号要改为逗号,引号去掉。

  2.改变人称代词(指引用部分里的人称代词)

  改人称代词的方法为:

  我(咱、俺)→他(她)

  你→我名称

  他(她)→名称

  二、举例说明、论证

  例①老师介绍自己说:“我姓李,是你们的语文老师。”

  改:老师介绍自己说,他姓李,是我们的语文老师。

  例②妈妈对妹妹说:“我把你的书包带子缝好了。”

  改:妈妈对妹妹说,她把妹妹的书包带子缝好了。改换说明:

  1.从以上的两个例句中可以看出,原引述句中的冒号要改为逗号,引号要去掉。

  2.原引述句引用部分里的人称代词“我”一定要改为“他”。但是例②中的“我”字要改成女字旁的“她”,这说明前边说话的人是否是女的,这一点也要应该注意。“我”字在我国的地方方言里也有所不同,如“咱、俺”等,这些都要改为“他(她)”。

  3.以上两个例句中,原引述句中的“你”字,例①句中就改为“我”,而例②句中又改为妹妹,这说明“你”字有时要改为“我”,有时要改为名称。那么“你”字什么时候要改为“我”,什么时候要改为名称呢?这点要从两个方面来判断。第一,要从对话的人物来判断。如果原句冒号前边出现了两个人物的名称时,后引用部分里的“你”字就要改成后一个人物的名称。以上例②句就是这种情况,所以“你”字就要改为“妹妹”。如果原句冒号前边没有出现两个人物的名称时,后边引用部分里的“你”字就要改为“我”。以上的例①句就是个例子。第二,要从有关文章的内容来判断。有时虽然原句冒号前边没有出现两个人物的名称,但是“你”字也要改为名称。如:例③,凡卡在信里说:“我没爹没娘,只有你一个亲人了。”

  改:凡卡在信里说,他没爹没娘,只有爷爷一个亲人了。

  例③句中虽然冒号前边没有出现两个人物的名称,但是凡卡写信的对象是爷爷,所以“你”字不能改为“我”,要改为“爷爷”。再如:武松从身边拿出些银子来,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酒钱,再筛三碗来!”这句中的“你”字也不能改为“我”,要改为“店家”。

  4.“他”字为什么要改为名称,而不能改为“我”或“你”字呢?这一问题也只能从句子中来分析和判断。如:

  例④肖复兴说:“我虽然没见过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了他的为人。”

  改:肖复兴说,他虽然没见过叶老先生的面,却从叶老先生的批改中感受到了叶老先生的为人。

  从例④句中可以看出,如果把“他”字改为“我”或“你”字,那句子中的人物关系就乱了,所以不能改为“我”或“你”字,只能改为人物的名称。那么,“他”字要改为谁的名称呢?这一问题其实也很简单。如果原引述句中的引用部分里出现了“他”字,那引述句中的引用部分里也一定会出现一个人物的名称,于是“他”就改成这个人物的名称。再如,小明说:“听了雷锋的故事后,我从他的身上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句中的引用部分里的“他”字就要改为“雷锋”了。

  钱岩斗(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三猛中心完小662505)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