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进行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数学,美学特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5-12 10:05
【摘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本文从“数学活动化”、“引导学生探索”、“调整教学方案”三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进行开放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关键词】动手实践;探究学习;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646(2015)04-0050-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当前小学数学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学生缺少动手实践、探究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得不到重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这种学习方式应当有所改变:数学学习应该多样化,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应该成为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
一、实施动手实践,强调主动学习
动手实践,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这种方法重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实验和思考,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一课,可以设计如下的开放式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
(一)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建立概念
在学习新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收集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牙膏盒、魔方、易拉罐、小皮球等)。使他们知道这些物体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从而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概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在有意义的实践生活中理解概念
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把收集到的物体按形状分开。学生操作后,教师问“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们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滚一滚每种物体,感知其特点。这样学生在操作中理解了概念,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
(三)在练习中深化概念
在对立体图形有了初步认识后,教师引导学生练习。摸一摸:教师说图形名称,学生找相应实物摸一摸,进一步感知各种图形特点。想一想:教师说图形名称,学生想一想每种图形的样子。搭一搭:小组合作用实物搭出自己喜欢的建筑物等。
在数学课程中实施动手实践活动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第二,围绕主题进行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第三,提倡合作交流。
二、引导学生探究,激发主动学习
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牵着学生只朝心目中一个方向去寻求答案,应放手让学生充分思考,学生作出大胆的猜想,再引导他们去探索,促进思维发展。
例如,教学除法与分数的关系:3÷4=()#(),常规教学是:教师出示3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用剪下的拼成3/4,得出3÷4=3/4。这样的教学方法教法太单一,学生思维含量少,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其实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根据1÷4=1/4,让学生猜想:3÷4=(3)/(4),对不对呢?学生必然争议,这时教师可以慢慢启发并提问:用什么办法来验证猜想?学生会想出许多办法验证3÷4=3/4,效果较好。
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而并不一味强灌输。当学生发现问题,产生探索欲望时,积极鼓励,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揭示数学的美,陶冶学生情操
数学文化的美学特征是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对数学文化的审美追求成为数学发展的原动力。要让学生认识到,许多美好事物的背后都隐藏数学的奥妙,数学的美是内在的、是含蓄的、是理性的也是高尚的,数学的美无处不在。数学中,可以利用数学符号、数学公式、数学图形、数学解题、数学逻辑等的简洁美、对称美、奇异美、统一美充分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发自内心去欣赏数学、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发挥数学的美学价值,不仅是向学生展现数学的美,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如,在“探索规律”一节中,设置了这样的教学过程,用火柴棒搭一列相接的三角形(相邻两个三角形具有一条公共边,图略),如果要搭n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经过较长时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利用了四种方法探索出需要(2n+1)根火柴棒,若按同样的方法搭n个四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学生又用多种方法探索出需要(3n+1)根,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几种探索的思路。若按同样的方法搭n个五边形呢?学生根据刚才探索的方法,很快回答出需要(4n+1)根火柴棒。这时,每一位同学都要掌握了根据图形探索规律的多种方法,处于成功的喜悦状态。“再总结一下刚才探索出的规律,有没有新的发现?”学生又一次进入探索的高潮。突然,很多学生异常兴奋,“我们发现,如果按照同样的方法搭n个m边形,需要[(m-1)n+1]根火柴棒。”我说“非常好!”,学生惊叹“有趣!”。就在这一片惊叹声中,幻灯片出示了克莱因的一句名言,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读了出来“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人的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在这一节课,学生经历了发现数学之趣和数学之美的过程,并从数学大师对数学充满挚爱的言语中获得启迪,激起了学生对数学美的无限追求。
四、调整教学方案,促进主动学习
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同时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不能死扣教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接受能力,及时对教学计划作出调整,保证学生学得主动、生动。
例如,教学“年、月、日”时,如果没有把握好开放的度,全部放手让学生去探索,结果学生很容易在二月份天数这个难点上卡壳,则达不到教学目的。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年历,分组列表调查研究,总结出规律,相互交流、小组合作、师生共讨等形式,解决难点。
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把教案用活,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可见,教学过程关键要看学生是否“用力”了,主动了,教师只是“引导者”的角色,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终上所述,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广阔的空间,只有把握好开放度,随时随地调整教学方案,恰当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学生学习积极性就会不断提高,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因此,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鈡启全,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
[3]刘松秀:《在活动中学习》
覃雪芹(广西贵港市覃塘区蒙公乡高占小学537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