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的评价方法浅谈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 关键字:美术,卡通,新课程
  • 发布时间:2015-05-12 13:03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646(2015)04-0098-03

  在新课程、新理念的倡导下。美术这一艺术学科更是新课改的先行者。如今美术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等在新课改的推波助澜之下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不管是在外出学习,还是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评价”的问题一直是我和同行们都认为比较棘手和难以有机解决的教学问题。“如何在评价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呢?”

  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是强调真实、自由、个性、合作和自我,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应享受学习的乐趣爱新课程、新理念倡导以人为本、创新为主的教学思想。美术这一艺术学科更是新课改的先行者。如今美术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等在新课改的推波助澜之下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这是现今的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庆幸的事,教师庆幸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学生庆幸于课堂教学的新颖和自主。“如何在评价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呢?”我通过二十几年的实践和探索,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来研究和实践,在此想和同行们一起进行探讨。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要求“打破教师评价的霸权主义”,使评价主体多元化。在以往,评价主体一直是单一的教师,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根本实现不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只有改变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才能体现师生对话的平等。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在互动中可以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在美术课堂中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种转换主体的评价方式:

  1.学生评价

  百花齐放世界才更美丽,百家争鸣建议更具价值。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的评价力度,用童眼看童画才更有情趣,语言才更具说服力。如在课堂教学中,等学生作品完成的差不多的时候,我总是引导他们“你们小组评一评,”或“你认为谁画得好?”“并把他的画贴到黑板上来”。学生纷纷走下位置积极参与,在欣赏和互比中选出他们自认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这样人人参与,用自己的审美观点来体现公开、公平、和谐和自主。同时在这样积极互动的评价和交流中也提高了自身的审美眼光。

  2.自我评价

  由于学生存在着环境、思维和绘画水平等个体差异,有部分在美术上的学困生往往没有机会展示自我,这样循环往复,就更提不起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致。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作品完成后,我又引导学生这样的评价指向,“你认为自己画得比上次好的作品可以自己展示到黑板上来。”再加上我特意的暗示,有些学困生也能大胆、主动地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在鼓励、自信中增强了他们自我挑战的勇气并促进了他们的绘画水平。

  3.老师评价

  真正意义上的评价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及时、正确进行点评,能触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真正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主体性。课堂教学在生评和自评后有时候往往流于一种形式,学生根本没有什么收获,此时教师的点评显得尤为关键。记得有次我上区教研公开课,一些优秀作品被学生们发掘展示后,有位学生站起来说某某同学的作品画得不好,我及时引导“你认为应怎样画才更好呢?”这位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建议,我在给予了表扬的同时从作品的创新、色彩的效果上进行了点评,并当场进行修改,作品一下子增色了不少。学生们在感叹羡慕的同时也对为师者更增添了一份崇拜。

  实行生生、自我、师生这样互动的多元评价,更能体现教学的全面性、学生的独立性,评价的客观性和主体性。用这样多方面的评价力量来促进学生的绘画水平,提高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二、评价内容实质化

  美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创造美、表现美。因此美术教学中的评价也应追求美。泛泛而谈的一种评价只能流于一种形式,令人生厌,对学生学画根本没有什么帮助。因此评价内容要有实质,学生的创作意识才能得以复苏,思维才能得以提炼,在绘画上才能有所领悟。评价内容要有实质,还得从评价的语言、评价的态度、评价的指向这三方面来推敲。

  1.语言求简练

  语言是沟通心灵的桥梁。美术教学中的评价语言要力求言简意骇。这样既不浪费作画时间又能使意见简单明了。如作品展示后,学生进行点评,教师可以在旁边指导评价:从外形、色彩、创意这三方面引导学生点评,不要让他们话不点题去转圈圈。用善意、中肯、简练的语言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学生更易接受,久而久之,他们也会学会用这样的评价思维方式来挑剔和创作自己的作品,使之作品更趋完美。

  2.赞赏须有度

  新课程强调要尊重学生个体,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于是有些教师不管学生表现如何都一味地赞赏“你回答的真好!”“棒极了!”“给他掌声!”等等。殊不知一味地表扬和一味地批评都是两种极端的做法。一味地表扬会让学生浅尝辄止、裹足不前、不求进取。一味地批评会让学生丧失信心、知难而退、缺少斗志。因此在评价上不管是学生和教师都应把握赞赏的“度”,不要过火,如我在教学时会经常这样说“你很有个性!但如果……会更好!”;“其他同学还有更好的想法和创意吗?”这样学生才能迸发出真正的创作灵感和创造的激情。

  3.点评有导向

  美术教学中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要对学生的绘画起着导向和促进的作用,不是甄别和选拔。而是激励、启发、引导、鞭策、调控,从而使学生的绘画作品更趋完美,帮助他们走向成功,树立他们的信心。不要让点评变成夸夸其谈,使被点评者摸不着头脑,找不到方向。如可以这样评价“你画得比较大胆,如果颜色涂满了就更好看了!”“画得不错,不过要再画大一点就更好了!”“想不想给你一个智慧星,那就在空白的地方再添画一些有联系的事物!”等等,学生一下了就明白自己画面上的缺憾,找到了存在的不足,然后去弥补自己的作品,使之更完善。学生需要用评价的机会来了解自己的不足、进步,评判自己的成绩,监控自己的发展,有效地开发自己的创作潜能!实质性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客观、公正地点评,肯定他们的成绩,帮助他们找到不足之处,提出希望,促使他们各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评价形式多维化

  多年来,应试教育一直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校在一系列的以“分数”论高低的指挥棒下,不得不以“分数高低论英雄”。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也是单一的以“分数”论学生。美术教学中评价的形式也一般是以“分数”论学生的绘画水平,这样一刀切的方式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对绘画的创造性。随着新课改的的深入,美术教学的创新,教师的自主权的扩大,评价的形式也可以进行创新,我依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等特点设置了一些比较新颖独特的评价形式,实践起来效果还不错。对学生学习美术学科的这些评价的形式,较为成功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星级化

  美术学科原有的教师单方面的以分数来给学生评价作业定成绩的方法已无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因此,有很多美术教师对美术学科的教学评价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也对学生的绘画作品实行星级化的评价制度。如学生作品画面大胆、构图饱满的被评为“勇气星”,画面色彩亮丽、涂色均匀的被评为“七彩星”,作品设计新颖、创意独特的被评为“智慧星”,那些临摹能力强、画面有自己想法的被评为“模仿星”等等。星级化的评价制度使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每位学生都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向着既定的目标而努力。

  2.卡通化

  卡通是青少年十分喜爱的图画表现形式,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们对那些充满童真、童趣、可爱的卡通形象更是十分好奇。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卡通化的评价形式。如在讲台旁设置了两块展板,一块展板上贴有笑脸,一块展板上贴有哭脸。等学生完成作品后,我引导他们把自认为优秀的作品贴入有笑脸的展板上,自认为画得不好的作品贴入到有哭脸的展板上。当然了自信的学生还是比较多的,大都贴到了笑脸的展板上,师生们再一起帮助修改贴入哭脸一栏的作品,使之加入到笑脸的行列里来。用这样卡通化的评价形式评价学生的作品,学生们在主动、新奇、好玩中增加了自信,增强了作画的信心,也使评价的形式更富有情趣。

  3.人性化

  构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根本。那种由教师评价学生被动接受的评价形式也越来越违背新课改的本意。一成不变的生活总会让我们成年人感到乏味和无趣,更何况我们的课堂要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作为教师对学生的作品一直采用等第或分数来评价,相信他们长此以往也会对这种评价结果变得视而不见,那么我们教师也好像在做着无用功而已,就失去了这种评价的价值。因此在对待学生的作品上,我们的评价也要时时创新,就像口味一样,也要常常变变花样。为了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体会到了由教学中的接受者变成平等的参与者。我采用了一些人情化的评价形式。如当学生的作品进行到一半时,我引导他们下位置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评一评彼此的作品。在互动中寻求最佳的作品效果。在这里体现了评价不再是单向的定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又如学生作品完成后,我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往往会让他们呆在我身边,用柔风细雨般的态度和语言激励他们,指点他们,肯定他们的优点,并及时指出缺点。有时我会在他们作品的角落或反面用红笔直接写上对他们作品的评价语言,如“你的画面色彩亮丽,但涂色不均匀!”,“你的作品有创意,很有特点!”,“你的作品比上次有进步,但还要画大一点!”……。

  这样人性化的评价形式使学生感觉到如今的作业评定充满了生命力,学生的绘画欲望也变得强烈起来,也勇于动手画自己的想法了。

  评价不是鞭子,而是火把,它能点燃学生心中智慧的火花;评价不是尺子,而是梯子,它能激励学生向着既定的目标努力攀登;评价不是冷冻剂,而是催化剂,它能帮助学生更快地走向成功的彼岸。

  美术教学评价中作为美术教师要勇于创新评价形式。多维化的评价形式既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要关注每个学生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因而,学科评价既要保证标准的统一性,又要因人而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以适应学生发展多样化的要求。

  新课程下美术教学中的评价要追求多元、开放、自主的评价制度,以优质创新的评价体制来精心呵护学生们的创造天性,极大地发挥学生们的创造激情。

  柳榆(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文化馆64600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