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646(2015)04-0054-02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那么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变呢?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诱发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导语
人们不是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上一节课中好的开头是至关重要的。每一节课都必须要精心设计导语,导语要生动、新颖、富有特色、但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上“年、月、日”时时这样导入的。用电子白板展示:小明今年8岁,他哥哥小华从出生到现在只过了3个生日,请同学们想一想,小华今年几岁?学生分组合作交流、讨论。这样课堂气氛也活跃。每一个同学都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这样导入新课,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知识的欲望会油然而生,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
一般情况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引起但难以保持较高的状态,如果教师教法单调枯燥,学生的兴趣会逐渐减弱。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我们教师又根据自己班级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来选用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学生就有了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例如,我在上连减应用题时,要求每个学生在桌子上摆8根小棍,然后,让学生借助学具来表示“被小朋友借去3根”问现在还剩多少?学生根据学具的摆放数,数出还剩5根。接着问:“被小明借去2根,现在还剩下几根?”学生回答:“还有3根。”这“3”是怎么出来的呢?学生回答:“在剩下的5根里拿掉2根,正好是3根。”接下来全班一起说说操作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学生说老师板书:8-3-2=3(根)。这样让学生手脑并用不见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三、巧妙设问,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地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无论在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时,还是进行新课时,或是巩固新知时,都应注意巧妙地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计算,或师生进行计算比赛,从而提出教师为什么一下子能算出结果?或提出这样连加多麻烦,还有没有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要简便?当学生认识到用乘法计算简便后,老师又提出2×3读作什么?它表示什么?3×4读作什么?表示什么,乘号前面的数是什么数?乘号后面的数是什么数?结果叫什么?通过层层设问,就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
四、课堂小结,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节好的课堂不仅开头开得好,课进行中时学生应该趣味正浓,一节课结束学生还意味犹存。结束时教师可以用复述法进行小结。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本班级的情况,或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课堂小结。这样当学生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时告诉学生们:大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答案。这样小结,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的要领,又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动脑、动手的好习惯,还更进一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动机和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和升华。
徐静(云南省兰坪县兔峨中心完小671407)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