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色光四》教学设计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汉字,语文,错别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5-12 09:38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646(2015)04-0033-03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七色光四。
教材分析:本次语文七色光由四部分内容构成。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四项练习,1.学生总结本单元学习中增识的汉字。2.读句子,找出错别字。3.找出不同类的词语。4.填标点符号。二、编排了一首王安石的古诗《元日》。了解我国春节这个节日由来己久,各种节日习俗流传至今。三、学习知识窗中有关对联的知识。让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有所认识。四、让学生搜集、编写春联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
设计理念:
以市教育学院提出的“学本式成长课堂”的理念为设计思路,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运用“学生当小老师”来讲解习题,小组合作完成练习、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学习方法等方式,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课外实践活动等手段,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达到课内学习外延到课外学习,学生在多种学习方法的指引下语文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增识汉字,并在找出错别字的过程中区分形近字、同音字。
2.进行填写标点符号的训练和区分词类的练习。
3.背诵古诗,扩展古诗积累。
4.阅读知识窗的短文,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
5.进行春联的搜集、整理的实践活动,在创作对联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教学重点:增识汉字,区分词类,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正确填写标点符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春联。
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元内容,引入新课:
本单元内容的主题是什么?(节日习俗)。
师出示课件:谁能结合课件来梳理一下本单元学习过的课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七色光四》,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师板书课题。(语文七色光四)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单元主题的回顾导入新课,学生对节日习俗有了较全面的梳理,对后面的古诗及知识窗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基础知识练习:
(一)增识汉字练习:
师:同学们的汇报过程中老师发现同学们增识了很多汉字,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你增识的汉字整理出来,再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汉字的。
生:小组内整理增识的汉字,并交流识字方法。投影出示各小组学生增识的汉字,各组派学生说明识字的方法。
师:同学们的识字方法真是多种多样,其他同学你们也认识这些汉字了吗?老师要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指名读。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增识汉字,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查找错别字。
同学们都能在课文中多认识了这么多的汉字很了不起,但这还不够,要把我们学习到的汉字正确使用那才算汉字高手呢。你们看有两位同学就把课文中的句子写成了这样。
课件出示找错字的两个句子。
指名读句子。
下面同学们就在书上完成第2题,看谁能又快又准地改正错别字。
这些字的字音相同你们是怎么区分的呢?
生回答区分这些同音字的方法。
谁能给这些同音字组词。
学生进行扩词训练。
你还知道哪些容易写错的字。
生汇报容易写错的字。
【设计意图: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汉字的方法后,进行大量的拓展练习,学生在提示别人的同时,记忆会更加深刻】
(三)找出不同类的词。
请同学们同桌合作完成第3题,学生汇报不同类的词并说明理由。
第4小题学生如果不能准确找出不同类的词,要引导学生按褒义词和贬义词来进行划分,找出“狼狈”一词。
(四)加标点。
指名读题目要求。
学生自由读句子。
指名读句子。
师:读完句子你有什么发现?生答。
师:每句话的哪里做了提示?
生找出提示语。(课件显示提示语部分)
师:找出提示语的位置这道题就做对了一半。
出示学法儿歌:提示语在句前,紧跟冒号,双引号,提示语在句中,紧跟逗号稍停顿,前边一对双引号,后边一对双引号,两边话语分开讲。
【设计意图:运用儿歌的方式呈现双引号的使用方法,既降低了难度又增加了趣味性。】
学生尝试填写标点,实物投影展示所填的标点,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课件出示提示语在后面的语句学生自主编写儿歌,并填写标点符号。
三、学习知识窗和日积月累
课件出示王安石古诗《元日》
学生自由读古诗。
提问:说说怎样把这首古诗积累下来。
生答积累背诵古诗的方法:1.读熟古诗。2.理解古诗意思。3.想象古诗描写的画面。
出示带有注释的古诗学生练习读古诗。
提问:这首古诗写了人们过春节的哪些习俗,你是从哪句诗中理解到的?
分小组读古诗,试背古诗。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贴春联,你们知道吗对联在我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请同学们自读知识窗漫话对联。
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谁能向大家介绍你搜集的对联?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对联。
课件播放一些有名的对联。
【设计意图:学生展示搜集的对联,对祖国传统文化会生发出一种自豪感,搜集资料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不仅完成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课后我们要把学们搜集的对联整理到一起做一本《春联集锦》还可以把我们自己创作的对联也编进去,你们有信心完成吗?生答:有。
陶俊秋 李文清(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兴隆小学157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