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高中学生阅读能力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 关键字:教材,课文,阅读量
  • 发布时间:2015-05-12 12:04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说明“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综合运用,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阅读可以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及文化等。高考试卷中,该题占有举足重轻的地位,该题要求考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较高的快速阅读能力。抓住作者写文章的目的和意图,归纳概括出文章或段落的中心思想。

  【关键词】意图、积累、领会、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646(2015)04-0059-03

  阅读理解是高中新大纲新教材所考重点,它是英语知识的直接运用,也是高考试卷中篇幅最大,内容最多,计分最高,区分度最明显的一种阅读理解是高中新大纲新教材所考重点。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在谈到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时,明确说明“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综合运用,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做了进一步的解释:“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它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及文化等。”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争取让学生多掌握一些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应该经常向学上提供一些供其精读和泛读的英语文章,以适当加大他们的语言材料输入量;同时,应该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

  在高考英语试卷中,该题占有举足重轻的地位,该题要求考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较高的快速阅读能力。其中,分析理解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概括能力、时空理解能力、准确把握主旨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它要求通过学生所学的知识理解作者写作时想透露的信息,抓住作者的目的和意图,归纳概括出文章或段落的中心思想,从而达到与作者创作意图相吻合。因此,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揭示语言文字表意的本质,找准作者的表意意图。但如何做到这些要求呢?

  一、充分利用课堂开展阅读训练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阅读训练,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使精读与泛读紧密结合,强调独立阅读课文,旨在形成能力。每教一篇新课文时,先让学生用10-20分钟时间进行快速阅读,同时做课文的理解题,然后,再按照精读要求,给学生指定段落,让他们自己研究主要语言点,鼓励他们提问和讨论,以求弄懂。精读也全是由学生自己去研读,改变了那种课堂中从泛读到精读,全由老师包讲到底的局面,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新教材摆脱了传统的逐字逐句分析课文,死抠语法的教学模式,它是知识的输入阶段,对学生来说是他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为了理解和掌握这种知识,学生必须有感性知识作基础。如果学生的感性知识丰富,表象清晰,想象生动,理解书本就比较容易。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必要的感性知识,他们学习书本上的东西将生吞活剥,食而不化。为了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阅读前的导入工作,1.设置情景,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读的需要,带着目的去读。所提问题可以为:Who/where/when/what/how等。2.谈论有关的话题,或出示有关对画面、实物等,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阅读对象背景的理解,同时也可放松读前的紧张心理,如:讲Music一课时,可安排好不同类型的音乐如:Popmusic,Classical music and jazz等,播放给学生听,让他们从中辨别,从而加深对music的了解。

  然后我们就要去理解教材,也是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过程。学生可以根据所提问题,在阅读过程中要能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读物内容和文体调整阅读速度,并利用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借助尽可能少的文字信息进行选择、推测和推理,必要时还可跳出读物客观地判断作者的意图,即所谓的跳读和略读。跳读和略读的关键是要抓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以及各段的关键词和主题句,主题句可能在各段开头也可能出现在结尾。因此,我们在阅读中若碰到生词时,根据具体情况,生词若与文章联系紧密,就可根据上下文联系或根据构词法来猜测该词词义,如:mean/referto/in other words/that is to say/for example/such as等。当很难猜出该词的真正含义时,这时,只要我们能看出它的词性、在句中的作用,不影响阅读就够了。采用跳读或略读,就是要养成成组视读的习惯,而去除那些逐字阅读的不良习惯。成组视读首先要求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组群,目光要尽可能少地停顿,如:Can/you/borrow/me/a/pen?(目光停顿5次)和Can you/borrow me a pen?(目光停顿2次)其次读的时候不要把目光停在第一个词上,而应放在第二个词上,用余光扫描两侧的词,另外不能离书太近,这样就会出现词组,而不是单个单词。这样,既提高了速度,又有助于理解。成组视读的关键在于它既不是默读,更不是朗读,而是通过目光在外语与大脑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即外语思维,这是一个简捷快速的过程,未经过大量阅读训练,是很难掌握的。

  二、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只利用课堂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如每周以1000个词来计算,学生一学期阅读量就少了很多,不足以让学生从中获取到独立阅读英语文章的基本技巧。所以,除课堂开展阅读外,我还进行了课外阅读活动,目的就在于增加阅读量,向学生提供较多而且题材较广的短小成篇的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相互交换各自的不同阅读材料,要求每人每天课外阅读两篇大约600-700字左右的文章,这样,既增加了阅读量,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然,我们平时在选取读物方面对阅读的效果也起着重要作用。若读物选择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选读物上尽量选一些内容健康,思想性强的文章,使学生在发展阅读能力的同时,受得了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所选读物内容广泛、新颖,体裁和题材多种多样,语言质朴生动,引人入胜,寓学习于消遣中,让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最重要的是所选材料要适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难度与课文相当,内容尽可能与课文相联系,生词率控制在2-3%,难易适当,使学生读得轻松愉快,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增强了他们提高阅读能力的信心。

  三、从容应对高考阅读理解

  高考阅读理解在选篇上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知识性、媒介性和服务性;在命题上既注重细节的理解,也重视整体的理解;既重视从语言学角度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又重视从心理学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学习策略。对语言运用的要求高,阅读量大,读速要求达到60-70wpm。要从容应对高考阅读了理解,必须解决两大难点:一是阅读的速度,二是理解的准确度,两者缺一不可。

  学生在做阅读理解时,必须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处理好题干、选项与原文的关系。在历年的高考中,考生读懂了文章却做错了题现象十分普遍,其原因之一是:高考阅读理解试题设置的干扰项往往与原文某个词或语句形式、结构上很相似;有些干扰项似乎合情合理,从意义上很难区分,在视觉和思维的双重干扰下,由于考生不熟悉相关的命题规律,不清楚干扰项只有到语篇中才能辨别,又不能全面认识答案与干扰项之间的关系,其结果往往钻入试题设置的“陷阱”之中。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考生必须学会有效地利用命题规律,弄清楚正确选项与干扰项之间的关系,理清解题思路,在实践中加以体会,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可以说,逐一核对选项以排除干扰项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平时的训练中学生们必须改变重语法轻意义、重词句轻语篇的学习方法,着力优化语篇训练,掌握对语篇的速读、泛读、略读、跳读、捡读的基本技巧;必须强化对语篇知识的领悟和运用,培养预测下文、推断隐含、筛选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使自己能通过上下文推测、把握信息;学会熟练巧妙地利用语篇承接语、句子交际功能的标识语意即带刺的指称、照应等。在实践中,还应重视文化背景的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

  最后可以得出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和应试策略为:静心阅读,先题后文,常识排谬,略读答题,跳读解难,复读定案。

  参考文献

  [1]《外语教学法》胡春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外语教育学》章兼中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

  [3]《外语教学中的教学原则》赵厚宪中国英语教学

  [4]《高考总复习策略整合》刘国民台海出版社

  雷志强(陕西合阳黑池中学71530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