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初中阅读与写作的教学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 关键字:语文,思想品德,艺术修养
  • 发布时间:2015-05-12 09:24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646(2015)04-0025-02

  语文不仅是其它学科学习的基础教学,还是研究语言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通过自身的语言作为社会环境所融合在一起的统一体系。读者的精力也是现代人必备的精力。因而,就我多年语文课本中阅读与学作的专诚,敬望同行多捐点。

  一、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

  一种较强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常常和一个人较高的思想品德和艺术修养相吻合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一直把思想品德和才华放在一个学问之上,“创作的文学,只以文学之高下为标准,但是理论的文学,却要看其人能不能言顾其做,……一人若不先在品德上,修养上下功夫,就会在文章上暴露出卑劣的品性”。布封说:“风格即人”。可见,风格是读者对作者的心思的性质。《人品比能力更重要》(中国青年报)说得很好,对语文教师而言,最重要的并不仅仅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的一个思维方式,教会学生用什么观点看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整体素质,正直地走向社会。只有这样,学生把数学的知识才能得到较全面的应用,才能有积极向上和独立自主的创学习。那么,一种优秀的人品的培养是:1.乐观精神。让学生在任何的环境中,尤其是在学习困难的重重坎坷之中,做到不气馁,特别是在阅读与写作时的困难,坚持反复读写训练,一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乐观,就是对事物的萌芽涌动的亮点,除露的端倪,具有敏锐地发现和创新能力,总之,在教学中要激励学生有乐观精神,乐观是一个人战胜困难的巨大力量。2.强烈的求知欲,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得让学生掌握汉语语言,对课文的理解就得阅读全文,在阅读中还要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表现手法,对作者写作意图有敏锐的感知,比如在教学“浪之歌”(八年级下册)时,首先让学生阅读,在阅读中理解纪伯伦笔下的自然万物仿佛都是诗人的一个面影,一个道具,侵染着地的气息,跳动着地的诗心。确实如此,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在写作程序上,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在前四节里,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所爱的人难分难舍。接下来,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融入进了更深个的喻又,它成为一个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眠”。在这里,我们恰恰看到了诗中海浪的爱情内涵和诗人自己的形象,也是诗人正应了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强调诗尾所写的;“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的工作”。正因如此,要引学生随着作者意图更新和创造性的阅读和写作,对写作充满信心,还要善于发现文中的故事和明亮的色彩。在自己的文章里能看到自己的形象。3.坚持不懈。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屈服,坚持不懈地去努力阅读和写作上拼搏,融化困难心理,坚信“事在人为”。4.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写作,在判断问题、写作技巧都要有自己的角度色彩、情感,特别是在写作上不能盲目的下笔,先巧妙构思,再运笔,反之,写的作文是层次零乱,中心不突出,所表达的意思不明确。

  二、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兴趣是人们认知的强大驱动力。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确读书是每个人内心在心录的要求,是灵魂的壮游,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阅读和写作教学的一个根本。在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展示宽阔的读书视野,寻求心灵的愉快,走进丰富多彩的创作乐园,在写作间找到艺术,增强文章的感情色彩,提高创作素质。比如,在指导阅读隋朝诗人戴叔伦的《女耕田行》时,向学生展示诗中所描写的两个农家女子,家境贫寒,母亲年老,姊妹二人下田耕作的痛苦遭遇。“乳燕入巢笋成行,谁家二女种斩谷”?,启发学生思考,在阅读中理解(交代了人物)这句的含义。“花发尽”、“惜余劳”写出了年华渐老,青春不在的豪思,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阅读中加以引诱,还让学生真正感悟“年华渐老”。特别是最后两句写出一种凄伤怒艾的心情,在阅读到王安石《河北民》、刘克庄《军中乐》、文天祥《过年愿作》,仅映出农民被压迫的悲惨生活。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展示出诗文中的思想和写作艺术,揭示作者写作特点、技巧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三、做好对话,讨论两个环节

  在阅读与写作教学活动中,是生的对话、讨论的方式是十分可取的,这是对旧的教学方式的一种反驳。旧的教学模式常常借助教学参考书把阅读与写作的方法传输给学生,让学生读、写、教师便成了课堂的主体,学生就处于消极被动状态,理解潜力被压着,学生无法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在写作课时,学生不知道从何处下笔,让学生苦不堪言。然而,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它们将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技能。教师则是处于一种主导地位。在与学生对话,讨论某篇课文或某首诗,要着力激发学生潜在的个性和思维,判断能力,使学生具备对文完整的理解,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记得宋朝有一名人说:“一个好的教师,第一步应该做到‘使无疑者有疑’、第二步做到‘使有疑者无疑’。”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

  总之,新的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战能力为重点,把阅读与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来抓,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灵魂,在教学活动应采用多样化,注重人性化,帮助每个学生发现自身潜藏的能量,未开发自身前能和创新阅读、创新写作打下深厚的基础。

  詹招民(四川省岳池县齐福小学638300)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