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科技感不等同于科技

  日前,亚洲电子消费展(CES)在上海举办,主题涉及到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诸多领域,朋友参加完展会谈到看到的科技感,诸如无人驾驶技术等诸多方面,突然对“科技感”这个词汇特别感兴趣。

  六一儿童节期间,给家里小朋友买玩具,包括一些遥控车辆、遥控飞机,突然反思这些儿童的玩具与亚洲电子消费展展出的未来科技车型有什么样本质的区别?

  笔者曾撰写过多篇关于智能汽车的文章,无人驾驶汽车也是智能汽车重要的一个方向,从目前能够理解的状态来看,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核心有三个点:车辆行驶数据高速采集、车辆行驶数据高速处理和整车的智能控制。

  从数据采集上来看,限制的因素主要是传感器方面的因素,这方面是烧钱的硬件,或者换句话来讲,一个基本上能够满足高速采集的传感器,价位应该高于当下的中级车,而更为重要的是,一辆无人驾驶汽车上如果想要运行,还要安装若干这样的传感器,这个时候如果找到能够快速采集数据、同时物美价廉的传感器,是无人驾驶汽车能够持续下去的关键因素,当然,这个方面来讲,更像是机器人的传感系统。所以,我们看到谷歌无人驾驶的负责人来自霍普金森大学的机器人专业,也就无可厚非了。

  再回到主题,亚洲电子消费展展出的无人驾驶汽车,如果它能够移动的话,我相信它更像是有人在遥控,而不是基于这些传感数据采集做出的动作,这样的情况,家里儿童遥控的玩具和亚洲电子消费展遥控的车辆真的没有本质区别。

  车辆行驶数据高速处理是另外一个核心技术,采集过来的数据,如果不加处理,那么这个数据只能称之为数据垃圾,在这样的情况下,花费数额不菲的经费购买的传感器就没有意义,所以,我们通过处理器,把采集的信息进行定义,包括采集的交通路灯、交互车辆、人员等,辨识出来,传递给车辆控制做出一个适当的动作。

  在亚洲电子消费展看到的无人驾驶展车,事实上,这个方面也是不存在的。笔者分析下来,各个企业,包括新兴企业,在无人驾驶方面的动作,都有意无意地避开了这个方面,因为这个操作起来困难太大,且不利于宣传,事实上,没有这方面,即便通过咨询公司来做,最终潜在的隐患是非常大的。笔者从去年开始,张罗了一帮小伙伴从事这方面的算法开发,也许不久某一天,会拿出比较成熟的核心技术来做一款无人驾驶车。

  整车的智能控制方面,大家似乎都不陌生,这个控制与当下大家谈到的整车控制有一定的共通之处,难度也是远远高于当下的整车控制,这里面主要的因素就是如何通过采集的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然后执行出去,要知道现在很多汽车制造商用了很多年的时间去做整车控制器。到目前为止,多数汽车的整车控制器还是依靠供应商提供,所以很多人讨论在整车智能控制领域到底是传统企业更具优势、还是新兴企业更具优势,笔者想要谈到,具有核心技术的更具优势。

  无人驾驶汽车,或者智能汽车领域,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变革,这些都是潜在的未来,笔者之前撰文也谈到过,它或许像智能手机一样,重新定义、更新我们的生活,这里面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怎么把双手从驾驶的方向盘上解放出来,如果能够解放出来,每天占据我们一大段时间等同于解放出来,这个带来的潜在利好,影响深远,当然,这种解放对于我们整个行业来讲,最为重要的是通过核心技术去解决问题,世界上的革新都是通过技术解决共性的难题,而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就是我们上述谈到的三个核心技术。

  三项核心技术在整个智能汽车领域缺一不可,而这些核心技术或许在未来某一天会分别从属于不同的企业,可能是机器人领域的公司、新兴汽车企业、传统汽车制造商,也可能是IT领域。

  文/丁华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