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写在媒体人之夜前夕

  欠老卫6月一篇专栏稿子,本来拟了几个行业话题,但读完微信朋友圈一篇吴晓波写的《最后一个看门狗也走了》,心情便再度平复。尽管这篇文章很多观点我并不认同,但吴的煽情肯定是出于“根本善意”。

  喜欢科幻的人据说多数具有善意,因为无力正视现实,所以选择将思维放逐于幻想。刘慈欣的《三体》中有一句这样的话:“鱼儿离开了大海就不再是鱼,人类离开了地球就不再是人了。”不能就此说,媒体人离开了曾经熟悉的平台就不再是媒体人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不再是“匆匆那年”的媒体人了。

  就像《匆匆那年》中的台词:“我们一直以为被放养,其实是被圈养”。圈养有被圈养的幸福,前提是你并不知道被圈养,或者说你明明知道被圈养,却依然能装着不知道。可现实是,我们总是冒冒失失做了《皇帝的新装》中那个“不懂事”的小男孩。

  不再是“匆匆那年”的媒体人了,但不变的是媒体思维刻骨铭心。周末,Autolab的负责人赵奕借北京出差的空儿来看我。在歌华大厦一间狭窄的会议室里,我们畅聊了整整一个下午。

  消瘦的赵奕一年前离职创办了Autolab,除了作为一家自媒体的功能外,赵奕坚持每周在上海和北京举办线下论坛,不断把行业内的各路大仙请到一起纵论汽车未来,逐渐有了不少忠实的粉丝。

  那天下午是个大热天,刺目的阳关透过玻璃窗肆意的释放着热量,中央空调的冷气无法压制这股热浪,只能凭借墙角的电扇呼呼吹着风。赵奕说,过去一年的确很难,微信公众号每日更新已很熬人,还要每周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奔波组织活动,商业收益微薄,好在最难的时刻已经过去。

  过去一年来,传统媒体受多方制约快速裂变。Autolab作为最早一批自媒体不但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机遇期,更因为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在众多自媒体中脱颖而出。无论你的读者有多少人,关键是你知道他叫什么,长什么样,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能面对面交流,这比过去模糊、笼统的读者描述更让人脚踏实地。

  赵奕说,Autolab就算是一种新媒体的尝试吧。的确,无论是汽车头条作为移动第一站的渠道属性,还是车女婿立足汽车上门保养的实体创业,或许在媒体人眼里,他们都是新媒体。

  上门的技师何尝不是记者,他们开着采访车,每天采访5~8名消费者,1小时左右的车辆保养,就是1小时左右的汽车知识普及,更是与读者面对面交流的最好方式。不敢说,车女婿未来的商业模式会演变成什么样子,至少在我的理解中,它多多少少和Autolab一样,也算是一种新媒体的探索吧。

  6月9日,汽车头条将在全球汽车论坛期间主办一场“媒体人之夜”的活动。由红姐(张红)领衔的导演组确定了“匆匆那年”的活动主题。从上一次的红领巾到此次的背带装,有点戏虐的是,汽车媒体人成长的太快,太急了。

  巨变的时代,汽车市场正从微增长向负增长快速掉头,各种智能化、电气化、共享化、电商化的救命稻草漂浮在暗流涌动的湖面上。谁能从稻草变成舢板,还是一个未知数。或许,有着百年历史的汽车业并非别人想象中的那么脆弱,汽车的江湖终究不是浮萍能够改变的。

  重庆的媒体人之夜上,汽车头条提出了“向原创致敬,写作者上上座”的口号。这个口号没有太多新意,但由新媒体发起,多多少少表明了我们对未来媒体发展走势的态度,也表明了我们对汽车业发展的自信。

  匆匆那年,不变的是汽车人对这份事业的挚爱和热忱……

  文/武卫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