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 来源:中国教师教育
  • 关键字:语文教学,情感,想象力
  • 发布时间:2015-08-05 15:50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这也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情感性决定的。

  任何一篇文章皆包含着作者对人生、社会、生活的感触与态度,或多或少流露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语文教科书所选取的范文,除语言简练、生动、优美、精湛而外,具有丰富的思想性、艺术性、文学的功能性强,通过对范文的理解与学习,达到以情感人和以情冶人,培养学习情感之目的。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的陶冶,让学生形象的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并受到感染,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及艺术修养,才能真正发挥出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呢?

  1 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情感培养

  任何一名教师在教授课文时,首先自己要深入的钻研教材,剖析教材,披文入情,这样自身的心灵必定会受到感染,情感必定会激起波澜,而学生因受到生活阅历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尤其是某些情感因素不明显的课文,常常会阻碍他们情感的发生和发展。所以,教师在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后,一定要通过言行和神情等外部手段,用自己火热的情感去融动学生平静的心,从而对他们进行是与非、善于恶、真与假、美与丑的情感教育,同时要把对学生的关心、期待、鼓励、谅解,也物化于自己的教学语言和语言态度中,使学生原有的情感得到纯化、深化和强化,从而达到培养情感之目的。

  2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是带给读者意犹未尽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推动读者情感的波涛,促进情感的深化,产生强烈的心灵颤动。在情感陶冶的过程中,学生作为有意识的人,会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承受客体制约的同时,突破这些制约,并根据自身的信息储备,对作品中的空白处通过想象进行填补和链接,充分地领悟和理解课文丰富的内容,深刻的体验其内在情感。

  教师就要在课文中选准激发学生想象力的触点,通过诱导、点拨、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空间,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进情感融入的功能。

  3 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情感教育的情境

  心理学认为: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有特定的作用。作者描述情境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教材创设的形象为主体,富有情感色彩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只有让学生入情入境,丰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才能让他们走进作品之中,人物一起体验人生的悲欢离合。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里,当学生懂得赞颂美好的事物,抨击丑陋的东西,嘲讽可笑的对象,哀悯人物悲惨的命运时,实际上已经在这些情感的判断中渗透了对世界的认识,获得了感知判断生活的能力,这正是语文教学所期待的。

  王素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