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策略探究

  • 来源:中国教师教育
  • 关键字: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 发布时间:2015-08-06 07:21

  【摘要】古代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的难度较大,考生复习时往往死记硬背知识点,答题时却不会运用,本文就考生的复习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对考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考 诗歌鉴赏 复习策略

  古代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的比重较大,但考生在复习时往往束手无策,为了减少考生在诗歌鉴赏题上的失分,我认为,复习时既要把握考纲要求,又要回归教材,还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

  1 认真把握考纲要求,熟悉知识点

  诗歌鉴赏在高考中考查的主要内容是:(1)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形象的鉴赏要注意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语言的鉴赏要特别注意练字型的题目以及语言风格。表达技巧是近几年常考的一个知识点,考生在复习时要明确: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修辞、表现手法。另外,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会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把握常见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思乡怀人、感时伤逝等。

  以上知识点在高考复习的资料中都会有所体现,我在这里就不详细分析了。

  2 回归教材,灵活运用知识点

  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往往死记硬背知识点,背得很熟,做题时却不会运用,如何才能让考生灵活运用知识点呢?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发现,让考生回归教材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复习方法。例如: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一首诗是考纲推荐的背诵篇目,让考生背诵时,顺便就让考生鉴赏一下,如:

  (1)形象的鉴赏。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分析:首联: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诗人以传神之笔渲染出一种寒凉凄苦的氛围。

  颔联: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意境变得寥廓萧瑟、苍凉悲壮。

  (2)语言的鉴赏。

  请问“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中用得最好的字是哪两个?为什么?

  分析:用得最好的两个字分别是“常”、“独”。“常”,表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独”字,写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

  (3)表达技巧的鉴赏。

  请分析诗歌前两联的表达技巧。

  分析:寓情于景。前两联,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描绘哀景的词,既是自然环境的客观描绘,也是作者心情的折射与投影,传达出了诗人当时的感情,寓情于景。

  (4)思想感情的鉴赏。

  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这首诗写出诗人身多疾病、长期漂泊、穷困潦倒、孤苦寂寞的艰难境遇和愁苦心情。

  这样,考生在背诵诗歌时,就可以根据考纲要求,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鉴赏,时间长了,对知识点的运用也就越来越灵活了。

  3 弄清考查要点,注意答题的规范性

  熟悉知识点还不够,有的考生读完题目一头雾水,不知道考哪个知识点,而有的考生虽然知道考哪个知识点,但却不知道如何组织答案,给出的答案不规范,考试时仍然得不到高分,因此,考生一定要懂得规范答题的重要性。

  规范答题的前提是考生要明确考什么。实际上,从这些年出题的形式来看,题目类型主要有两种:明考题型和暗考题型。明考题型较多,考生审题难度不大。以表达技巧为例,所谓明考题型,就是题干中明确含有“表达技巧”、“艺术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明显信息。所谓暗考题型,就是题干中不直接含有“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如何表达”、“赏析”等用语来提问。比如,表达了什么情感和怎样表达情感?问法不同,考查的知识点也不同,前者考的是思想感情,后者考查的却是表达技巧。考生答题之前一定要明确考查的是哪个知识点。另外,考生还要注意题干中提示的相关信息,比如说题干中说“哪种”,则只能答一种;题干中说“哪些”,则要多角度切入,不能少答;看下面的例子:

  水口行舟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逢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舟行江上时的哪些情感?

  考生答题时就一定要注意“哪些”这个限定性的词,绝不能只答一种,如果只答出一种,得分会较低。

  弄清题目所考知识点之后,考生就要学会规范组织答案了。针对规范答题,不少参考书上都有不同题型的答题模式介绍,我认为,考生完全没有必要去记那么多的模式,其实,大多数题目一般就三个步骤,首先弄清它考什么,考查的知识点一定要摆在第一个步骤,比如,考语言风格,就要先用术语概括风格;考表达技巧,就要先点明用了哪种技巧;考思想感情,就要先概括表达的情感。知识要点摆出来之后,结合诗歌进行分析。最后,有必要时要点明作用。例如: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是怎样写画眉鸟的?

  该题有两个问,首先要答出写了几种画眉鸟,然后知道后一问是暗考题型,考查的是表达技巧,组织答案如下:

  答: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画眉鸟。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

  总之,考生在复习备考时首先要熟读考纲,弄清考纲考查的知识点;其次,考生复习时回归教材,这是熟练掌握知识点的最好方法;最后,考生一定要学会组织答案,规范答题,最重要的是要抓住命题者的考查意图,考查要点必须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要让阅卷任务繁重的教师一眼就看到答案要点,这是获取高分的关键。

  唐映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