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来源:中国教师教育
  • 关键字:自学能力,素质教育
  • 发布时间:2015-08-06 07:16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真正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在参与探究知识,获得知识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开发潜能,提高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

  1 调整心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参与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指导者,是“导演”,是“配角”,而学生才是“主角”。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这样的定位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前提。教师是“导演”,要不断控制自己的情感,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平时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更要巧妙的运用艺术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深情“入戏”。

  2 创设情境,培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正如许多教育家所说的“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此教师要设置悬念,巧妙运用教学手段,牢牢吸引住学生,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空间,让他们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主动参与学习。正如在教学“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的有余数的除法”时,设置了下面的情境:八戒在花果山做客,一天,它带领30只小猴子摘了100个鲜桃,并且对小猴子们说“你们30个人每人平均分得3个桃子,剩下一个就分给猪叔叔吧!”他还给小猴子们列出下面的算式:10÷3=3……1。孙悟空知道后,斥责八戒不该耍花招片小孩子,八戒只得求饶。教师接着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八戒耍了什么花招欺骗小孩子吗?”这一悬念激发了学生了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下面的学习中去。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教师让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适当点拨、引导,使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3 重视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参与,培养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教师要创造条件,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能算的让学生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凡是学生能算的让学生自己算,凡是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自己讲,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且联系实际排疑解难。

  例如,在同学们自学“一台织布机7小时织布36.5米,平均每小时织布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得数为什么要保留两位小数?”教师回答:“这是题目里的规定。”同学们又问:“为什么这样规定?”教师引导说:“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点右边第三位表示的是多少毫米,假如我们去买布,有没有必要精确到毫米呢?所以保留两位小数是根据需要提出来的。”同学们弄清了问题,很快得出了正确答案。

  放手让学生自己学,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的难易程度,也需要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的过程,要做到有的放矢,不搞一种模式。

  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首先必须协调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如果没有了教师的分析指导,学生对于许多知识的理解是十分困难的,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从学习方法入手,要坚持在教师的主导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品质,最终形成自学能力。

  马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