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科学》课初探

  • 来源:中国教师教育
  • 关键字:科学实验,教材,农村
  • 发布时间:2015-08-06 07:18

  我作为身在一线的教师,深深的感受到自己肩上的重担,望着那一双双渴望智慧的眼睛,我内心无数次的在问:“在现有的条件下怎样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怎样能使学生更直观的体验科学实验现象?”这就要求老师在现有的条件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给学生们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

  1 在大自然中,获取教材

  我在认真学习《新课标》、反复钻研教材内容的前提下,结合我校在农村这个有利条件,反复修改教学活动,把课堂搬到山坡上,田野间。在教学植物部分时,我带领同学们在山坡上去看真正地大白杨树、大柳树、大杏树、大果树。学生们看到了杨树上的树瘤,看到了许多树的叶片和果实,看到了大白杨树上的蚂蚁,蚜虫等小动物,看到了树杈上的鸟巢、小鸟,树根附近的小草。藤蔓和苔藓。通过实地观察、比较及拓印树皮,画一棵大树等活动,最后让每个同学写一篇观察日记,这个以往很难写的东西,这次很快就被同学们写出来了。

  在野外课堂上,我们收集树叶,比较树叶的相同和不同,比较新鲜的树叶和落叶。使同学们看到了: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的长大,衰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他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衰老和死亡的完整过程。通过观察比较多种植物,使学生们了解到:有些植物春天发芽,秋天死亡,它们的一生时间不到一年,有的只有几个星期,但也有寿命很长的植物,它们能活几百年、几千年。田野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在野外课堂同学们实地认识了蒲公英、狗尾草、党参、蕨类等草本植物;以及松、杉、柳、白杨等高大的树木,观察了解了许多植物的繁殖、生长、死亡的过程,把植物这部分知识真正做到了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学习动物这部分知识我同样带他们到山坡上、田野里,去发现小动物,观察小动物。正是野菊花遍地金黄的季节,同学们在山坡上发现了小麻雀、斑鸠、山鹰,蝴蝶、蜜蜂、苍蝇、蚊子;草丛中有蟋蟀、蝗虫、瓢虫、百足虫;小河边有、青蛙、蛤蟆,小河里有小鱼在游动;路旁的菜地里发现了蚜虫、菜青虫和蜗牛,同学们捉回了几只蜗牛饲养在玻璃盒中,进行观察。饲养小组还饲养了蚯蚓、金鱼、乌龟、鸟雀。

  2 选择实验材料的灵活性

  例如我在讲《导体与绝缘体》的时候,我不会刻意的要求学生带指定的某些物品,而是让学生们带来平时最常见的一些物品,这样学生们带着方便,实验起来更有真实感。课上,学生们的情绪很高,知道了平时身边的物体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课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在做《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学生们准备的实验材料就是从家里带来的,例如:土豆、西红柿、米饭、苹果、梨等新鲜蔬菜和食品。这些物体更能贴近他们的生活。

  3 亲自动手,设计材料

  我在上课时常常利用现有的条件及资源尽量的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氛围。如在教学《做一个钟摆》一课时,我便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力,用我们身边的物体做一个“摆”,学生们的情绪高涨,课上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学生用钢笔帽做成了摆,有的学生用钥匙做成了摆,还有很多很多。通过这次活动,不但锻炼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还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了更好的掌握。如在教学《我国的地形地貌》这一课时,我就近取材,用沙、石、泥土、小草等材料自制地貌地形模型盘,让学生俯视观察,克服空间障碍,形成视觉效果,难点迎刃而解。

  总之,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有许多的科学现象等着我们去发现去解答,只要我们处处留心注意观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带领同学们去探索、发现,我们农村的学生同样能揭示好多科学现象,能把小学《科学》课上好上活。

  祁兰萍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