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渗透

  • 来源:中国教师教育
  • 关键字:语文教学,思想教育
  • 发布时间:2015-08-06 07:31

  陶行知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因此,语文教学中渗入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充分利用教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呢?

  1 利用课文插图,教育学生爱国守纪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课文插图,它主要是对课文起到辅助的作用。因为图文并茂,对小学生的视觉感应更直接一些,教育的效果更好一些。我在上《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时,课文插图里,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双眼怒视,双手紧紧地插进泥土里,表情痛苦,让学生感受到他当时承受多么大的痛苦,可他依然一动不动,严守纪律,为战斗的胜利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学生通过图片,心里受到震撼,我借此教育学生,邱少云叔叔被火烧身都能一动不动,我们上课怎么不能专心点呢?告诉学生遵守纪律是多么的重要。

  第三册语文教材中《识字学词学句(一)》第一课,书中有八幅关于祖国的首都--北京建筑物的插图,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插图,认识这些建筑物,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天安门、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建筑物的资料,并进行适当地讲解,引起学生对首都北京的向往,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的思想感情。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涉及到爱国题材的内容,如《我爱祖国》、《北京》、《看雪》、《北京亮起来了》等,这些篇章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因此,我在讲授这些课文时,除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外,还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我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一文时,结合文章内容,播放介绍北京夜景的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北京的亮丽、辉煌,课后许多学生产生向往北京、热爱祖国的理念。

  2 抓住感情朗读,教育学生保护环境

  资深教育家张田若曾说过:“课文读懂了,思想教育就跑不了。”“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思想性很强,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云雀的心愿》是一篇呼吁环保的童话故事,通过云雀妈妈带着小云雀在外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告诉我们森林的重要性,从而呼吁我们要植树造林。文章富有童真童趣,语言通俗易懂。我重点抓住朗读的训练,使学生从中感悟沙漠的贫瘠,河水的疯狂,从而领悟到森林的重要,加深对砍伐森林危害的认识,激发他们对这种行为的痛恨之情,这样也就自然而然也就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同时也起到了思想教育的作用。

  3 利用知识点的引申,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我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时,在讲到天游峰的扫路人面对如此简单平淡的生活,他依然保持乐观开朗,让我们感受到他自强不息的精神。除了敬佩,我们应该从他的身上得到很多的启发。我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学生有的说:学了这篇课文,我以后会更加热爱生活,遇到挫折的时候,想想这位乐观的老人,自己就有信心了。有的说:我以前在家什么都不干,学了课文很惭愧,老人这么大年龄,还在扫天游峰,我以后也要多做些家务活……通过知识的延伸,帮助学生分清真善美和假恶丑。

  4 在教学中,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

  作为教师,如果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就会失信,这样的教师,即使能说出道理也不能说服学生。因此,我在教学中严格地按师德规范的要求去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严谨治学,积极工作,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我从教以来,从未缺过一次课,从未说过一次谎。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通过自己的言教身教,学生好的思想品德自然就形成了。

  5 联系实际,深化思想教育

  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凭借教材,坚持正面启发、诱导,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在领悟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发,从而进一步受到课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如《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课,教师可以在课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小萝卜头”进行比较。“小萝卜头吃的是残羹冷饭,住的是阴暗潮湿的监狱,穿的是破得不能再破的衣服,写字用的是短得不能再短的笔头,那么你呢?”让学生想想自己和小萝卜头一样大的时候生活是怎么样的,从而对“小萝卜头”小小年纪在监狱里的非人生活充满同情,激起学生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痛恨,受到要胸怀远大理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刻苦学习的教育,并逐渐转为自己的行动。

  6 利用作业评改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作业是一个学生每天都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也是对课内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作业做得是否合格,是否规范,是否正确,最能体现一个学生是否具有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于是我充分利用平时的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让学生保持作业本的封面的整洁。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注意保护自己的作业本,一直到放学都要使作业本封面干净整洁。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养成了保持作业本干净整洁的良好习惯。

  其次,要求学生每一次的作业书写都要规范,不论作业难度有多大,数量有多少,都要始终如一,书写规范。一旦有不规范现象出现,马上给他们指出来,让学生立即改正。这样经过训练之后,学生都养成了作业整洁、规范的习惯,这实际上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做人的规范。再次,要求学生作业在整洁规范的基础上,做到语言表述的优美、内容表达的精确。既做到形式上的美观,也达到内容上的准确。这样把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让他们在做作业中体会做人的道理,了解做人不但要外表美,心灵更要美。通过以上的作业要求及训练,学生养成了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改观,为他们以后的人生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们以后走上社会、正确做人制定了行为准则。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越做越好。

  总之,语文教学中有机地把握思想品德教育的机遇,正确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形式繁多,方法多样。在教学中,我们应不失时机,从一点一滴做起,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像春风化雨那样润物细无声,滋润学生幼小的心灵,哺育和陶冶一代新人的爱国情操,这样才能出色地完成思想品德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双重任务,才能培养出新世纪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程春葵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