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使用探析

  • 来源:中国教师教育
  • 关键字:新教材,思想教育,数学
  • 发布时间:2015-08-05 15:54

  【摘要】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更加合理地使用好新教材,结合近年来教学实践和一些具体体会,从密切联系生活、实践反思相结合、渗透思想教育等几个方面,结合具体教学实例来谈在新教材教学处理中的点滴体会。作为一名使用新教材的教师,在认真解读教材的前提下,敢于结合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创造、加工、重组,大胆实践、勤于反思、不断积累教学中的成败经验,不断提高灵活驾驭教材的本领,通过不断实践、不断学习,做出教学中的有价值的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发掘 素材 实践 反思 渗透 思想教育 等

  现在教材的版本有好几种,我们使用的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从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以来,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深刻感受到新一轮实验教材给学生带来了崭新的思考和生活的联系,经过不断地教学实践,的确从中积累了许多的感悟和做法,其中,最深的体会就是新教材为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为创造性地教学实践提供了相当大的发掘空间。怎样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合理又有创新地用好新一轮课改教材呢?结合近年来使用新教材的教学实践和一些具体情况,谈谈在教学处理中的几点体会:

  1 密切联系生活 选取数学素材

  新教材更多地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研究新教材要充分开发和运用有效的生活资源,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基础并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选材。运用教材时,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体验对教材的情境内容或问题安排作巧妙的补充,充分创设生动有趣又有实际操作的学习活动,必能有效促进学生更好地体验和学习知识。如二年级下册《角的认识》,教材提供的是交通街景图画,旨在让学生找出街道建筑中的角。经过反复比较和思考后,将交通街景图改变为在课堂观察学校的校园环境来寻找并认识角,这样一来学生对角的认识更加亲切具体,同时又利于激发学生更方便地从数学学习的角度仔细观察校园各个地方的角。这样的重设能巧将教材中静止的街景图替换为动态地观察校园认识角,让学生在看校园中寻找各处所藏的大大小小不同的角,课堂通过具体可感的校园素材认识角,学生学习情绪更加高涨,充分地发现了校园里有许多的角:如校园的楼梯扶手、台阶有角,栏杆、支架上有角,墙壁、窗户上也有角,还有学生发现教室的钟表时针和分针夹成的角、学习用三角板、身上戴的红领巾上也的角等,设计教学时所创设的学习情境紧贴学生生活实际,并能真切得以眼前展现,能有效激发学生探寻并认知,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又如一年级上册《小芳的上午》为了进一步认识几时过一点和差一点几时,巧设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生活时刻来举例,如问:“快几时了、几时刚过,在生活中听到过吗?你们有没有快几时了或几时刚过做事情的不同体会呢?”学生静想之后,举出了生活中自己有亲身感受的时刻。有人说:“第一节课是8时开始上课。快到8时,我们就要提前进教室掏书本做课前准备,8时刚过,我们已经开始学习了”。还有一个学生说“有一回,我和爸爸去看电影,电影是6时开映,我们去晚了,是6时过了才进电影院的,结果里面黑乎乎的,坐满了人,电影已经开了,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座位!所以,看电影,要提前到。”精心巧设问题,联系生活实际来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几时在生活中的应用,促使数学学习生动而又深刻。又如“认识10以内数”让学生留心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10以内的数,学生找得多极了:电话、电脑键盘、车牌号上有数、手机上、电梯按钮上、身份证上有数……“处处留心,数字无处不在!”学生找到了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生活离不开数,借机激发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一双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并能主动提取生活中的有关数学信息,充分展示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促进学生数学的学习,更加生动、更加深刻。

  2 实践反思结合 促进学生学习

  实际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勤学善思,多下功夫准确理解并把握教材,敢于加入创见大胆设计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实践和再创造机会。从设计好一个有价值的练习到设计一节有思考的课,力争更合理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和设计,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比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提供橡皮泥、图章、印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可操作的实物学具,让学生先摸一摸物体上的面,感受到这些面都是平平的、滑滑的,接着,提出问题:“拿着学具印一印、画一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新图形?”有的学生用章子印一下,发现了一个红色的圆形;有的拿三棱柱往橡皮泥上使劲一按,看见一个三角形;有的照着长方体的一个面画出一个长方形;有的;描出正方形、长方形……学生在印一印、画一画的实践中有了新发现,有的说:老师,我从三棱柱上找见两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有的说:三棱柱上还有三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正方体上有六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等,课堂上开展摸、看、描、画等实践活动都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做的事情,孩子们在快乐实践中想出不同的办法把立体图形上的平面图形搬了下来,虽然概括不出:面在体上、体上有面的道理,但是孩子们已经在实践中发现了立体图形上有多个平面图形。可见,低年级的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也会有创新思维的火花闪动。又如一年级下册《桌子有多长》一课,启发学生用身边的东西测量课桌有多长,测量结果:有的量课桌大约有4个半文具盒长,有的量大约6枝铅笔长、有的量有5本数学书长等,交流中孩子们还发现同样用乍量,有量8乍长、有量7乍长的,原来小朋友手的大小不一样,一乍的长度也不一样。经过实践和讨论,学生切身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设计这样的动手操作为学生再创造活动,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知识也是在生活实际需要时产生的。

  实践活动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索学习和思考要解决的问题,而活动中及时组织评价活动、则有利于学生反思学习情况,在使用新教材时,随处留心让学生开展对学习活动的评价,及时进行反思学习也对提高学习有促进作用。一般来说,反思学习在课堂活动中或课末进行效果比较好。如《认识图形》时,当小组寻找平面图形的活动刚刚结束时,有意识留时间让学生开展评价活动,如:评一评他们小组画图形的方法怎么样?你们组有什么不同意见?评一评活动时,你表现得怎么样?这些评价提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情感因素,使学生在学习几种图形的同时,学会向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学会共享学习成果,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学会欣赏同伴的做法,促进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使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一定发展。实践活动中开辟出评价活动的时间,却在促进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尤其是课末反思则有利于学生对当节所学的知识进行整体梳理回顾。每节课末留点时间让学生自主总结或提出质疑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在《认识图形》课末,让学生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学习的时候有什么想法?又如问:认识图形后,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要提出来?,有时老师真无法预测孩子们要问出什么样的问题。在认识图形的课末质疑时,清楚记得,有一个小孩这样问:老师,这些图形是谁发明的?当时,做为经验不足的年轻老师,我一下子被问住了,一时竟不知怎么回答,就这样没吭声抹过去了,课堂教学后反复琢磨:学生这个问题怎样回答呢?显然对学生的问题置之不理是不应该的,如果遇到奇怪的问题、先要表扬孩子:你敢于动脑筋,这个问题把老师也难住了,下去我们共同查资料,看能不能找到答案。课堂应答学生时,要有教学机智,多启发学生去探索,而不是避而不答。课末学生质疑时,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是得学生在今后不断学习中才能弄明白的,有的问题是连老师也不一定能解释清楚的,有的问题甚至是谁也弄不明白。解疑时,问题的答案并不最重要,最重要的是看到学生认真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并能借以激发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堂之后去探索。也许,正是这些奇思妙想,牵动孩子敢于探索、反复实践,甚至可能推动学生产生自己的创造,这是多么可贵的创新精神。学生动手实践与及时反思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有益延伸。因此,数学教学努力创设实践和反思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不断探索、不断思考的良好习惯,对不断地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3 抓住教学内容 渗透思想教育

  学校教育是学生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的主要阵地,我们要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蕴含教育意义的教学内容,充分运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春风化般的思想教育,进行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认识《左右》教学中,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讨论:大家走在马路上,看到行人、车辆靠哪边行走的?为什么呢?同学们都争先发言:车辆行人都是靠右行走,这样,来往车辆不容易碰撞,如果不靠右行,容易发生危险的交通事故。解决问题同时,学生意识到:我们应该遵守交通秩序,注意行走安全,放学后,不应该在马路上横冲直撞,太危险。又如在认识图形的练习中,让学生搜集各种形状的交通标志牌,并说说表示什么意思,使学生体会到认清交通标志也很重要,它使交通秩序正常、行人安全。再次意识到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而在一年级下册《买文具》教学中,课件出示一张已被揉皱的、涂脏的人民币旁边贴出一张哭脸,并设计提问:这时娃娃是什么表情?怎样能让她笑起来?调动同学们积极想种办法,有学生认为:因为有人在人民币上面乱画、不爱护人民币,娃娃才伤心地哭了,所以我们不乱涂、不乱画,爱护人民币,娃娃就开心笑了。有意这样设计教材是将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作为思想教育目标来体现。再如,根据活动课《我和小树一起长》对学生进行了保护环境的教育,让学生说一说小树长大了有很多用途:植树多可以防尘抗沙,植树能制造氧气给人提供新鲜空气,小树长大后能盖楼房、做家俱等,同学们自觉认识到植树造福人类、要从小要爱护树木。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使用教材时,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各种教育信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能让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成为国家未来高素质、高品德的公民。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不仅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知识框架与学习思路,更为教师自主创造教学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作为一名使用新教材的教师,首先要下功夫研读并领会教材的意图,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做好对教材的加工、重组、创造。创造源于思考和实践,作为一名教材的执教者,更需要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多反思,才能带领学生领悟知识的真谛,在教学相长的同时,成长学生,成就自己,真正做好学生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领路人。

  叶向荣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