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效应

  • 来源:中国教师教育
  • 关键字:班主任,情感效应,班级管理
  • 发布时间:2015-08-05 15:56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教育的轴心,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依靠力量和基层骨干,是联系各科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桥梁。班主任工作遵循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热爱相结合等原则。班主任为了搞好工作,必须提高自身素质,而班主任在工作中的情感状态,特别是作为学生“领导者”的班主任的心理和行为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对班级的管理产生着重要作用。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它包括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正性情感,包括诸如愉快、高兴、觉得生活有意义、精神饱满等情感体验;负性情感,包括忧虑、抑郁、悲伤、孤独、厌烦、难受等。

  心理医生奚恺元认为,幸福就是一种主观情感的感受。人的情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不仅包含十分丰富的社会内容,而且表现为复杂多样的情感状态,它通过人的切身感受将人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

  1 班主任的情感是进行班级活动的直接动力

  情感是人的心理和行为过程的直接动机。在情感研究中,心理学就发现即使在缺乏生理内驱力时,情感也可成为足够强烈的驱动力量,有人为了某种社会理想可以舍弃生命,这里作为动机的驱动力就是对某种社会理想强烈而深厚的爱的情感。

  心理学家冯特认为,冲动行动中的简单意识起源于原始情感,有意行为中的动机和愿望表现为立意情感,选择行为中包含着相反动机的斗争,则形成其意志过程中的决断情感。人的每一行为,都须经过情感的体验,不管是被体验为正性或负性情感的,都会驱动人们对人进行正负处理。但是,人对其活动目标的正性情感越强烈,对人的活动的驱动力也就越大,反之则不然。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情感也有正负性情感之分。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教育目的)的正性情感构成其班级管理活动的直接动力。这种情感越强烈,班主任工作的动力就越强烈,其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一个对教育目标怀有强烈而深厚的情感的教育工作者,一定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过程,如此,则本来不具备某方面领导艺术的人也可能会成为伟大的领导艺术家。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几乎没有什么战争知识和战争经验的林肯,出色地指挥了这场战争并取得了最终胜利,终于成长为一位战争指导艺术的大师。这除了他超凡的智力与精力因素外,他对美国人民诚挚的爱,对这场战争目标深厚的正性情感,不能不说是一个主要因素。

  2 班主任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班级工作的决策

  情感不仅是人的心理和行为过程的动机,而且进入人的心理和行为过程并于其中起着组织作用。情绪心理学家把这种组织作用具体表述为:在一般情况下,正性情感对心理和行为过程起协调作用,负性情感则起破坏或阻断的作用。一方面,情感影响知觉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在负性情绪的背景下,许多与智能活动相联系的外部信息可能被忽视而不能有效利用,从而降低人的智能活动的质量;而正性情感则有助于有关信息的广泛收集和利用,从而有助于提高智能活动的质量。另一方面,情感影响人对其记忆信息的提取,由于人倾向于保持正性情绪而忘掉负性情绪,因而与正性情感相联系的记忆信息被提取的机会多于负性情感相联系的记忆信息。如此,心理学家得出结论:人处于正性情感状态时,最有利于正确地做出决策,因为恒常的正性情感“在人身上的存在维持着个体恒常的优越状态”。

  心理学上的这种情感效应对于班主任工作当然也不例外。班主任在其工作过程中保持什么样的情感状态,对其能否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在一定意义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一个班主任在关键时刻不能把握自己的情感强度,不能及时克服负性心境,不能根据特定的领导环境将自己的情感调整到最佳状态,那么,他不可能使自己保持“脑的优越状态”,或者说不能使自己的智能活动达到最佳,从而也不能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

  3 班主任情感状态是班主任形象美的重要表现之一

  情感状态是相对于情感内容而言,它包括情感的类型、强度以及某时期的情感心境等。人能否适应社会或职业的需要,将自己的情感调整到最佳状态,这反映了一个人情感状态的修养水平。班主任的情感状态能否达到相当程度的修养水平,直接联系到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的形象。

  首先,班主任的情感强度适宜可以体现其形象美。人的某种情感的强度并不始终如一,可能大喜也可能大悲,喜至忘形或悲至失态,其形象都不美。特别是在群众(学生)期盼班主任拿出好主意好办法的关键时刻或紧急关头,如果班主任能够沉着冷静,保持适度的情感强度,则必给学生留下一个沉稳持重的美的形象。

  其次,班主任的正性心境可以体现其形象美。心境一般指人在一定时期内比较稳定的情感状态,即心情。班主任经常保持正性心境,则会体现出自信成熟的美。特别是在困境中,如果班主任保持正性心境,情绪高昂,起码证明他有充分的信心和能力克服困难走出困境。这样的班主任形象本身就会吸引他的追随者。

  再次,班主任情感状态与特定的工作环境相适应,可以体现其形象美。班主任的情感状态与工作情境相一致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将班主任融入群体感受到可亲可敬的美。

  4 班主任对班级管理艺术的情感内化,是其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

  一定的社会思想只有被人的情感所接受以后,才能成为个人所拥有并支配个人行为的自主意识。我们把社会理想、理论被情感所接受的过程称为“内化”。“内化”通过个体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完成。班主任管理艺术作为一种理论,如果不被班主任的情感所“内化”,它将永远是外在的,这是因为“内化”不同于一般的认知和理解,它是经过班主任的情感体验后而成为感情记忆的东西,是情感体验的结果。

  班主任管理艺术理论经过班主任的情感体验而进入情感记忆,就同班主任的个体经验紧密相关,成千上万个个体化的活生生的智力内涵,此时再被班主任所运用,才不会生搬硬套,才可能成为娴熟的,随心所欲灵活多变的现实的管理艺术。

  一个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班主任应具有高超的管理艺术,其个体往往是学识与情感的完美结合,拥有丰厚的情感内涵和相宜的情感状态,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所必备的情感条件。

  钟华瑶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