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本课堂 领略名师风采

  • 来源:中国教师教育
  • 关键字:学本课堂,自主探究
  • 发布时间:2015-08-06 08:20

  【摘要】学本课堂,是指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的课堂。这里的学习者不是单纯的指学生,而是指教师、学生和直接参与者。也就是说,在学本课堂中,没有纯粹的教师,教师身份将发生本质性变化,教师是大同学。

  【关键词】学本课堂 自主探究 核心素养

  11月中旬,笔者满怀憧憬和希望,到达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参加为期4天的“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讨观摩会。

  本次活动阵容强大,有来自国内教育界、有来自宝岛台湾、也有来自荷兰的戏剧专家等的一百多位名师和专家;学习的内容可真是丰富多样、精彩绝伦,有专家讲座、有文言文教学、诗歌吟唱式教学、戏剧表演教学等等。

  这次活动,笔者清楚地看到语文教学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如此近距离地聆听名师的经典课例,欣赏名师们的课堂风采,因此倍感荣幸。

  1 关注学生,以学为本

  第一天学习,第一堂课便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韩立福教授给我们阐述“学本课堂”的概念和意义。

  他说:学本课堂,是指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的课堂。这里的学习者不是单纯的指学生,而是指教师、学生和直接参与者。也就是说,在学本课堂中,没有纯粹的教师,教师身份将发生本质性变化,教师是大同学。具体而言,学本课堂就是教师和学生协同合作,共同围绕着核心问题开展自主性的探究学习,在单位时间内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学习活动。在师生关系方面,有别于教本课堂,师生关系不是上对下的长幼关系、授受关系,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人文和谐的发展关系。师生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合作,相互帮助,追求的是一种真学习。在教学关系方面,师生之间不是那种传授和告知关系,而是合作学习,共同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关系。师生共同创建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机制,创建人文、自由、开放、多元、灿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实现真实、自由、自主的阳光学习。通过学本课堂学习,最终目的是让每位学习者生命得到精彩绽放。

  搭建了解放学生,让学生成长为问题解决的主人的平台。学本课堂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结构化预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问题发现生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将学习还给学生,将方法教给学生。

  搭建了思维绽放,让学生成长为展示对话的主人的平台。学本课堂注重展示对话学习方法,创建“说的课堂”,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来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那么这种以说为主线的对话课堂拉动了每个学生的思维系统,激活了每个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思辨能力,最终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能言善辩,富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给每个学生搭建了思维绽放的平台。

  搭建了团队成长,让学生成长为合作学习的主人的平台。学本课堂注重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机制建设,在角色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引入了学科长这一关键性角色,使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这种机制创新,超越了个体接受式教学范式,走向了团队发现和团队成功的学习方式,为小组和班级全体成员的合作成功搭建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2 设置板块,由深入浅

  这是薜法根老师提出的一个新的课堂教学结构。

  他说板块教学将课堂分成三到四块,与传统的线形教学结构不同。

  板块教学是将零碎的知识有机地组合成整体,将种种割裂连结起来。如:

  1、注重字、词、句学习积累,奠定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

  2、学会阅读整篇文章的方法,从文章的关键点上悟到道理及发现语言美;

  3、注重文本形式的迁移运用,在运用中加深对语言、文本的理解。

  他说,课堂上会浪费时间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这样的课堂非常美妙。内容要上得少,七分饱即可。板块教学会有比较多时间留给孩子,十五分钟左右为一个板块。

  3 注重方法,讲求实效

  熟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虞大明老师这上的是《母鸡》一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堂上他真正做到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作批注,并作具体指导,如老师提问:怎么批注的?读给大家听。学生说得不清楚的地方,由老师和其他学生稍作评价指导。虞大明老师还善于对孩子进行描写方法的指导,如“母鸡下蛋后的叫声特别响亮,聋子听了也会吵醒”,作者用了夸张的手法描写。

  虞老师采用读者——文本——作者,三重角色对话式教学,学生是读者,老师扮演作者老舍先生,与母鸡对话,化教为学,一问一答层层递进,比如:你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你为又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还引导学生作表演体验:让学生平蹲身姿,学母鸡的样子在风雨中庇护小鸡们,去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因为体验是最好的内化。遵循孩子好动好玩的个性,真正做到以学定教。然后问:母鸡,你不累吗?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进一步突出伟大母爱这一主题。

  4 潜心钻研,挖掘深度

  只有潜心钻研教材,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才能挖掘课文的深度。王崧舟老师在上《桃花心木》一课时,就是这样做的,他对作者及写作背景做了大量的调查,精心地备课,备学生、备作者、备创作背景……

  他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作了课前调查,然后问大家有多少同学读懂了这篇课文,有多少同学读得半懂不懂,有多少同学一点都不懂,并在上课前公布了预习结果,这样便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课堂上就可以达到全面教育的目的;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他问:你觉得作者是要给读者讲一个故事,还是要讲一个道理呢?设置悬念,层层深入。中心明确,理解独到。引导学生理解浇水与老天下雨之间的对应关系,深入感悟“不确定”的内涵,从而引导孩子们理解生活是“不确定”的,人生是“不确定”的。很多老师包括本人都会把课文的中心归结为当生活面临困难时要敢于面对困难等。

  5 翻转课堂,自主探究

  周一贯老先生说:翻转课堂的本质就在于这种课堂功能的“翻转”,即将知识的传授讲析,尽可能由学生通过课前预学或课始先学来解决,而腾出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来质疑探究、小组探究和作业实践等促其“内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为这种“翻转”创造了条件,即教师可以将要授予的内容先做成生动、图文音色并茂的视频,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效率。

  因此,课堂教学的“翻转”,决非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而是一场思想上的深刻革命。它不是教学技巧上的小修小补,而是关科课堂教学的结构性改革,即将全盘授予的课堂变为学生自主内化的课堂。

  6 形式多样,有机整合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窦桂梅老师采用了“1+X课程”教学模式。“1+X课程”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办学最重要的载体,是学校所有工作最终的物化体现,是学校师生研究能力与学术水平最有力的证物,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为此,学校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时安排、课程评价等多个维度研究了“1+X课程”的内涵。她确定学生培养的三个关键价值取向为:“健康、阳光、乐学”,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化为“十个一”的培养目标:

  一流好人格;一身好体魄;一生好习惯;一个好兴趣;一种好思维。

  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一项好才艺;一门好外语。

  前“五个一”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目标;后“五个一”中,不同的学生可以有所侧重,是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并允许学生自我设定特殊的发展目标。“十个一”共同落实小学阶段学生“健康、阳光、乐学”的价值取向,实现“奠基”。

  张家龙老师上了一堂《咏鹅》。张家龙是清华附小一名新生代老师,他上的《咏鹅》一课,将音乐、舞蹈融入古诗课堂将音乐、舞蹈与语文课完美结合。

  而窦桂梅老师上课的内容是《大脚丫跳巴蕾》。

  这是一堂绘本教学课,绘本也叫图画书,它是一种用精美细腻的画面和简洁凝练的文字共同讲述一个故事,表达某种特定情感与主题的文学样式。与普通的文字书相比,绘本更丰富,更有趣,更精致,也更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深受孩子们喜爱。

  名师荟萃,百家争鸣,预示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即将掀起。“千课万人”所体现的“学本课堂”也将引领中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邱鲜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