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呼唤教育回归

  • 来源:中国教师教育
  • 关键字:课程改革,生活教育
  • 发布时间:2015-08-06 07:11

  【摘要】课程改革,呼唤教育回归。生活教育与课程改革相呼应,课堂走向“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要成为一种观念,成为一种学习的方法。用生活引导学生,将掌握到的普遍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去。进一步探索新的生活经验,生成新的生活知识。

  【关键词】课程 教育回归 生活教育

  教学问题,是一个哲学问题,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首先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这一思想是站在哲学高度上提出的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指出: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的原点是生活,教师是教育的农夫,生活是教育的田园,学生是田园里的禾苗。这种教育思想要求我们:教育应该回归到它的原点即生活中去,实现课程与课堂的统一。今天的教育,无论怎样改革创新,都应该是回归教育原点的教育,回归生活的教育。关于教育回归本质这一话题,我在本文中着重谈两个问题:

  1 深化课程改革,应重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1.1 课程呼唤教育回归生活

  新课程要求我们,学校的一切活动要课程化,课程要生活化。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课堂系统,学校应该利用社会的一切资源,构建学校课堂、校区课堂、社区课堂、家庭课堂。课程回归生活,用生活来教育,是改变目前学科课程“繁难重”的重要手段。教育只有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课程和课堂,把学生置入校区、社区和家庭的生活背景中,才能激发学生原本就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育才能进入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境界。

  1.2 教育回归生活,呼唤思想解放

  生活教育是一种活动,用生活教育的思想指导课程改革,要转变三个观点。

  首先,要促进学生在生活中提升,整个人类应该追求一种可能的生活,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应该有一个可能的生活追求,学校要为学生追求未来生活营造氛围。因此,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应该生活化。

  其次,深刻认识教育的价值取向是生活,坚决克服目前学校为升学而教育的功利性教育,教育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这就必须用生活教育来改善我们的教学,改造我们的课堂,转变我们的育人观念。目前,在某种意义上看,中国的基础教育是升学教育,高等教育是留学教育。很多大学生出国留学,是为追求个人幸福的价值取向,学成滞留不归,淡化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我们不得不深思,唯高考、唯留学的功利性教育,对国家、对民族究竟有何意义?学校教育没有生活的基础,很难培养出有对国家、对民族负责任的公民。

  第三,学校应构建指向未来的学习教育,教育要为未来人类生活服务,学校要为学生的生活和创造服务。课堂中的生活教育,不能简单化,不能只是教育与生活的简单联结,教育要走向社会生活的深度,走向人类的未来,是超越课堂的教育。课堂教育要有深厚的生活品味,要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把“教学做”结合起来,在生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指导学生观察,建构学生的认知体系,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成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中,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要生活文化化,文化生活化,真正提升人的素养,把学生培养成走向未来的真正人才,学生成为生活的真正主人,成为创造生活的主人。

  1.3 课堂呼唤生活回归课堂

  教育应该基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生活教育要求做到文本内容生活化,生活内容文化化,问题内容教学化,教学内容思想化。教师是教材的开发者和调控者,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清晰的学习逻辑体系:

  回归生活的学习逻辑,营造的是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民主和谐的师生观,开放发散的课程观,构建的是生活主导下的问题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走进生活的课堂情景,呈现科学开发学生潜质和完善学生身心的课堂。

  2 构建适合学生需要的生活教育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是永远的,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教育的目的是让学习者成为生活的主人,生活成为人的最终价值取向,学会生活是教育的本质。

  2.1 以学生为核心,回归教育的本质

  生活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这一生需要学习生存技能,学习生活知识,学习生命意义。不能把学校办成教校,教学不能只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教会学生学。以学生为核心,就回归到了教育的本质。回此,教学应合一,教的方法应该由学的方法确定,是学生怎样在学,老师就应该怎样去教。生活教育确定的生活主人是学生,教育中,学生是主人,是主体,学生是活动的出发者、参与者,所有的教育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师为学生学习提供学习工具、学习方法、学习情景、生活情景。教育活动是学生探索生活、生成知识、技能和掌握解决问题智慧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是构建知识的过程,是生成问题的过程,最好的学习是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互动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现学习的权利,教师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学习时间,并逐步将教学过程转化成学习过程,在生活教育中转变、完善课堂教育。

  2.2 用生活教育改革教学模式

  教育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对教学不断追问,才能成为有效教育,单纯强调教育的有效性,只是突出了教育的科学性,教育更应该强调教育的艺术性,教育需要艺术,用生活教育学生,本身就是教育的艺术。

  生活即教育,在教育活动中要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就必须改革过时的不科学的教学模式,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以学定教”,教多少,应该由学生的需要而确定,教育的创新,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生活教育是课改的核心,教育要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解决问题。

  改变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引入生活,学生多讲、多观察,老师少讲、多引导,在生活教育思想指导下,去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把教育的坐标定位在社会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陶行知著《中国教育改造》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黄辩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