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随想

  • 来源:中国教师教育
  • 关键字:公开课,教学,课堂教学
  • 发布时间:2015-08-06 08:12

  我们知道,公开课(包括优质课、示范课),可以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效果;可以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教风,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可以促进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让教师既善于在公开课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色,又敢于在公开课教学中暴露自己的不足之处,真正通过公开课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才是这种教研活动的目的。

  近几年,时常被聘请担任县镇级别小学数学、思品优质课的评委,校内校外也听了不少公开课、示范课。见多了,也就产生一些随想。

  1 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问题

  据了解,时下的公开课,到达一定级别后,多数是一个教研组或一个学校集体智慧的聚焦。一旦确定了合适的人选,大到所教内容、重点难点、方法、步骤,小到执教人的言语、表情装束甚至一举一动,都要反复演练。这期间要反复运用多媒体、反复组织学生“练兵”。公开课、示范课是需要一定的提炼,它高于一般的长态课。但不能过分包装打磨,过分包装、充分打磨的公开课,会“磨”去不少可贵的东西。

  首先,它磨去了执教者的个性与创造性。公开课的执教者代表的不仅是自已,更是一个学校,他的成功就是学校的成功。所以,他必须面对评课人挑剔的目光,必须在短时间内把自己打造成理想的教师形象。这样的课对执教者而言是一种痛苦,即使争得了荣誉,又有什么自豪感可言?

  其次,它磨蚀了学生心中尚显稚嫩的“真”。因教师反复演练,使学生对已经掌握了的问题再装出不懂的样子讨论或被老师提问,了无兴趣且不说,岂不是逼着学生作假!一次听课作假,多少次正面教育能纠正过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自由健康的人,人的最终追求是真善美,而课堂作假恰恰与教育背道而驰!孩子是纯真的,他们的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成人为了暂时的虚荣拿孩子当牺牲品,人性与师德均被践踏了,此举反教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再次,这样打磨出来的公开课,磨去了许多宝贵的生成性资源。几经打磨了的公开课,一切程序都是预设好了的“教案剧”,执教者的任务就是背教案,将学生一步步引入“埋伏圈”,倘或有异常,便急忙纠偏或搪塞,以防打乱方案而束手无策或耽误时间。这种课看起来百无挑剔,其实,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陶行知老先生就曾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小孩子们因无知而上学,孩子们回答问题不正确或提问浅薄、荒谬,应该说是正常现象。如果孩子们的回答都是正确的,提的问题都是高质量的,倒是不正常的了。可是我们却把这种正常现象视为不正常。这样的课缺少生成,“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

  2 学生都能回答的课

  一堂数学优质竞赛课,任课教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这位教师的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逻辑性极强;教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流畅正确,师生互动,气氛热烈;教师语言准确简练,教学时间安排精当。当老师说“这堂课就上到这里”的时候,下课的铃声正好响起。按照我们观念,这堂课可谓天衣无缝。下面几十名听课教师随着铃声响起,掌声雷动。下来大家都说,这是一节很成功的课。我倒不这么认为,我在想:整堂课老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既然老师的问题学生都能很顺畅地回答,这堂课还上它干什么?这样的课是很实效的课吗?

  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的,他们走进教室的时候,带着满脑子的问题。老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应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激发学生们提出更多的问题。新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师不应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应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最终目的。

  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在于我们教育者的教育理念。

  3 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小组交流与合作便是当前常用的一种。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不仅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合作学习还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目前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公开课中随处可见。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现在多数班级都是大班额,在组织小组讨论时教师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选择好讨论的内容。一般地说,在新知探求过程中,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的疑点处,都可以组织相应的小组讨论。

  二是要把握好讨论的时机。讨论缘于教学的需要,讨论的次数和时间也应视需要而定。在一节课里,可以是一次、两次甚至于三次。当然,如果不需要讨论的话,即使是一次,那也是多余的。

  三是要确定好讨论的规模。小组讨论的规模可大可小,两三人乃至五六人均可,应视内容而定。在小组讨论前,也可先组织同座(两人)议论,作为“预热”,激发潜在的学习兴趣,再转入小组讨论。

  四是在课堂讨论时要逐渐训练学生三方面的技能:(1)听的技能。首先,要培养小学生专心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能专心、听老师的讲话,而且要认真地听课堂上每个同学的发言。其次,要听出别人意见的要点,也就是要培养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善于处理信息的能力;最后,要听后能作出思考,也就是对别人所说的话作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2)说的技能。首先要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其次,在要求学生说话时要让别人听得见,而且条理要清楚,要说完整话;第三,要求说话要简练,要有重点。学生的说话能力及个性都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说话要在以鼓励为原则下,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3)交往的技能。在交往中,首先要尊重人,讲文明礼貌,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和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其次,既要善于认识自己的情感,并能调控自己的情感状态,又要善于觉察别人的情感,以使彼此间的交往更加有效;第三,要加强交往中具体技能的训练,比如,别人说话时,自己应如何注视对方;在恰当的地方,打断别人的话,陈述自己的观点;自己说话时又如何让别人有插话的机会等。

  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组织得好将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反之就会使课堂秩序混乱,影响教学效果,执教者需慎之。

  杨兴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