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能活在“小时代”里吗?

  “我们活在浩瀚的宇宙里,漫天漂浮的宇宙尘埃和星河光尘,我们是比这些还要渺小的存在。你并不知道生活在什么时候突然改变方向,陷入墨水一般浓稠的黑暗里去。”

  就像电影《小时代》预言的,改变已经发生了。几亿人,全体陷入到了墨水一般浓稠的黑暗里去,这黑暗名叫雾霾。

  渺小,原本可以成为逃避的代名词。大背景小人物,小悲喜,小烦恼,小孤独,小努力……这是电影《小时代》给我们展现的一种时代面貌,与前一代年轻人相比,新的一代的成长早就自愿卸去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重负,他们自甘自愿地在红尘里扮演小人物,对所有的大话题避而不见;与乱世时容易涌现鸳鸯蝴蝶派不同,他们只是小老百姓的咏叹调,延续了中国几千年来安分守己管好一分三亩地的田园理想,尽管这个田园已经挪移到了城市。

  正是这一场雾霾,人人都抬起头,看着天,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高度一致的共同思考。食品安全有问题,还有特供;水被污染,毕竟还有例外;如果是空气里充满PM2.5,那就意味着每一次的呼吸,我们--包括穷人与富人、高官与百姓、老人与小孩都得暴露其中,只要生活在这片天空下,所有人都无处可逃。即使我自愿渺小到做个小人物,也再不可能视而不见。

  当年,鲁迅曾批评他那个时代的一些年轻人,说他们“把个人悲欢看作整个世界”,总是在那里“顾影自怜”。

  当一代人总是想参与历史创造,怀着时代关怀、社会关怀、政治情结的时候,新中国的历史证明,稍有不慎,他们极易被利用和误导;同样,走向反面的过分的“小时代”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也是一种病态。面对雾霾像幽灵一样地飘荡在全国众多城市上空,没有一个人可以独善其身,同样也没有一个人忍心在一旁袖手旁观。

  据报道,美国洛杉矶1943年第一次遭受雾霾的攻击,人们最初以为这是偶然的天气现象,却没预料到这只是一场长达半世纪的雾霾之战的序幕。1977年洛杉矶的一级污染警报(非常不健康)天数仍然高达121天,到了1999年这个数字才降到零。而伦敦告别“雾都”这个称号之后,曾被认为是世界最严重的环境危机城市之一的日本北九州也同样经过了长时期的努力才摆脱危机困扰。

  回望历史,我们会发现,这些进步的取得不仅仅是政府单方面的努力,而几乎是全体民众的胜利,如北九州的家庭妇女在呼吁环境改善方面作出了很多出人意料的努力。洛杉矶在改革中遭遇众多利益集团的阻挠时,正是大众的坚持,让全国性立法得以通过。

  而这些信息,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大家在微博、微信、网络论坛上很快传播开来的文题。环境问题根源、如何解决?这是所有人最关心的两大话题。虽说公开的渠道的报道总嫌语焉不详,但众人对这个环境问题高度关注,势必一时半会不会退热。

  病态的发展模式,伤害了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尽管一直以来,对这种只追求短期利益、只顾及部分人利益的发展模式声讨已久,但是真正的行动尚很缺少。前不久,我看到在上海的慈济公益会已经在组织志愿者进行垃圾分类,我想不久的将来,此类付诸实践的活动会越来越多。

  面对我们自己撕裂的天空,也该到了一起去缝补它的时候了。

  文/吴乐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