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产妇,生理,临床
  • 发布时间:2015-08-10 12:41

  摘要:目的 观察母婴护理工作中共同参与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200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分娩产妇,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母婴同室模式,回顾临床资料。结果 实验组90.6%的产妇熟练掌握新生儿生理特征,94.9%的产妇成功提供了新生儿脐带护理,93.5%的产妇成功完成腿臀部护理,对照组对应比例分别为78.5%、72.6%、7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母亲角色的适应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及新生儿实施母婴同室护理,不但能够有效的降低产妇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几率,同室还可以降低新生儿出现一些早期易感疾病。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模式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7-0029-01

  新生儿护理在临床各科护理类型中相对特殊,通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新生儿在出生早期,对其进行充分的抚慰和接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起到一定的作用。母婴床旁护理是新型产科护理模式的核心内容,指在母婴同室内为婴儿、产妇、家庭提供整体性的、个性化的支持和服务,对保障医疗安全,促使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这一现状,我院对新生儿护理方式进行了调整,采取护士与产妇共同参与护理的模式。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200例,年龄23~32岁,平均(27.6±2.5)岁。均为初产产妇,平均胎龄为(40.2±1.4)周。阴道分娩82例,剖宫产118例。新生儿平均体重(3.7±1.3)kg,平均住院(5.7±1.2)d。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观察组的新生儿在分娩后进行30min的清洗,然后裸体放在产妇的胸前,使母婴能够尽早的接触,同时尽早对母乳进行吸吮,促进吸吮反射,同时帮助母婴建立感情,指导产妇通过抚摸、拥抱以及轻吻等方式对新生儿进行刺激,使其对母亲的刺激产生回应。通过分娩后的处理,将新生儿放在母亲旁边,实施24小时母婴同室。同时留一个护士进行一对一指导,指导产妇对新生儿进行正确护理,包括喂养、沐浴、更换尿布、脐部护理以及更换衣服等。其中特别要主要喂养的过程,产后的24小时内应每隔两个小时哺乳一次,按需哺乳,同时在哺乳时要用语言和其交流,通过声音和目光与新生儿进行交流,帮助新生儿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对于初产妇来说,要通过产妇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细心的讲解关于新生儿护理的知识和技巧,使其能够快速的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

  1.3 效果评定

  发放调查问卷,对产妇及家属育儿信心、新生儿护理掌握情况、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评估,满分均为100分,得分>60为及格,并记录新生儿并发症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O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才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产妇及家属育儿信息、喂养知识掌握、脐部护理知识掌握、沐浴抚触知识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呼吸道感染、脐部感染、胃肠道感染、角膜炎、皮肤感染等医院内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3、讨论

  共同参与模式有助于产妇进行适应母亲角色。本文通过对所选的经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比较母婴同室和母婴非同室的护理情况,观察组的产妇和新生儿各项指标均优于非同室护理组,这就表明在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护理的过程中,通过母婴同室护理方法,可以使母婴关系更加紧密,保证母婴的健康,同时提高护理的质量。胎儿脱离母体后,内外环境存在较大差异,新生儿对环境、温度等尚缺乏完善的适应能力。故环境直接影响到新生儿的发育。

  目前,作用医院一项新的管理制度,母婴同室价值已被证实,并已广泛开展应用,母婴同室指同室休养,母婴与新生儿每日均在一起。开展母婴同室模式,促进母乳成功喂养,利于早开奶,使母亲哺乳能力及护理婴儿的能力提高,并可建立良好的母子感情,增强婴儿安全感及舒适感,为其身心健康发育提供有利条件。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模式,使患者的自我护理需求得到了满足,从单纯护理接受者,在护理人员的指导和协助下,转成具备自我护理能力者,由主动服从及接受转为共同参与,利于营造健康的氛围,提高产妇及家属配合依从性。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显著提高了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方法掌握的能力。在新生儿日常护理中产妇及家属亲自参与,获得各种健康知识及新生儿生理特点,更有利于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学以致用,与学习规律较为符合。未行母婴同室干预者,新生儿护理中仅处于感染认知阶段,仅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教育。且出院后患者及家属了解新生儿护理知识,对日常问题可自行处理,使各种护理工作得到了主动延续。这种模式可以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发挥护士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曰,使护士有更多精力放在护理质量的提高和人文关怀上,如给予产妇更多饮食叮嘱、产后恢复知识的介绍和出院指导建议,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谢颖.母婴同室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5:143-144.

  [2]周晓兰.新生儿护理中母婴同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4:104-105.

  [3]吕岚.优质护理在82例母婴同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1:129.

  刘小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