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消毒的护理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急诊,消毒,护理
  • 发布时间:2015-08-10 14:53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消毒的护理措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急诊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的频率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采用相关的消毒护理方法进行预防及建立医院规范的消毒防控流程。结果 在120例急诊危重患者中,有28例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现象,感染率为23.33%,较实施侵入性操作消毒护理之前的感染率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诊危重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时,采用有效的侵入性操作消毒护理能很好的降低急诊危重患者的感染率,提高了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在日后的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诊危重;侵入性操作;消毒;护理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7-0094-01

  急诊科室是医院重要的转运站,患者的接诊、抢救都是在急诊科进行的[1]。急诊科因全天开放、病人、病种繁多、人流量大、抢救时时间紧迫及抢救时经常带有侵入性操作(如插管洗胃术、气管插管术、留置导尿术等)等原因常常会产生很多细菌及感染现象,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急诊科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的痛苦,加重了患者的病情,严重者可能导致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2]。因此,选择有效的护理方法应对急诊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采用急诊科室侵入性操作的消毒护理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性患者71例,女性患者49例,年龄15至78岁,平均年龄为(45.97±3.67)岁,病程1至7小时,平均病程为(3.52±0.38)小时,其中50例患者为休克,34例患者为高血压脑病,16例患者为心血管疾病,20例患者为其他。本次观察在经过所有患者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

  对比120例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式

  对120例急诊危重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环境管理:制定急诊科消毒方案,对急诊科室的区域、设备、医疗用品、仪器及医护人员携带的用品等进行严格的消毒,对于急诊科的医护人员,监督消毒是否到位;(2)规范处理:对急诊科危重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及血液等进行合理化处理,避免发生感染;(3)病房内护理:针对患者的病情,适当调节病房内的温度与湿度,保证病房内清洁与卫生,保持空气清新;(4)基础护理:要经常帮助患者换洗病房内生活用品,如衣物、床单、被套等,避免细菌滋生。

  1.3 观察疗效

  对急诊科室的各项设备及器械进行消毒监测,观察急诊危重患者发生感染的感染率及分析发生感染的原因。

  1.4 数据处理

  将各项研究数据录入到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使用[n(%)]表示,当P值小于0.05时,则可以认为具有明显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值大于0.05时,则可以认为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观察的120例急诊危重患者中,采用尿管留置侵入性操作的患者有20例,采用气管插管的患者为12例,采用洗胃的患者有3例,采用呼吸机的患者有10例,采用胸腹穿刺的为8例,深静脉穿刺的为120例。120位急诊危重患者中,有28例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现象,感染率为23.33%,其中深静脉穿刺感染4例,感染率为14.29%;下呼吸道感染12例,感染率为42.86%;泌尿道感染7例,感染率为25%;血液感染2例,感染率为7.14%;其他感染3例,感染率为10.71%。本院针对侵入性操作的感染现象,加强了消毒护理的力度,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率,较实施消毒护理之前感染率明显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院内感染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院内感染一旦爆发,将会导致患者延长康复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增加患者的痛苦等。急诊科室是医院最重要的收治危重患者的地方,由于病种繁多、环境杂乱、人员流动性较大、全天开放等原因,导致急诊科室患者感染率的上升[3]。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多数医院配备的急诊科都具有妇科、儿科、内科、外科及五官科等科室的独立诊室,急诊科相当于医院的缩影,能够有效反映出医院的管理水平、医护人员素质、护理质量及急救水平等[4]。

  但是由于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涉及到许多方面的试探性操作,其中以侵入性操作为主。侵入性操作虽能有效帮助患者提高急救效果,但是也给患者带来相应的病菌,损伤了患者的天然免疫屏障,导致病菌或细菌侵入人体体内,从而发生感染现象[5]。在急诊科室,医护人员应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的使用,如不可避免一定要采用侵入性操作应按照医院制定的严格的消毒方案进行无菌规范操作。在进行无菌操作的过程中,还需对患者的泌尿系统、肠道系统、呼吸系统等进行实时监护护理,避免出现感染现象,如出现感染现象,在遵循医嘱的基础之上给予服用相对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通过增加营养剂来增强急诊危重患者的免疫力及抵抗力[6]。

  综上所述,急诊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消毒的护理效果明显,有效降低了感染率,缓解了急诊危重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翟长平.急诊科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消毒护理对策[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4):575-576.

  [2]黄丽,陶映,王米兰等.急诊科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消毒护理对策[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2):172-173.

  [3]周惠芬,曹火太,彭海菁等.急诊科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消毒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2):184-186.

  [4]戴美玲.急诊科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消毒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201-202.

  [5]曹平,张志坚.急诊抢救室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12):90-93.

  [6]田晓岚,李宏,姜金霞等.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预防[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3):1575-1577.

  秦永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