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医学如何看待甲流症状
-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医,甲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5-05 13:56
【摘 要】从中医疾病观来说,甲流由温热性质的“疠气”所致,除与个人的体质有关,还与季节气候、不同地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制定防治甲流策略,还要更全面地考虑到中医的“三因制宜”原则—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该文从中医学的角度分析如何看待甲流症状。
【关键词】中医;甲流;温热;伤寒
1 甲流是一种温和的“疫病”
甲流是传染性疾病,在中医概念里属于“疫病”范畴。什么是“疫病”?一般的感冒,中医认为是由于人体感染外来的不正之气所致,有风、寒、暑、湿、燥、火等6种邪气可以致病。对于“疫病”的发生,明代中医疫病学家吴又可认为,“疫病”不是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病因所致,其发病与自然界别有的一种致病物质感染有关,即“疠气”。
“疠气”致病,具有以下特点:其性暴戾,致病力强,往往无问老幼,触之即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极易引起广泛的传播,大面积流行;感染途径多从口鼻而入,包括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等途径。另外,“疠气”有不同的种类,不同的“疠气”对脏腑经络有不同定位,如有的直接引起肺部疾病,有的引起肠道疾病,有的只是引起轻浅的症状,有的发展迅速、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中医关于“疠气”的认识与现代医学以病原体为核心的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在概念上趋向一致。常见的“疠气”所致的疾病有SARS、流行性乙型脑炎、禽流感、流感等。
与其他的“疠气”所致的传染病相比,甲流总的病死率是比较低的。大部分甲流患者的症状比较轻浅,疾病的进展是自限性,较少出现并发症。换句话说,许多甲流患者甚至不需要特别处理也可以依赖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力抵御疾病,达到自愈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说,甲流的情况又与传统意义上“疫病”的暴戾性有所不同,是一种相对比较较温和的“疫病”。
2 甲流属于中医典型的“外感病”
一般来说,中医将内科疾病分为外感病和内伤病。简单的说,所谓外感病是指人体感受外来邪气的侵袭而致一大类疾病。所谓内伤病是指人体因为饮食、运动、情志等调摄失节导致打破人体内在的阴阳气血平衡状态而致的另一大类疾病。这种分类方法虽然简略,却比较适合于从中医角度进一步探求细致的病因和具体的防治方案,也是中医对疾病认识的高度概括。
外感病的发生与自然界6种不同性质的邪气有关,即上文提到的风、寒、暑、湿、燥、火,简称为“六淫”。四季更替,寒来暑往,春季多风,秋季多燥,本是自然规律。为了与正常的六气相区别,中医认为致病之六气属于不正之气,即邪气,故简称“六淫”。淫,有过度、过当、失常的含义。上文提到的“疠气”,虽然从传染性角度与“六淫”有所区分,但从中医对外感邪气致病的认识而言,仍然须从“六淫”的角度进行分析。显然,甲流归属于外感病。
3 甲流属于温病还是伤寒
中医治疗外感病,历来分为两大门类,即温病和伤寒。在我国两汉魏晋年代,当时的医学界通常把一切外感病都称之为“伤寒”。由于在外感病的发展过程中多有发热的症状,故也称为“热病”。如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的“热论篇”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如中医另一部著作《难经.五十八难》中也提到:“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东汉医圣张仲景的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重点研究的对象就是“伤寒”,后世也称之为广义伤寒,实际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经过宋、元的发展,中医临床医家针对当时的外感热病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和争鸣。如金元四大家之首的刘河间,根据医学实践认识到,热病初起不可单纯使用辛温德方药,否则容易诱导疾病不断发展。进一步,他提出“六气皆能化火”的观点:风、暑、湿、燥等邪气常常与火热之邪相兼为病,即使是感受寒邪,也可使人体内在的阳气郁揭不通,渐从火化。他还认为,这种“化火”的趋势与自然界的气候和人体的身体素质变化有关。
到了明清之际,温病学派的代表人物叶天士通过对当时的流行性热病,即温病的观察与实践,认识到《伤寒论》“六经辨证”对疾病传变规律和论治法则的论述往往不能完全涵盖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提出“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伤寒与温病最大的区别在于感受邪气的性质有所不同。一般而言,伤寒之邪由表入里化热的过程相对较慢,开始以恶寒为主要表现,发热症状的出现相对较晚,故恶寒多,发热少。而温热之邪始终以发热为核心症状,故恶寒少,发热多。从疾病转化和传变而言,伤寒由表入里时,变症比较多,病位常常发生变化,或在肺,或在肠胃,或在肝胆;温病由表入里,时间虽久,病变病位始终不离肺经。
从现在各地中医研究机构对甲流发病规律的分析,比较一致的认识是:以甲流的临床表现而言,恶寒少,发热多,显然与“温病”的概念更为相符:甲流属于温热之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以肺卫为主要病位,具有热象偏重、易于化燥伤阴的急性外感热病。因此,我们可以主要参照温病“卫气营血”体系进行辩证论治。
4 甲流发病与个人体质的关系
根据中医外感热病的发病理论,甲流的发生除了与感染温热邪气(概念上相当于甲流病毒)有关,人体的防御能力即正气的强弱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论指出,外感温邪能否侵入人体发病,取决于人体正气与邪气之间的力量对比。一般来说,当人体正气不足,防御功能减弱,或邪气致病力超过了人体的防御能力的概念比骄宽泛,既包括感染病毒或注射疫苗所获得的特异性免疫力,也包括个体的基础体质状态。比如,女性处于月经期前后,冲任气血相对亏虚,邪气容易趁虚而入,导致邪气缠绵不去,病程延长,中医称之为“热入血室”。其他高危人群,如众所熟知的孕妇、老年有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卫气不足,内有痰湿、淤血,更容易与外感温邪相兼为病,使疾病复杂化或不断恶化,导致重症病例。
外感温邪若与人体内在的病理因素相结合,特别是痰、湿、食、淤等有形之邪相结合,也将使辨证论治复杂化,往往在清解肺卫之热的基础上,应针对兼夹之邪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化痰、祛湿、消食、活血等等。
参考文献
[1] 刘良徛. 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现状[J].江西中医药,2000(03).
[2] 柴瑞震.《伤寒杂病论》“药对”探析[J].山西中医,2008(05).
岳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