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医院门诊输液病人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分析
-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校医,输液,护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5-05 14:18
【摘 要】目的:探讨校医院门诊输液病人的心理特征。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方法:将我校一年于校医院门诊接受输液的4500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其输液过程中的心理特征。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根据不同病人的心理特征,制定良好的护理对策,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疗效。
【关键词】校医院;门诊;输液;心理特征;护理
校医院门诊输液室属于治疗及观察的关键场所,通常人群较为密集,人口流动性较大[1],我院每年于门诊输液人数大概在3800到4800之间,其中老年教职工占据30%左右,青年学生及教师约占据70%。来我院输液就诊的病人一般有如下心理特点:首先,对输液时间有一定的要求,十分希望最先输液,因此,较易导致护理混乱,易引发争执。其次,大部分病人均希望缩短输液时间,心理上认为越快越好。第三,情绪不耐受,并随着输液时间的延长,情绪易激动、烦躁,甚至会对医护人员产生意见,将愤怒发泄于护理人员之上。此外,不同年龄阶层的病人也有其不同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一定程度上给病人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为提升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十分有必要掌握校医院门诊输液病人的心理特征,以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
1 不同年龄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及其护理对策
1.1 老年患者
校医院门诊输液的老年患者一般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久病患者,通常在其诊疗出院后在各门诊实施不间断的治疗处理,疾病类型通常以脑梗塞、脑中风、高血压等疾病并发症、后遗症为主[2],一般此类患者在治疗期间缺乏康复信心,较易产生焦虑、失望等心理状态,通常对护理人员有较多的疑问,一再确认药效。另外一种则是以输液达到保健目的的患者,此类病人大部分与医护人员相对熟络,且担心扎针不够准确,希望一针成功,一般在心理上希望能够得到自己所信任的护理人员为其提供医疗服务。
针对来校医院门诊的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护理人员应从其心理特征作为出发点,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首先,在语言上需诚恳、温和,获取患者的信任,同时主动询问患者病情,表达出对其诊治的关心,体现对其病情的关注,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其次,强化对输液过程的巡视,加强与病人之间的有效沟通,深化护患之间的情感交流,耐心解答患者所提出的合理问题。第三,做好输液过程的健康引导,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鼓励患者以平静的心态接受输液,释放其心理负担,加强诊疗过程中与患者之间的接触,使患者感到亲切与关心。第四,在诊疗过程中,若遭遇对自身并不信任的患者,此时则需用温和的态度、柔和的语言与病人进行沟通,告知病人放宽心,消除其紧张的情绪。
1.2 教职工患者
通常而言,高校内部教职工一般文化层次较高,在对待疾病方面表现得过于敏感[3],易将疾病严重化,存在较多的顾虑。虽然教师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同时具备丰沛的医学基础,但一般在输液过程中,较易对护理人员产生怀疑,不信任其所配备的药物类型及护理人员的操作,通常喜欢追根究底,对药物的副作用、用药顺序均有一定的疑惑。
针对此类病人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做到耐心解答其所提出的各类问题,并详细讲述药物的具体性能,且告知患者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正确分析病人的病情,同时解剖药物疗程,尽最大可能消除患者的疑虑,解除其心理问题,赢得患者的信任。
1.3 学生患者
通常学生患者分为以下三类,首先,由于输液时长的原因,唯恐影响学业,此类病人一般希望一针见效,药到病除。对于此类患者,护理人员需要详细为其讲述疾病状况,使其明确治疗特点,稳定患者的情绪,告知不同的病症有其不同的治疗方案,同时治疗疗程同样也是视病情而定,需嘱咐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其次,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一般在心理上会对治疗经费产生担忧,通常会选择不定期地中断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治疗疗程,影响了治疗效果。针对此种情况,护理人员需要表现其切实的关怀,同时与医师进行商量,选用价廉效优的药物,尽最大可能说服病人保持治疗的连续性,坚持治疗。第三种则是高校新生患者,此类学生属于相对特殊的群体之一,由于适应能力有限,加之环境改变,较易出现水土不服,容易生病,在输液时,往往存在紧张、害怕等心理,害怕穿刺疼痛。针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需要面带微笑,以相对积极、愉快的态度去带动病人,构建和谐的输液氛围,缓和患者紧张的心态。此外,在输液前期还需做好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心理疏通,帮助病人了解输液的作用,同时介绍输液环境的干净、整洁,使其卸下防备,积极接受治疗。
2 结果
在对4500名来校医院门诊接受门诊输液治疗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护理后,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当前随着高校扩招进程的加快,各高校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同时于校医院门诊的学生也呈现上升的趋势。据早期报道显示,学生康复情况与其心理因素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正确分析高等院校学生的就诊心理特点,一方面能够为学生的早日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后期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对策提供了可能。不仅能够为学生及教职工的在校就诊提供良好的医疗准备,同时也可以降低疾病对学生学业的影响程度,真正做到方便就医,同时保障学生及教职工的身体健康。本研究通过对高等院校在校医院门诊接受输液的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的心理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不同的护理对策。研究显示老年患者、教职工患者及学生患者在接受门诊输液时均存在不同的心理反馈,因此,为提高治疗疗效,缩短康复的时间,护理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病人的心理特征,制定良好的护理对策,消除其心理顾虑与压力,因人护理、因心护理,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尽最大可能消除校医院门诊病人的心理问题,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使其积极配合医师治疗,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宏,俞亚兰.高校学生门诊输液心理护理分析与对策[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3,03:89-92.
[2]刘佳举.健康教育在门诊输液病人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2:164-166.
[3]韦林燕.门诊输液病人健康教育与人文关怀[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06:167-169.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