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2009——2013年5年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
  • 发布时间:2014-10-25 09:05

  摘要:目的:了解灌云县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对灌云县2009年—2013年的5年间流行性出血热网络直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灌云县2009年度—2013年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23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71/10万,11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区,男性高于女性,年龄组以40-59岁组发病最高,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 热流行特征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出血热肾病综合征(HFRS),是由血汉坦病毒引起的由鼠类携带和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由于特异性血清学诊断的确立及病原体的解决,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将其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现我国仍沿用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名。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症状。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在我们已有半个多世纪的流行史,是除病毒性肝炎外,危害最大的一种病毒性疾病[1]。2009年—2013年本县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率一直在1/10万以上,最高达5.8/10万。为了解我县现阶段流动性出血热的疫情动态、发病情况、流行特征,为今后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9年—2013年的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数据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报告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灌云县统计局的统计年鉴。

  1.2 方法根据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的时间、地区、年龄、性别及职业不同,整理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灌云县是一个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处于平原地带。2009—2013年灌云县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239例,发病率为4.71/10万。2009年—2013年分别发生51、55、37、36、60例,以2013年发病率最高,达5.79/10万。

  2.2 流行特征

  2.2.1 地区分布全县19个乡镇都有发病,位于岗岭的陡沟、南岗、龙苴、穆圩四个乡镇,病例数分别为18、14、17、16例,占全县总病例数的27.20%。

  2.2.2 季节分布: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分布,除6月份外其余月份志有发病,呈单峰分布,发病高峰在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1月份,主要集中在11-12月份,占全部的64.02%,不同的年份时间分布基本一致。

  2.2.3 人群分布:年龄主要为40-59岁,共122例,占发病总数的51.05%,其中40-49岁组占23.85%,50-59岁组占27.20%。男性为159例,女性为80例,男、女比例为1.99:1,年发病率分为3.11/10万、1.56/10万。职业以农民为主209例,占总数的87.45%,学生3例,占1.26%,教师2例,占0.84%。

  3 讨论

  本县2009年-2013年流行性出血热年平均发病率为4.71/10万,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发病处于散发状态。发病高峰在发病高峰在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1月份,主要集中在11-12月份。病例在与邻市的岗岭地区发病较多。主要因为我县位于华东的苏北地区,流行的鼠种是以黑线姬鼠为主,与流行鼠种是以黑线姬鼠为野鼠型出血热流行特征一致(10月到次年的1月),占全部的87.45%,单11-12月份就占全年的64.02%。

  我县流行性出血热以40-59岁组发病为多数,另外60-69岁组也占较高的比例,为20.08%;30岁以下、70岁以上发病较少,分别占8.37%、7.11%,20岁以下仅为2.09%。男性中年人发病居多,男女性别比为1.99:1;职业以农民为主,这与这一群体在田间劳动和野外住宿看场有密切关系[2]。

  近几年来,党和国家为了保护环境,减少空气的污染。对农村桔杆进行禁烧,虽然桔杆粉碎返田了一部分,但是农村还有许多地方将存余的堆在田头、沟旁等地方,这样为黑线姬鼠大量繁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县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居高不下,在2010年县爱国卫生委员会组织了全县一次灭鼠活动,分发鼠药到每一户,通过灭鼠,鼠密度调查发现有了大幅度下降。同时对流行性出血热高发的8个乡镇的重点村的重点人群接种出血热疫苗,2011年、2012年发病数有所下降。2013年发病数又回升。为了更好地开展流行性出血热预防工作,应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政府牵头,搞好环境卫生,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做好防鼠灭鼠工作,并且常抓不懈。②加强监测网络的建设,分工明确,确保防治工作落到实处。③医疗机构做好流行性出血热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疾病控制人员认真做好辖区内每一新发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对疫点及时采取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④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宣传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相关防治知识,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做好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不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⑤开展疫苗接种,对16-60岁的高危发病人群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3]。

  参考文献:

  [1]林永焕.流行性出血热诊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1-2。

  [2]彭智会、邢富坤、王连秀,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与预防对策[J]。中国媒介生物学与控制杂志。1999,10(5):382-384。

  [3]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编写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9。

  孔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