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人文情怀 创建灵动课堂
- 来源:当代教师与教研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教科书,孟郊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19 16:02
——记语文S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百花园五》教学心得
【摘要】课堂是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阵地。深研教材,利用语文百花园做足文章,不仅可以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加以训练,达到教学目的,同时还可以营造人文性的学习氛围,体现我们的人文教学观点。本文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以教学S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五》的内容为例,探讨综合练习课的新模式,让人文光辉在课堂上闪耀。
【关键词】单元教学 百花园练习 人文情怀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68-8367(2014)12-0028-0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要求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一方面要让学生能够掌握适用于生活领域的语言工具,另一方面也能得到丰富面深刻的人文陶冶,有助于他们健康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课堂是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除了对学生进行语言的教授外,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育。而语文百花园则是通过各种类型的练习,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水平。在我们以往的意识中,总以为语文百花园其实就是练习课,但是如果我们深研教材,利用语文百花园做足文章,不仅可以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加以训练,达到教学目的,同时还可以营造人文性的学习氛围,体现我们的人文教学观点。下面我以教学语文百花园五的内容,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
一、整合练习内容,延伸单元教学主题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为线索,围绕单元训练重点组织单元内容。从导语到课文、课后习题和语文百花园的内容,都是围绕单元主题和训练重点,进行听说读写等课文活动的整合安排,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七颗钻石》《平分生命》《倾斜的伞》《一颗豌豆》等四篇文章,通过学习,我们能够深切地体会到,每一个人都需要关爱,也应该把爱心献给别人,体现的就是“亲情关爱”这一主题。语文百花园五则安排了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等练习内容,无不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如何利用这些不同的练习题型,延伸单元教学主题,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呢?我仔细研究,首先想到的就是整合教材,通过几个板块的连接,注意使用温馨的导入语,有针对性的亲情小结,巧妙的过渡语等,为体现人文教育加入了新的元素。
二、多种形式巧设情境,创造温馨人文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情境”,能形成充满激情、活泼热烈的交往场景,使学生能够在情真意切、陶冶心灵的艺术氛围中,轻松愉快地进行沟通,有利于调动、激发和促进学生自主探索。有些学生感觉语文课堂沉闷,他们眼中的课堂只是教人识字写字,理解文章的课堂。造成这样的现象,很多原因是教师一上课就讲课,只重视语文的工具性,侧重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忽略人文精神的灌输和陶冶。因此,我注意在课堂上多处设计具有人文性质的情境,用直观可感、活泼热烈、温馨情浓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内心感受,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1.“入场券”打开快乐学习的大门
在开课伊始,我采用设疑导入的方式,告诉学生今天这堂课,老师想带大家到一个地方去缤纷乐园游玩,同时播放“缤纷乐园”大门漂亮的图片。在学生的一片惊呼声中还意外地在自己的抽屉中发现藏着一张入场券。当学生拿着花花绿绿不同颜色的入场券时,开始兴奋起来,上面有一些字是自己不认识的。于是让学生在交流自己平时遇到生字的做法时,顺势鼓励学生请出学习的好帮手——字典,读懂了入场券的要求,我们就可以去缤纷乐园玩了。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或自查字典,或同桌轻声交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了查字典的方法,自学汉字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水到渠成。
2.“神龙车”神奇之旅,领略成功、自信
作为小学生,由于他们的阅历以及受知识水平能力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除了要让学生识字会意,还要注意寻找一切契机引导学生体会各种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神龙车”这个环节其实就是词语接龙的练习。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致,我运用动画的火车图片,引入这个环节的学习。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当我们想把它变成一条长长的飞龙时有什么好的秘诀?要学生知道组词时第二个字不能太难,要为后面的组词做准备。在学生述说自己的想法时,强烈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老师在奖励一个小组进行“词语接龙”的游戏时,他们开着长长的“神龙车”,用游戏化解了枯燥的练习,个个乐不可支,更加积极快乐地参与到后面的学习中。
3.“温馨屋”诠释绵绵亲情
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脍炙人口。首先我让学生表演《游子吟》的场景。表演作为一种特殊的阅读理解手段,同时也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并如何“形诸于外”的过程。在欣赏完表演后,让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大家听听。经过一番交流,对诗句有了初步的理解后,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整首诗,同时还让学生找出人们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感激,最喜欢引用的两句诗“随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后出示有描绘具体情境的句子,创造性地引导学生运用诗句,例如:
(1)妈妈一下班回来,就忙着买菜、做饭。吃完饭后,还要洗碗、拖地。我看见了,想对妈妈说……
(2)天气突然变冷,妈妈带来暖和的毛衣让我穿上,我想抱着对妈妈说……
(3)我慢慢长大,妈妈的额头悄悄地爬上了皱纹,也看见了几缕白发,我情不自禁地说……
在课堂短短的时间里,学生演绎着母亲惦记将要出远门的孩子在灯下缝补的场景,诵读着饱含对母亲无限感激的诗句,此情此景,学生心中自然而然地想起平时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真实地感受到母爱无处不在,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三、动心、动情、动手,升华人文情感
语文课程须根据学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所想、所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了浓缩情怀,升华“关爱亲情”主题,我让学生回想本单元所学过的课文,看看自己受到什么教育,把此话题作为引子,引导他们说出自己对爱的理解:在你的印象中,爱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去关爱别人?想一想,然后把它写在心形的亲情卡上,一一在黑板上随机展示。老师并用长长的线条把一张张亲情卡连成一条可以无限延伸的“爱之链”。此时,随着老师充满深情的讲解,告诉学生,我们的国家、社会很多人都献出自己的爱心,关注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紧接着出示学生收集的“国际聋人节”“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助残日”等资料,拓宽学生视野。最后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中结束了本课的学习。
这一堂《语文百花园》作为学生综合学习的一部分,围绕“亲情关爱”主题,巧设情境,学生争着去讲诉,抢着去鼓励,大度地去赏识,超越了作业练习的局限,更多注入了人文情怀的元素,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起到了润物无声的作用。课堂处处荡漾着温馨。
作者简介:游秀蓉,女,1990年7月毕业于桂林市师范学校,于1997年7月获得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卫电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文凭,2005年7月获得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教育管理专业本科文凭。工作24年以来,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目前担任教导处副教导主任。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教学随笔、教学案例等多次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一、二等奖。曾获“桂林市优秀辅导员”“秀峰区优秀共产党员”“秀峰区优秀班主任”“桂林市优秀班主任”“广西自治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曾接受广西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邀请,担任“2011年全区壮汉双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班”讲师;受桂林市教育局邀请,作为讲师团的成员,于2014年11月对桂林市灵川、兴安两县的小学骨干班主任进行一次市级规模培训。
游秀蓉(广西桂林市中华小学541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