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章意为高,欲为立意出妙招

  ——让高考作文立意深刻

  【摘要】“深刻”指文章有思想深度。立意深刻的文章,以其思考深入独到,对事实分析到位发人深省,令阅卷教师刮目相看。高考作文要有意识地关注社会,思考人生,把作文放到人生、社会的大背景下思考,并能透过现象挖掘出本质性的东西,提炼出生活的哲理,这样就能做到高屋建瓴,立意深刻。要想自己的认识和见解鞭辟入里还要借助思维的武器,由表及里、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辩证分析等方法能让我们的思想变得更深刻。

  【关键词】作文立意 关注社会和人生 彰显理性色彩 运用思维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68-8367(2014)12-0086-03

  古人云:“千古文章意为高。”足见一篇文章立意的重要性,“文以意为主”,“意”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立意是否正确、深刻、新颖,是拉开作文档次的一个关键,是鉴别文章优劣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使作文的立意走向深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掌握有效策略,做到高屋建瓴

  高考作文要有意识地关注社会,思考人生,把作文放到人生、社会的大背景下思考,并能透过现象挖掘出本质性的东西,提炼出生活的哲理,这样就能做到高屋建瓴,立意深刻。

  (一)关注社会现实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道出了千古文章为时为事而作的不破真理。写文章要符合时代的需要,,要有时代气息,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高考作文有其不可动摇的社会属性,关注社会,联系现实也是高考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当我们拿到作文题时,可以把它放到现实社会中去加以考察,看看有些什么让人深思的东西。

  如一篇高考满分作文《民族之魂——汉语》,作者面对西方文化无止境地涌入街头巷尾,“三国”与《论语》相继被戏说,全球化的呼声下学英语的浪潮正天翻地覆,英语培训机构满街遍是却寻不到一个国学教授机构等国人熟视无睹的现象,敏锐地意识到对母语的漠视、对传统文化的冷落极有可能导致百年后文化断层出现的民族悲哀。为此,作者进一步从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的民族使命感出发,提出了自己的应对之策,那就是重拾古文的经典,去寻找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之道,一个大国的崛起之途。作者对汉语的困境,进行了深入而严肃的思考,渗入了关切和忧虑,展示了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内容振聋发聩,见解深刻独到。

  再如2013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作文题目“倾斜与平衡”有考生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呼吁政府要把“天平”向农民工兄弟、留守儿童、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倾斜、再倾斜,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平衡、再平衡。这样的立意表现了考生忧国忧民的情怀也提升了文章的层次。

  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去关注和思考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像国家利益、民族精神、文化传承、经济建设、教育发展、生存环境、百姓生活、社会道德、个人修养、生命意义、理想追求等涵盖国计民生的种种,甚至负面的,包括信仰危机、人文缺失、风气败坏等在内,所有这些我们天天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真善美或假恶丑,要较多地进入我们的视野、进入考场作文。

  (二)回归生命原点

  人生是一个大话题,它包括我们的生活态度、生活信念、看问题的方式方法、为人处世的准则等。如果我们在写作中将话题置于人生的大背景下去考虑,当作文与“生命”挂上了钩,就能使作文思路得到进一步拓展,作文的立意就往高格上走了。

  高考试题继承了作文关注人生的传统,将思考的方向引向思维方式、心理、情感因素等层次,这种导向可以让学生的心智更加健全,思想更加成熟。如一位学生在作文里写道:“某个冬日的早晨,寒风凛冽。在上学路上,我看见两个忙碌的同龄人,很有感慨。一个吃力地蹬着车子送煤气,一个费力地推着大汽油桶改装的烤红薯车。我忽然觉得他们是在替我做事,也正是由于他们在替我做这些本来可能属于我做的事,我才得以在温暖如春的课堂上感觉良好、幸福无比地听老师讲课。想到这里,我觉得对于他们多一些尊重是自己今后的一种觉悟、一种态度。”这位学生在思考的同时思想境界在刹那间升华提高,体现出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这样的文章以其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而更有价值。

  再如2012年天津卷作文“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一位考生据此立意写成《勿忘那水》的优秀作文。其中一段写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那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平静与平淡,正是生命的本真,是最易被忽视而又万不能忽视的生命之水。陶渊明在历经世俗繁华之后重新回到生命的起点;李白在看尽人生枯荣后找到最纯朴的快乐;杜甫在阅尽人世沧桑之后回归至朴至简,丰润了他的无疆大爱。”这位考生写到几位古人弄懂什么是水之后,找到人生归宿,思考深刻,饱含人生哲理,使文章内容得以升华。

  高考作文题很多都体现这方面内容,如2012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2011年高考江苏卷作文“拒绝平庸”,2012年的作文“忧与爱”等同样需要我们从生活、人生的角度进行探究和思考。

  (三)彰显理性光辉

  写作要对材料和内容,进行挖掘提炼,分析议论要深刻,要富于理性,表现一定的哲理或辨证思考,作文才会在理性思考中深刻。哲理是关于宇宙人生的富有启迪性的认识,它掩藏在纷繁复杂、变化无穷的生活表象下。但它并不神秘,只要作者具有一定的生活“透视力”与触类旁通的联想力,你完全可以发现并提炼出生活的哲理,使你的作文即使只采撷生活中的一小颗露珠,也一定能反射出整个天空的深邃辽远。

  例如作文《潇洒走一回》,一同学写了一组“潇洒”的典型:蔺相如功高不自矜,不仅不与廉颇在朝廷上争列,而且外出时望见廉颇还引车避匿,是潇洒;宋濂年轻时刻苦求学,同窗们个个服饰华丽,烨然若神人,他缦袍敝衣处其间,却能做到略无慕艳意,是潇洒;庖丁解牛时动作娴熟优美,所解数千牛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是潇洒。这段文字令人惋惜,因为它与深刻失之交臂。如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将这些典型的“潇洒”的同中之异作出明确分别;然后再对这组典型进行一番“立体透视”,会发现:潇洒是不计他人之过,以大局为重的谦让宽容的生活态度;潇洒是不为外物所役执着于自己内心追求而具有的一种精神优势;潇洒是经过长期努力磨砺掌握客观规律之后获得的一种自由。内容就走向了深刻。

  高中生写作时若能把眼光投入到社会层面,渗透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并能彰显理性光辉就可以超越一般文章的立意,显示高远与厚重。近年来,高考作文越来越重视引导学生反思生活,审视现实,洞察社会,提升思想认识境界。

  二、运用思维方法,力求鞭辟入里

  人的认识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的思维过程也是有踪可寻的。写作运思的过程,有些方法对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这里介绍“由表及里”“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和“辩证分析”五种方法。

  (一)由表及里

  鲁迅先生曾说:“抓住一点,深深开掘。”写文章,要通过观察,直奔本质。从中找出最具有时代精神的,最有普遍意义的东西。

  由表及里,就是凡事往高处站一站,往深里想一想,透过现象,挖掘本质。可以由浅及深,由现象到本质,将话题向纵深开掘,探索说理的内核。如合肥市2013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作文题。材料是:2012年5月,在南京街头一家快餐店门口,南京大学的一个美国留学生买了两包薯条,分给乞讨的老奶奶一包,两人席地而坐,吃着聊着。大多数学生都从留学生的爱心唤醒了人们的向善之心角度立意。而有的学生却抓住留学生分给老奶奶薯条与老奶奶边吃边聊这个细节向深度挖掘发现留学生把乞丐老奶奶看成是和自己一样的平等,他的给予中包含着尊重。由此提出:尊重比施舍更重要的观点,立意可谓独到深刻。

  (二)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即通过个别来窥知全体,透过表象探究本质,通过一个侧面反映大的主题。善于以小见大,就要把具有典型意义的小细节、小片断、小事情投放到时代大背景中去展示,挖掘其深刻的内涵,让人们从“小”中悟出“大”来。例如有人从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与红绿灯无关这一现象中看到了国人灵魂深处的劣根性:讲群体效应,漠视规则。再如2010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与你为邻》通过写同桌不得不回家乡参加高考的事,直面许许多多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难题,并且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高考户籍政策。

  以小见大,还要善于联想,由此及彼,由点带面,因事见理,见微知著。生活中,许多小现象蕴涵着丰富的大道理,要学会从细微的现象中联想出深刻的道理。例如一篇《我和父亲一起走泥路》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望着父亲踏下的一个个坚定的脚步,仔细地思考着这过程中收获的智慧。泥泞留痕,挫折是人生路上的风雨,经历风雨的洗礼,我们才能留下生命的痕迹,才能创造生命的价值,才能书写生命的意义。”作者能以小见大从平常生活小事中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泥泞留痕,风雨彩虹,使文章的立意变得深刻。

  (三)比较鉴别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认识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认识深刻的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很容易看出事物之间的差别,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作者正是通过对前洞与后洞的比较才得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深刻论述。

  当代散文家周涛有这样一段论述: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扎根大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相比之下,人愚蠢而又浅薄,人的一生都在说话,声嘶力竭,奔走呼号,没有人肯静下来想一想,没有人想到向树学习点什么,在人的心目中,树是傻瓜。那么在树的心目中人是什么东西呢?不清楚。作者通过树与人的对比,揭示了树朴素、踏实、毫不张扬的精神品质,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教益。

  比较可以分为纵比和横比。纵比就是将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对比,从而认识它的发展趋势,如2009年山东卷《见证》,不少考生以改革开放前后作对比,以此“见证”社会的发展进步;横比则是将同类的不同事物进行对比,从而认识它们的特点,如2009年江苏卷满分作文《品味时尚——北京与上海的对话》,作者巧用拟人手法,把两座城市的时尚特征,底蕴与演进,在对话、对比中得到准确而精彩地展现。

  (四)探究因果

  探究因果,即追溯事物的根由,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者推断事物发展的结果,得出反映事物本质的结论。具体来说,就是从材料内容的表象上,进一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或根据材料所述的结果,探求形成结果的原因。就拿下面这件事来说吧:一群人在森林里迷路了,结果都冻死了。对这件事情,我们就可以问几个为什么。森林里到处都是可以取暖的柴火,为什么会冻死呢?因为大家都争着烤火而不去拾柴。为什么都不愿拾柴?人人只想索取,不愿奉献。为什么不想奉献?源于自私。自私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做一个不自私的人?层层发掘,触及人性的弱点,认识自然就深刻了。

  据调查,“啃老”现象在中国已相当普遍。“啃老族”指这样一些人,由于找不到工作,或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他们的年龄都在23-30岁之间。对这种现象进行因果分析可以发现主观原因:由于惰性和依赖性,缺乏竞争意识;心理还没有经受过社会的磨砺,不能独立。客观原因:家庭的抚养方式和应试教育存在误区;就业压力催生“啃老”现象。对结果进行推断可发现“啃老族”现象如果继续下去,这种年轻人缺乏竞争力,终将被社会淘汰,以后在无所依靠的情况下,很可能步入歧途危害社会。这种现象蔓延开来,将会影响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发展。如此分析认识更加深刻。

  (五)辩证分析

  世间万物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我们在分析作文命题中所包含的生活图景、社会现象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时要统筹兼顾辩证分析,避免以偏概全、全盘否定等立意上的错误。例如对“竹子”——每攀登一步都做一次小结,很谦虚。梅花——每绽放一次都能展现出风骨和气节。这种思维显得单一化,如果运用辩证思维去认识事物就会进一步发现:竹——虽然每攀登一步都做一次小结,但它过分谦虚,最后恐怕难成栋梁。梅花——每绽放一次,确实都能展现出风骨和气节,但它过分清高孤傲,终难成为春天百花园中的一员。这样辩证分析认识就更全面深刻。辩证思维还提醒我们多从事物的不同侧面来思考和分析,进行多角度审视。如论述“学习的苦与乐”,一般同学会说学习是苦的,只有先吃苦然后才会快乐。换一种角度思考,对“苦与乐”的认识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认为苦的事,有人却乐此不疲;有人认为乐的事,有人却认为苦不堪言。这样立意就会比前一种观点更高一筹。2012年高考全国大纲卷优秀作文《赤足起舞,心化飞鸿》写到:“诚然,去掉多余的顾虑不代表抛弃一切规则。任何藐视违反法律、人伦乃至历史规律者,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赤足起舞,亦不能越雷池一步。”这段文字兼顾“有所虑与有所不虑”,体现出考生良好的辩证思维能力。

  “深刻”既是得高分的利器,也是写作和思考的价值所在。我们要能站在社会人生的制高点上,运用思维方法的武器,练就一双富有穿透力的慧眼,使自己的认识能达到人情事理的本质,从而让思想深刻起来,也让高考作文因深刻而流光溢彩。

  作者简介:何玉荣,本科学历,教育硕士在读,中学高级教师,巢湖市优秀教师。从教16年来能把教学、科研和个人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学成绩突出,指导学生多次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获奖,多篇论文在国家、市、区级获奖。积极参与省级课题《农村高中开展校园文学活动的研究》,并于2013年3月通过省级专家组验收通过。

  何玉荣(安徽省巢湖市烔炀中学238072)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