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丝如弦 朗朗乾坤

  ——感低年级朗读教学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和关键环节,阅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识字基础,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学习普通话,训练良好语言习惯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字音 词汇 句子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68-8367(2014)12-0047-0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和关键环节,阅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识字基础,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学习普通话,训练良好语言习惯的重要手段,面对于如何扎好低年级的朗读基础,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让学生读好字音

  读好字是朗读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基本的功夫,要怎么样读好字呢?要做到“三要”:

  一要对。字首先要读对,这是不言而喻的。学生读错字往往有两种情况:一是多音字,不懂得根据语言环境确定读音,而读错了,如:“你长大了干什么?”句中“长”读“zhǎng”,而“耳朵长,尾巴短”“长”读cháng。一种是学生记不清了,误用形声字的规律,如“鹅”读“我”,“玩”读“元”等。

  二要准。这是个难点,尤其是“方、言、正”,学生读字不准的现象相当普遍。归纳起来,有这样几种情况:声母中平舌音、翘舌音不分;鼻音和非鼻音不分;韵母中前鼻音后鼻音不分;声调不准。

  三要清楚响亮,每个字都要把声、韵、调读得清楚,而不能含糊滑过,每个字(轻声除外)都要读得响亮。我常常发现学生读字的时候,声音很小,这种毛病对朗读非常不利。

  二、整合词汇教学,让学生掌握读好词的规律

  字是形体和声音的单位,词是意义的单位,词的构成,有它自己的规律,而这种规律要求我们在读词的时候;作相应处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我认为应该结合词的教学,让他们掌握这样几点:

  1.词素连续。出了单音词外,两个音以上的音节组成的词,它的词素就是连读。一定要告诉学生一个词表示一个意思。如“朋友”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把组成的这几个词的几个字看成一个整体,把“朋”和“友”的音连得紧一些,一口气读出来,不能把“朋”、“友”的音分得很开,拖得很长,象是唱字,也不能一字一顿,一读一点头,这些读破词的毛病要及时纠正。

  2.读好轻声。常见的如“了、的、得、着、么”这一点六个字没有注声调一律读轻声外,其他的字都是注上声调的。可是,其中有一些字,当它充当某个词的词素时,就要读轻声。如江苏版第一册《秋姑娘的信》中的“姑娘”中的“娘”,在这里就得读轻声。如某些词中“虫子”、“桌子”、、、作尾用,也要读轻声,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词重迭以后,第二个字读轻声,如“爸爸(bà ba)”、“妈妈(mā ma)”、“伸伸手(shēn shen shǒu)”“弯弯腰(wān wan yāo)”,则是重迭部分读轻声。

  此外,跟词汇有关的,还要读好韵音,读好变调。注意指导学生读好词,有利于帮助学生实际上建立词的概念。指导学生读好词,可以为流利地朗读好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合句子的训练,是学生初步掌握读好句子的基本要求

  句子是文章中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我从“看图学词学句”开始,就注意指导学生读好句子,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我总结以下几条让学生掌握读好句子的几点最基本要求:

  1.掌握句子的停顿。对于一年级学生应该让他们掌握以下几种停顿:一是一句话说完了之后的停顿。让学生知道:一个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我们在读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着句子的意思,一个意思读完了,到了句号、问号、叹号的地方,就要自然地停一下,停一下之后再读下一句,而不能信口唱,一气读到底。二是一句话中间的停顿,总要短于句号、问号、叹号的停顿,这要结合一些典型句子的训练,让学生知道,一般的句子,包括两个部分:前面一部分表示谁,或是什么的;后一部分表示什么或怎么样的,是什么的;如:江苏版第一册第11课《北风和小雨》中的“北风/气极了,猛吹/一口气,鹅毛大雪/飘落在/河面上,河水/结冰了。”学生边读边想,在两部分之间停顿一下。

  2.初步学习读出三种句型的语调,可以结合范句告诉学生,用句号标示的句子,表示这个句子向人家说一件事,我们读的时候,句尾的语调是平稳的,表示一个意思说完了。如“我在写字。”用问号标示的句子,表示向人家提出一个问题,我们读的时候,句尾的语调要往上提,如:“他是谁?”这样可以引起听的人的注意和思考。用一种感情,我们读的时候,句尾语调要往下降,让人家体会句子的感情。

  适当的停顿是和朗读时良好的思考习惯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停顿、思考的习惯,一定要从低年级开始:就要进行严格训练,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要掌握上述要求,主要靠老师示范、学生多练,而不要过多地讲道理。

  四、讲读课文的过程中,加强指导,使学生初步学会朗读课文

  读好字、读好词、读好句、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读好课文,从读好一篇文章的角度说,对于低年级学生,我认为主要应该让他们掌握这几点:

  1.读好题目:要让学生知道,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读文章,首先要认真读好题目。题目,要求读得稍重一点,稍慢一点。题目读完了,要稍停一下,再读课文。在一年级的课文中,题目各不相同,很有代表性;有的是一个句子,如一年级上册《大海睡了》、《怀素写字》等;有的是一个词,如《雨点》、《小池塘》……一个词的题目,读的时候词素就不要连续,而要分开一点,稍微拖长一点,才能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而引起听者对文章内容的思考和想象。

  2.要读出文章的层次。文章是一层一层地写的。从形式上看,由一个小节一个小节组成,这就要求学生从接触课文开始,就养成一边读一边思考的习惯,能够初步学习读出文章的层次。读完一小节,想一想,要作长于句子的停顿,再往下读。

  以上的两点是一般课文的共性来说的,对于每篇具体的课文,还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提出特殊的要求,进行重点训练。比如诗歌、儿歌、要指导学生练习,初步读出节奏的韵脚。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学》

  陈平(福建省福州市闽侯青口沪屿小学350100)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