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长期以来的教师“一言堂”、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广受诟病。本文从提升师生互动水平的角度着手,借助于质疑、体验、交流等手段,分析了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师生沟通 有效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68-8367(2014)12-0056-02

  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正处于充满着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小学生,这使得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通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来激发学生的灵气与创造力。“将课堂让位于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逐渐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中占据主流位置,也成为课堂教学生命力的源泉。教师应借助于各种途径,与学生进行双向沟通,让学生通过互动和体验来获得认知上的提升,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小学语文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只有师生、生生之间互动起来,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应突出和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可是,在一些课堂上仍存在着“动”得少的现象,或者虽然表面上有“动”,但实质上没有让学生在“动”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没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有效互动呢?

  一、构建和谐课堂,创设互动氛围

  有效互动的基础是人人参与、平等合作,只有在民主和谐、宽松良好的环境下,学生才会敞开心灵、解放个性,才会心情舒畅地进行互动学习。

  1.尊重每位学生。“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主人,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具备了这一点,创造的活力就会不可遏止地在学生的身上奔涌。此时的课堂便成了表达与交流的乐园。在课堂上,教师要转变角色,尊重每位学生,师生之间平等对话,与学生一起分享,共同学习。只有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达到情感的沟通、心灵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委婉的语气、温和的语言,如“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你还想说什么呢?”“没关系,坐下来再想一想。”等等。让学生感受到民主与平等,从而树立对话的信心。

  2.多鼓励少批评。有些同学平时胆小怯懦,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表扬那些敢于大胆发言、愿意发表不同意见的同学,要让每个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而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产生更广泛、更深刻的互动。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有些问题可以先让学生去思考,师生再共同商量解决。对表现好的学生应及时表扬,如:“XX同学,说得真不错!”“XX同学,说得真精彩!”“XX同学,今天表现得真棒!”等等。对学习水平中下的学生,先从比较容易的问题开始,对说错的同学,教师要巧妙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寻求互动支点,开展有效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课堂上,应努力寻求互动支点,积极开展有效互动,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1.质疑互动,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诵读、质疑、探究、讨论”,“教师在必要时予以释疑解惑,并从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上加以引导、点拨”。课程标准把重视学生质疑,放在改进阅读教学的首位,它正确反映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也是对前人经验的科学运用,为我们指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可行之路。一个学生如能在阅读课文时不断提出疑问,说明他一直在积极思维,对课文的理解在不断加深。教师能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就能不断有所提高。如教学《奇怪的大石头》时,学生对课题产生了很多疑问:“大石头奇怪在哪儿呢?”;“奇怪的大石头被谁发现的?”;“奇怪的大石头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课文以奇怪的大石头为题呢?”……学生一下子打开思路,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对敢于质疑的学生给于鼓励表扬,久而久之,就有较多学生敢于质疑,甚至能提出有相当深度的问题了。

  2.创设情境,提高互动效果。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学生自主地去理解和感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产生情感、激发想象、启动思维,形成一定的学习态度,所有这一切都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受过程中。如教学《她是我的朋友》,在分析人物时,我创设了许多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感受知识。例:出示描写阮恒动作的句子“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让学生体会他的心理活动,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出不同的答案,接着我又出示描写他神情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学生得出了“难过”的结论。随后我问:“他如此害怕、难过,为什么还让针头扎进血管?”学生很快得出答案:“她是我的朋友”,进而几名同学结合自己的经历谈感受,认识到友情是珍贵的,要以诚待友。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为主线,在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观点的过程中,学习文章的内容,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了人生有益的启示。

  3.展示信息,丰富互动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通过上网、到图书馆等方法查找收集各种资料,上课时带到课堂上来进行展示、交流,从而使课堂上的互动内容更加丰富。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前,我让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方式查找有关矿产资源及其形成的资料,并调查本地区环境污染情况。上课时,学生带来了有关文字介绍、图片、实物等,在课堂中大家相互介绍交流,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老师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并制作成课件进行播放,将课文中的抽象知识转化为感性材料。在生动、多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交流的话题也增多了,情感体验也丰富起来。展示交流,不但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知识,而且还提高环保意识。

  4.捕捉资源,适时调整互动。

  课堂上,学生发表的见解、提出的问题,或者错误的回答,或者一个相互矛盾的看法,这些都是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捕捉一些稍纵即逝的有价值的信息,调整互动内容。这些资源有的可以引发一场激烈的讨论,让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使课堂在互动中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如教学《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老师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诸葛亮时,其中一个学生在交流时说:“诸葛亮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这引起了学生的争论:

  “我反对你的看法,不能用这个词。”

  “我也反对,‘老谋深算’是用来形容狡猾的人。”

  “我认为可以用‘老谋深算’,因为‘老谋深算’这个词就是形容很有计谋的人。”

  “我不同意,‘老谋深算’是个贬义词。因为诸葛亮为了顾全大局,才立下军令状的,而且三天就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只能说明诸葛亮才智过人。”

  ……

  课堂上,同学们自信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学生充满灵性的火花。教师能够适时调整,抓住“老谋深算”这个词,让学生在争辩中,不但明白了词的感情色彩,而且进一步理解了课文。

  三、培养交流技巧,提高互动实效

  互动离不开交流,要实现课堂上有效互动,还必须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交流技巧。学生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提高互动的有效性。

  1.学会倾听,养成习惯。

  首先,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倾听,这种习惯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要求学生做到老师讲课时要专心听讲,认真倾听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发言。可通过对学生进行复述或转述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引导学生学会清楚表达,做到说话要明白,声音要响亮,表达要生动,可通过口语交际活动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从言之有物到言之有序,从言之有序到言之有理,从言之有理到言之有礼。

  2.自读自悟,合作切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果说“自读自悟”是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那么“合作切磋”就称得上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探究文本主要问题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由选取切入口,充分朗读、对话、感悟,从不同角度去体悟课文的语言文字之美,发展思维,积累语言,在这一阶段,教者、学者、作者站在同一平台上,相互交流、分享阅读的喜悦、感受和成果。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欣赏别人。

  3.交流汇报,学会反思。

  自读自悟使学生产生新的感受,在小组合作彼此交流的过程中,又会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更深的感受。此时,教师便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的平台,请学生向全班介绍刚才学习时获得的感受,并在了解学生研读的成果后,适时点拨,指导学生更准确、深刻地领会文章内涵。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反思,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明确自己今后课堂阅读学习的发展方向。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努力建立和谐课堂,积极寻求互动支点,培养学生交流技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知识在互动的课堂中生成、深化,让学生的思维在互动中激活,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王银(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三山中心小学24108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