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牧区草原退化的“公地悲剧”现象及其对策

  内蒙古拥有全国最大草原,而近几年来牧区草场退化和超载等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因此保护内蒙古地区丰厚的草地资源尤为迫切。该文主要从“公地悲剧”这一经济学概念入手,根据内蒙古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对内蒙古草原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意见。

  “公地悲剧”这一概念是由英国科学家哈丁提出的,一块声称无人拥有的草地,往往会被蜂拥而上的人们过度放牧,直到把操场啃的光秃秃为止。公地悲剧的经济学解释是在涉及到草原这类公共资源的使用时,作为公共产品,由于草原产权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使得所有的使用者仅仅考虑到自身经济效率的最大化,而忽略了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给别人带来的损失以及所带来的社会成本。

  一、内蒙古牧区草原“公地悲剧”的现状

  中国素有“南粮北牧”之说,内蒙古作为中国北部重要的畜牧基地,以巨大的草场资源为全国提供了最为丰厚的羊绒及牛羊肉及其奶制产品。从内蒙古统计年鉴的内蒙古牧区牲畜量的研究数据中可以看出内蒙古地区羊绒业的发展主要依托逐年增长的牲畜量,从1987年的5676万只到2012年的11246万只的翻倍增长,内蒙古牧区的经济和牧民的收入也在牺牲草地资源的情况下逐年提高。

  在畜牧业大力发展的情况下,内蒙古全区草地沙化、退化现象也不断的恶化,全区草原退化面积已达到80%,而且每年以1200万亩的速度蔓延。但调查显示:在内蒙古10个盟市中有9个盟市天然草原沙化、退化面积超过50%,其中最为严重的为阿拉善盟和乌兰察布市,这两个盟市的草原退化、沙化面积已超过90%,其余几个盟市草地退化、沙化面积已占到70%-80%。内蒙古草原的沙化、退化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状况不容乐观。

  二、造成内蒙古牧区草原“公地悲剧”的原因

  产权不明晰。在内蒙古牧区由于产权的高度抽象模糊,牧民没有任何的产权意识,也没有行使产权的内在动机。其状况就是“国家所有,人人所有,又人人没有,谁都应该负责,又谁都不负责任。”这种极端想想都会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使内蒙古农村牧区面临着草原退化和超载的生态危机。

  二产业比重大,牧区牧民收入来源单一。内蒙古地区33个牧区旗县的总人口大约在518.18万人,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人口高达282.45万人,占牧区总人口的50%以上,牧区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明显高于内蒙古全区的平均水平。内蒙古牧区生产总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经济的比重增长缓慢,一直持续徘徊在20%左右,对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贡献增长缓慢。牧业牧民单纯依靠畜牧业发展本地经济,收入来源单一,农牧民对畜牧业及畜牧的依赖程度普遍较高,对公共草地资源过度使用现象严重。

  制度建设不完善,对草原的管理意识淡薄。内蒙古地区草场超载、过度放牧导致的生态危机正不断强化,每年春天黄沙弥漫已经成为内蒙的生态现象。在这现象的背后与草原的疏于管理,预防意识薄弱有直接的关系。生态保护的速度永远低于草原退化的速度。对于牧民的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科技治理草原退化的推广难,专业化,集约化,高科技化在内蒙地区发展极度缓慢,且相关的经费投入不足。农牧民对于草原保护和生态治理的观念落后。片面追求短期的利益,未考虑生态保护良好状态下对于子孙后代的福利。

  三、对解决内蒙古牧区草原“公地悲剧”的建议

  明晰和稳定产权。整合内蒙古牧区草地产权,建立统一的公共草地资源的管理机构。我国在对草地等公共资源的管理体制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即同一块草地的所有权由不同的政府部门行使即“多龙治水”。这需要设立草地公共资源管理机构,对于保护改善草地的支出专款专用,把分散的权利集中到一个部门,实现所有权的统一。

  完善和改进内蒙古地区草地使用权承包到户制度。保证草地公共资源的产权明晰,使公共草地资源的供给私人化是一个重要举措。草地使用权承包到户制度是我区率先贯彻落实的,但这种“共有私用”的承包到户却并没有改善草地的“公地悲剧”反而使草场退化及超载现象日益严重。对于这种现象可以通过政府参与管理的方式进行草地的保护,对于承包到期的草地进行评估,对于草地保护较好的牧民,政府可以将原来的保护草地的财政费用转交给农户,增强农户保护草地的意识。与此同时延长承包时间,让更多的农户注重长远利益,维护草地的载蓄水平,增强草地使用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外部不经济的内部化。外部不经济的内部化就是牧民过度使用草地资源所产生的外部成本,在牧民的放牧过程中自己承担,内部消化,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在内蒙古现有的家庭承包制度的基础上对每户牧民预缴草地退化保护费。在草地承包结束后,由专业的草地质检员对牧民所使用的草地进行评估和审查,对于在规定期内归还草地并且保持草地生态状况良好的牧民家庭退还全部的预缴费用,并且对这些家庭给予一定的奖励,给其他的牧民树立榜样。对于在规定期内破坏草地,导致生态破坏的牧民家庭按照破坏程度部分退还或者不予退还的市场经济干预手段,增强牧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增强草地保护观念。

  利用内蒙古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内蒙古有着我国最大的草原旅游资源,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草原生态旅游已经进入人们旅游的选择之一,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和市场。牧民们在草原上放牧的同时可以开发更广阔的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如制作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发饰、服装、旅游纪念品等工艺品多渠道增加牧民的收入,同时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增强旅客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增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转移牧民单纯依靠畜牧业过度使用草地资源的发展经济的重心,我们可以从内蒙广阔的旅游资源来思考。

  加强草地资源建设和管理,因地制宜,考虑承载量。加强草原的生态体系建设,加强预警检测,对于超载过度放牧的得牧民及时给与警告,在草原破坏前就及时的预防和控制,避免生态破坏后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补救。根据草产量、地带、地貌和土壤、牲畜对草地的践踏以及放牧结构来对草地的载畜量进行评估和计算。为保持牧区规定的载畜量应加强对农牧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保护草原的意识和观念,同时应该增强法律的作用,用法律手段对破坏环境和生态的人进行严惩,切实保护草场资源。

  孙文超 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