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期新闻传播者的伦理道德观
-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新媒体,新闻传播,伦理道德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10 13:42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众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沟通思想最重要的渠道。新闻传播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就成为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当新闻传播活动变成了混乱而无序的时候,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一、新媒体时期的新闻传播者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新闻传播媒介的发展,同时也对新闻传播活动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这中间既有推动也有不良影响。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者的队伍已经逐渐由单一、专业人士扩大到了全社会。笔者认为网络新闻媒体外,普通民众和非专业组织也是新闻传播者。
然而,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某些新闻传播者的非法传播行为,违反社会公序良俗、侵害他人隐私甚至可能构成犯罪。
二、新型传播媒介出现,“人人都是记者”
“人人都是记者”,是新媒体时期广为人知的口号。的确,网络赋予了普通公民一种新的角色:新闻报道者。
无论如何,新闻媒体正面对一个新的群体、一股新的力量,这对于我们重新认识新闻传播、重新思考新闻媒体和职业记者的角色定位和职业功能,无疑是有深远意义的。
“参与式新闻”是新媒体时期的产物。“参与式新闻”对大众媒体的最大挑战是,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在新闻传播中的垄断和特权。传统新闻学中,新闻记者是指那些为大众传媒工作的、以报道新闻为职责的专业新闻报道者。进入新媒体时代,一些重要新闻的第一报道者可能不再是职业记者,而是普通公民,我们称他们为“公民报道者”。
“参与式新闻”的出现,丰富了传统新闻媒介的新闻来源,引领了一场新闻信源的革命。以突发性新闻事件为代表,其报道方式正逐渐从以往的专业记者报道方式向专业记者与公民报道者相结合的报道形态转变。公民报道者在扩大传统新闻媒介报道面、弥补重要新闻专业记者不在现场这一缺陷的同时,也开创了一种全然不同于职业记者的信源采集形态。因为公民报道者的身份通常是多重的,他既可以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又同时是新闻事件现场的目击者和采访者。除此之外,到微博、微信、参与式新闻网站等参与式新闻载体上寻找新闻报道线索已经成为传统媒体记者编辑的常规作业,很多有价值的新闻信息都得益于此。
舆论力量促进“真实”。越来越多非职业新闻传播个人和组织具备了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舆论监督引导能力和条件,由个人担当新闻舆论传播者的公民报道者大量涌现。这些广泛而多元的新闻传播者,通过发布更多的新闻事实,用“民间调查”方式形成舆论,更能反映真实情况、促进新闻的“事实之真”。
网络舆论反映的新闻事实比传统媒体更多。由于网络传播为言论的自由表达提供了技术基础,所受控制少,网络舆论往往能比传统媒体提供更实的真相。网络媒体不仅仅是比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报道有更新、更快的官方消息,也发布着网民提供的诸多新闻信息。
强大的网络舆论与现实的抗议活动相呼应,再加上政府组织、境内外华文媒体、专业机构与民间团体等的批评活动,迫使部分西方媒体不得不正式承认错误并向全体中国人道歉。
信息大面积的扩散,导致影响成倍增长。据统计,大众传播媒介的新闻信息总量中,有75%由信息源提供,只有25%由传播者亲眼所见写成。网络的自由与开放使得各种利益相关或不相关者都可以通过这个渠道出于各种目的表达观点,使得传递出的信息客观性和真实性无法保障。
除了可能制造“假新闻”,公民报道者也必然有其局限性。这些人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有条件接触到丰富的第一手新闻素材,并有机会成为某些突发性事件的现场目击者,但由于他们受到自身思想水平、认识能力、思维方式以及角色地位、生活环境、工作条件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其视角和注意力则更多地聚焦于身边的微观新闻,以此来展现公民个体的特质和市民生活百态。
这种专业要求往往是一般公众没办法达到和没有精力多方求证的。专业记者可以邀请事件亲历者或目击证人从他们的角度对事件进行叙述,并将这部分文字添加在记者自身的报道中,从而有助于向读者提供更真实、更具现场感、更接近真相的新闻,而不是完全依赖网络或者其他路径。
三、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者伦理道德
伦理道德观直接反应媒体现状
媒体接二连三的失德事件深深的影响了其在大众心中的公信力,传播暴力、丧失人为关怀等行为不断上演。例如,汶川地震中,一位女民警失去了父母和女儿。记者问她在地震中是否失去了亲人,怎么能在痛失亲人的情况下还拼命工作?最后问:“你在救助这些灾区群众的时候,看到老人和小孩,会不会想到自己的父母和女儿?”女民警被问得离开了帐篷,悲伤得讲不出话来。
近些年来,在新闻传播引入市场因素之后,不规范的市场秩序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新闻传播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新闻媒介和记者自身放松要求,随波逐流,频频出现丧失职业精神和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随着新型传播媒介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记者”行列,更是加剧了恶性新闻事件的发生。
影响新闻传播者伦理道德的原因
受外界诱惑困扰。新闻从业者也是凡人,媒体工作者的压力是空前,每个从业者必须在一定的期限内作出新闻,一篇新闻匆匆而成,有时为了养家糊口或者为了金钱之类的利益,便会做出违背新闻客观性的新闻。
现在社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利益,在追求时效追求效益地今天,无论是否是专业记者,很多人都是为了利益、博取眼球经济把一些不属实或是刻意加工而成的新闻发布到互联网,来获得经济利益,对于这样的信息发布后带来的影响是不负责任的。
政治压力,环境复杂。在一些事关政治的事件中,迫于压力,往往会采取片面报道的方式,从而改变了新闻的客观真实的特点。并且剥夺了公众获取完整信息的权利。特别是以前,对于一些重大的突发公共事件,往往会采取报喜不报忧的做法,这自然会妨害到新闻的真实性。“马航MH370”事件,马方官方媒体由于政治压力等各方面原未能坚持职业操守、遵守职业道德、未能对事件真实情况及时准确发布报道,而是有选择的发布,拖延发布。
除了官方不负责任的报道,有些网友也开始蠢蠢欲动借题发挥。一时间大量的写手出现在网络上,开始各种揣测有些人甚至不顾及去世人员家属的心情,肆意传播谣言。
网络转贴。现在网络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同时网络的及时性,匿名性,病毒性传播的特点,注定网路成了一个不实消息产生的“重灾区”。一些不负责任的编辑往往为了追求新闻的时效,不加选择,不加调查就轻易转载,假新闻也往往会在一瞬间变成公众眼中事实上的“真新闻”。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铁路发生“动车追尾”重大交通事故后,秦志晖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布一条信息,称中国政府花2亿元天价赔偿外籍旅客,短短的两小时后,该微博被转发1.2万多次,部分媒体不经调查轻易转载,使假新闻在瞬间变得“真实”。缺失了新闻工作应该坚持的职业道德。
素质不高,自律意识不强,参与者鱼龙混杂。有些记者价值观发生错位,从一开始就认为当记者是为了挣钱,完全没有把它当作是一项崇高的社会职业的想法。更多的是看到了记者的特殊社会身份与“权利”,忘记了记者应有的良知、社会责任与义务。他们以采谋私、以编谋私、以稿谋私、以版面谋私等等,不一而足。不管是正面报道,还是舆论监督,谋私的黑手都能伸进去。你要树立形象,要媒体说好话,要报纸上有文、广播上有声、电视上有影,那就掏钱吧。而且,还有一部分记者甚至成为以笔谋私的专业户,他们正面报道要钱,反面报道也要钱,根据事情大小,文章长短,字数多少,版面位置,然后进行讨价还价。究其原因不能说与记者放松了自身人格与职业修养的锻炼与提高有关。
这些原因间接或者直接造成了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地缺失,给新闻工作造成的恶劣影响,使得新闻的真实性大大折扣,从而降低了在群众心目中地形象,不但会影响新闻媒体的声誉,还会影响新闻事业的整体形象,甚至影响到良好的舆论环境。
从传统媒体到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过程中,传播者经历了从角色、传受者关系、新闻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变化。与受者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新闻价值的取向上也随之发生偏差。不可否认的是这个群体在未来还将面对更多的变化。
何迪雅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