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如何减少机电安全事故

  随着矿井采掘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在煤矿安全生产越来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煤矿各级管理人员都要充分认识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要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分析机电管理的薄弱环节,采取有力可行的措施,以减少煤矿机电故障和事故。

  当前煤矿机电管理的现状

  管理水平偏低:机电设备种类多、数量大,而管理人员不足,机电安全管理仍然延续以前的老方法,没有跟上信息化、系统化、智能化等的现代化步伐。致使管理人员不能在第一时间掌握设备运行状态,现场管理人员稍有不慎,就会延误、漏掉,不能确保设备缺陷及时得到处置,导致影响了正常的生产,也使设备的运行周期大大降低。对于管理不到位造成的煤矿事故中,三到四成是因为落后的管理手段造成的。

  机电管理监督力度和深度不够:在专业性很强的机电安全监督中,由于专业监督人员少,而机电运输系统战线长、范围广,安全监督检查普遍采用抽查式,监督检查的随机性大,缺乏全面性和主动性。现行的执行标准有时无详细的操作说明和准确而清晰的界限,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监督检查过程中有时难以把握。

  管理存在漏洞:对于违章操作人员熟视无睹,出现机电故障不去全面的去分析故障原因,头疼治疼,脚疼治脚,机电安全事故不能执行“四不放过”的原则,敷衍了事,以一句责任事故草草定性,不能查处真正的根源。

  操作者的素质不高:机电设备操作人员文化的业务素质不高,只是例行程序进行安全培训,没有进行技术培训,操作人员不能进行规范技术操作。对于设备的原理结构不了解,不能对设备进行正常的维护和保养,对于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更是雾里看花,加上青工学业务的积极性不高,给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设备选型不合理:机电设备的选型要求配套化,对不同的地质条件、使用人员及管理水平等有较强的适应性。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和机械基础产品煤炭工业迅速的发展,比如液压支架、液压泵站、新型空压机、刮板输送机等都是对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现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外,于设备选型上的缺陷以及煤矿地质条件、运输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不相匹配,其功能只发挥了70~80%。

  设备采购不考虑设备的性能指标,追求最低价中标:现在煤矿发展处在低谷,煤炭行业经济效益差,有些煤矿甚至国营煤矿在采购设备时不管设备性能的好坏,不是从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去考虑,而把经济性放在首位低价中标,而后期的售后服务又不能及时跟上,造成设备故障增加。

  设备陈旧老化。煤矿设备还在延续过去的老设备,高耗低效的设备依然存在,由于投入不足,致使煤矿机电设备更新速度较慢,设备相对老化。涉及的材料、电子、液压及机械零配件等行业的能力不足,导致煤炭行业整体装备相对落后,设备维护工作量大。对设备检测技术落后,发现设备隐患的技术能力不足,都会导致设备存在较多的故障。

  设备维修理念落后。目前,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仍然采用以时间为基础的定期维护和检修管理模式,致使约1/3的工作量由于时机不准而做无效维修,设备开机率低、维修时间长,有时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据统计,发生的机电设备事故约有75%~80%是由于检修不到位而造成的。

  加强机电安全管理减少机电故障和事故的应对措施

  签于以上的机电安全管理现状,改变和增进机电工作的管理已经迫在眉睫。故此,为减少煤矿机电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自己多年的实际经验和掌握的理论知识,提出以下机电安全管理的措施。

  夯实机电质量标准化基础,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煤矿的机电质量标准化工作是煤矿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是实现本质安全型矿井的重要途径。坚持现场机电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机制,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强化现场监督检查手段,提高广人干部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通过加强矿井机电质量标准化管理,实现生产全过程达标。

  加强管理人员和职工的技能素质培训。在做好机电管理工作的众多因素中,发挥好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要管理好、使用好、维修好机电设备,必须要有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化技术人才队伍,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好先进设备的优势。还要提高职工的技能,采用“三结合”的培训方式,即:业余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以重点培训为主,内培与外培相结合,以内培为主,对新工人、新岗位、新技术、新设备要进行强化培训,以全面提高职工的实操水平,从而使机电维护与管理人员熟练掌握操作规程,熟悉设备性能,掌握设备原理,准确快速地判断和处理机电故障,为搞好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以人为本”的基础。

  加强机电监督检查力度,消除“三违”

  要抓好机电安全工作,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失去了监督,必然助长麻痹侥幸、违章蛮干的现象,监督不到位或流于形式,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现场机电防爆检查人员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职责。另外,采取安全资金激励机制,通过经济杠杆,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从而促进机电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建立竞争机制,例如对技术工种和管理人员采取竞争上岗,对所有职工都采用岗位技能工资,划分工资等级,引导和迫使职工自发学习安全业务知识;每隔一定时期组织职工进行技术比武,对优胜者给予重奖,以调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业务技术素质,促使他们在岗位上干标准活上标准岗,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进行作业;

  改变机电设备维修模式,更好的服务生产。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采用以时间为基础的定期维护、预防性维修的同时,积极推广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管理模式。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是一种用于确定设备在其运行环境下维修需求的方法,是预防维修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它更多地集中在设备的故障原因、故障模式、故障影响、故障预防等方面,这种模式改变了原来设备损坏后才进行的被动维修,而逐步过渡到基本消除故障,进而控制维修费用对生产的影响。这种维修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可靠性维修技术,对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确保设备在要求的寿命周期内安全、高效地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设备采购应兼顾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机电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煤矿的生产,还关系到生产的安全,所以,在选用机电设备时,首先要考虑设备的先进性,其次要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同等质量的产品比价格,同等价格的产品比质量。从源头上减少和避免机电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加强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引导教育职工,明确事故发生后的危害性,消除安全侥幸心理,增强安全意识。建立典型事故案例教育展室,定期对职工开放,用生动的案例形象教育职工;用典型说教的方式,教育职工认清“三违”的危害,强化职工安全防范意识;特别要注意了解掌握职工的思想和生理状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加以监护,防止因不安全心理因素造成的突然事故发生。

  由此可见,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必须从机电质量标准化工作这一基础工作做起,建立和完善煤矿机电管理系统,立足现状,建立健全机电管理制度与规程,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机防、物防、人防水平,强化维修模式的转变,才能真正确保矿井机电系统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王海波 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