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政治学科语言规范化问题

  一、高中学生政治学科语言运用不规范的原因透视

  1.教师注重学生理解,忽视学科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其一,教师方面重视不够,有些教师根本没有意识到学科语言的问题存在。教师主要关注学生是否听得懂,是否能理解,而较少考虑要求学生记住背会使用学科语言。为了使政治学科生活化,教师上课采用了一系列的生活化情景,虽然让学生明白了政治学科的概念理论,却也消解了政治学科本身的学科价值。

  其二,平时教学中,教师们追求的是如何让学生理解政治学科的概念,却忽视了对相关概念原理的积累和运用。对知识的理解是以对知识的记忆为前提,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为目的的。我们抓住了理解这一关键词,却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运用。以为只要理解了政治理论的意思就算是掌握了全部理论知识。这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明白了政治相关概念的意思,却失掉了对学科知识的完整表达。

  2.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政治学科语言有陌生感

  其一,学习态度不端。有些学生,认为政治学科不像语数外那样算分数,到考试的时候背背就可以了;有些学生认为教师讲的时候都明白了,就无需再努力学习了。在思想认识上没有重视,这是学生政治学科语言薄弱的原因之一。

  其二,生活经验缺乏,对学科语言存在陌生感。高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社会阅历较浅,对于经济、政治、哲学等相关社会科学术语还显得比较陌生,还不懂得学科语言与生活语言的区别,这也是他们不会运用学科语言的原因之一。

  其三,平时客观题练习较多,主观题训练较少。课堂上对客观题的训练,主要是检测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不是运用。即使偶尔有几个主观题,也只是随便做做且缺乏规范的训练。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不懂如何运用学科语言答题的占9o 以上。例如,中学生应如何科学理智地消费?学生所写的答案使用的是“购买一些价格实惠、质量好、服务好的商品”等一些生活化、经验化的语言。这与平时缺乏严格系统的训练有关。

  3.学科语言与生活语言的混杂使用,难以辨别和区分

  有些学科语言与生活语言是同一个词语表达,但是在不同的场景中所表达的意思已经发生了变化,学生往往容易忽视。比如,“价值”一词在生活中主要指某物对人的有用性,而在经济生活中的价值却是指“蕴含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再如,“支付”一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是付出的意思。而在经济生活中,货币职能中的“支付手段”却是指赊销赊购。这也造成了学生生活语言和学科语言混用的现象。

  二、提高学生政治学科语言运用能力的三步曲

  1.在平时养成学习习惯中,有意识地让学生熟悉政治学科语言

  其一,课内要求学生读熟政治教材。政治教材是集诸多专家撰写而成,其使用的语言大多是学科术语,学生熟读之后,就会对相关陌生的学科术语渐渐产生熟悉的感觉,然后在学习的时候,每当学到一个新的学科术语,教师再有意地强化学生学会背会。

  其二,课外引导学生周末看新闻、读报纸等。新闻联播所使用的语言,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所使用的语言等,大多是政治学科语言。它们既形象直观,也利于学生模仿。让学生较多接触和使用政治学科语言,在无意识中加深对政治学科语言的熟悉程度。

  其三,加强学生对学科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对政治术语比较熟悉还不行,还需要记住,并学会使用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学生对学科语言的积累。没有相关学科语言(基本概念、原理)的积累,当做试卷的时候,遇到主观题,即使明白是那个意思,也不会用规范的学科语言表达。例如,学生在答手机价格下降的原因这个最简单的简答题时,答案是五花八门。如手机的产量多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货多不值钱等等。可见,只有理解政治知识理论还不够,理解只是通往政治学科的一座桥梁,要想掌握政治学科理论,提升政治学科素养,还须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政治学科语言和相关的政治概念原理。

  2.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用学科语言学习的能力

  其一,学科语言运用规范不是对生活语言的拒绝,而是要更好地处理学科语言的规范化与生活语言的通俗化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注意区分和总结。学科语言来源于生活语言,有些词语在生活语言中的意思与在学科语言中的意思有很大区别,而学生却未必注意去区分和辨别。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辨别、总结。如“价值”,教师可以用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词进行对比加以区分。再如“支付”一词,教师可以通过出题目的方式让学生去感悟和辨别“支付”一词在日常生活中的意思与在经济生活中“支付手段”的意思。这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要不断加以辨别和区分。

  其二,从关键词开始扩展,训练学生用学科语言学习的能力。在找准与关键字词相关的知识点的基础上,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与这些关键字词相关的内容,加以选择和补充,训练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如在学习“价格变动的因素”一框内容时,可以以价格为关键词,引出供求、价值等相关的知识点。在学习“多彩的消费”一框内容时,可以以消费为核心关键词,引出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结构、消费类型等相关知识点。

  其三,通过课堂小结,提高学生运用学科语言的能力。课堂小结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指导做课堂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所学内容。如在对“多变的价格”一框内容进行课堂小结时,可以让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上黑板板书。有的学生能够较好地用学科语言写出知识要点,这样有利于树立较好的榜样示范作用;有的学生不能规范地写出要点,教师或者同学可以及时点拨纠正,再让他重述一遍,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运用学科语言规范学习的习惯。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训练了学生运用学科语言总结概括的能力。

  3.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运用学科语言规范答题的能力

  其一,在课堂练习中,让学生用学科语言去黑板板书自己的答案。如果完全合乎规范,可以给全班同学做出好的榜样示范,如果写的有问题,不合规范,可以暴露出学生在答题时的错误,容易让全班学生认识到问题出在哪里,及时补救。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大规模规范学生答题。

  其二,在课后作业中,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指出学生在答题时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并予以及时纠正,这样也有利于小范围地改正个别学生的不规范答题行为。

  其三,让学生及早养成使用政治学科语言进行规范表述习惯。为了让学生使用政治学科语言进行表述,从入学初始就要抓住每一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学科语言规范化答题训练,解决相关问题,要求学生改变经验化、生活化的语言答题方式,及早养成使用政治学科语言进行规范表述的习惯。

  总而言之,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教师都应严格要求,并及时补救。

  文/王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