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平面设计思维与方法

  摘要:思维是设计的灵魂,而方法是实施的手段。在平面设计中,创新思维的运用和有效方法的采纳无疑是成功作品的催化剂,其呈现的效果将是视觉愉悦的盛宴。本文通过解析设计的两种思维模式和总结新时代的设计方法,来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平面设计 思维 方法

  方法一词最早见于《墨子·无志》,“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以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之,此其何故?则方法明也。”通过总结平面艺术设计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指导艺术设计实践的进行。这里,我从现代新角度出发,把平面设计的思维与方法大致总结为四个方面:

  一、思维模式的创新

  在设计上,人的思维模式主要有逻辑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所谓逻辑性思维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常用到的充满理性的分析和理解。当逻辑性思维被引入设计领域时,便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和工具,以指导艺术的思考及实践,对平面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而发散性思维,就是人们通过一件事情的触发而迁移到另一些事情上的思维,在联想之上再产生新的联想,从而更具创造性。如常用的旧元素新组合的创意思维就是设计产生趣味的有效路径。

  水野学就曾提出了创意的思维方法,即“右→左→右→左”的思维模式。他认为由右脑产生的想法,一定要用左脑检查一次,因为由感觉产生的东西需要用理论再次确认,而由理论建构出的东西,也需用感觉重新扫描一次。只有把这两种思维相结合,就可以创造出更宽广、更有深度的作品。这种活跃思维的产生需要轻松的环境,同时要记录画出构思的速写图,再将想法不断完善。此时的速写应快捷而不求明确,尽可能只采用一个简单的可识符号。培养发散性思维要尽量多地观察周围事物,多去旅行就是个很好的方法。

  二、设计方法的新角度

  在现代平面设计的中,对比的运用、细节的体现及感官的体验丰富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使之更具有新时代的特征,它们的作用是相互影响的。

  (一)对比节奏的韵律

  平面设计作品中对比的运用激活了视觉鲜明度,图形、色彩、文字等的对比增强了视觉冲击力,使艺术设计变化丰富而富有活力。对比的方法使设计呈现了节奏感,并在画面中创造了情趣。平面设计作品一般通过黑白对比、松紧对比、动静对比、繁简对比,来产生画面的节奏感和秩序感。色彩表达则是通过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形状对比和面积对比等来建立一种精神上的平衡。在色彩明度、纯度上,强烈反差的图形和文字可以强化文字在底图上的清晰认读。其色彩对比度越高,字迹就越清晰。而在排版上,为产生节奏和韵律,文字或图形将进行有意识的聚散、大小或深浅的排列来增加对比效果。

  (二)细节呈现的美妙

  细节是上帝,它能赋予设计于灵魂;细节也是调味剂,它能呈现设计的美妙。细节设计是平面设计中不容忽视的关键点。设计作品中的一些细小环节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产生不同的视觉心理,这直接影响到了平面设计最终要达到传播信息这一根本目的。要想设计感动人,就要有足够的细节,其细节的美妙本身就能感动人。一个细微的图案、破折号、间距、数字等都可以起到微妙的视觉效果和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严谨的把握字体、字号、间距、行距、排版、图形、色彩、材质、印刷等的排列与组合,特别是细节局部的变化给设计作品带来的微妙影响。

  (三)感官体验的丰富

  感官体验在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点正符合杉浦康平先生提出的“五感”学说。感官体验的日趋丰富,为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在作品中要积极地利用感官认知的优化作用,从多角度、多方位的感官出发来传达设计作品中的思想和内涵,丰富艺术设计的效果和韵味。艺术设计中的感官体验源于生活,其灵感均来自生活中的细小事物,表现了我们对生活事物的观察与体会。其中,视觉体验表现在图形、文字、色彩等视觉元素,图形设计的形式感和色彩的信息传达对其效果起着重要作用。而触觉体验多表现在肌理,不同材质肌理的运用可以丰富平面设计的语言,激发受众的审美情趣,完整、准确、生动和细腻地传达的信息。

  三、科技手段的借助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成为现代设计的重要手段,现代平面设计只有与科学技术相结合才能实现它的价值。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开拓出一个创意设计的新世界,它能够灵巧地、随心所欲地拼合或分割来处理各种图像,甚至达到摄影技术都无法表现的超现实的效果。如技术组合法的借助,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技术因素通过巧妙地组合或重组,来获得新的艺术创造,产生带有超现实主义的图片。在印刷上,可以通过尝试不同的印刷工艺技巧,不仅能带来新鲜的设计体验和乐趣,而且会强化设计的创意表现,提升设计的档次。

  尽管科学技术已成为我们的重要工具,但仍不能抛弃最初的手绘笔记,它承载了我们重要的思维草图,是灵感乍现的痕迹。通过做视觉笔记、思维图解等有效途径有利于激发我们的形象思维和提高视觉修养,促进思考和设计的交流,便于理顺思路。

  四、人文内涵的融入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国和外国的设计方法是有差别的。不同的民众性造成设计形成及方法的迥异,如同样是雨伞,其形式、材料、色彩等相差都很大。靳埭强的成功就在于他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运用,多把与文化密切相关的生活物品表现到设计中。而何塞·孔德喜欢从日本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获取灵感,并将这些灵感运用在作品中,多半以细微的方式呈现出来,他的设计方法更多来自精神层面的文化历史的熏陶。

  面对全球化发展,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平面设计的创新与发展要建立在本民族的基础上进行。可以通过了解设计史来深入了解设计和趋势,同时可以拓展阅读其他种类的书籍,读书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可以丰富我们的想象力,使我们的创造过程变得复杂而充满活力。

  思维与方法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有机整体。有效的设计方法来源于个人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积累,更取决于设计历史和理论的视野。对平面设计方法与思维的磨练和总结将会更有效得指导我们的艺术实践,显得尤为必要。先驱们对艺术方法的探索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我们作为后继者更不能懈怠前进的步伐,要努力在探索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李砚祖.平面设计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郑建启 胡飞.艺术设计方法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石原义久.创意之道:12位日本当代设计大师的创意现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4]赫勒·佩蒂特.三十四位顶尖设计师的思考术[M].中国:中信出版社,2011.

  文/吴婉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