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

  摘要: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气愤,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在创新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对音乐及外界事物的感知力。

  关键词:创新 和谐 节奏 自由 开放

  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教育要体现在教育观念上,渗透在所有教育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指向。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验和探索音乐现象,从学生内部激发学生参与音乐的热情,鼓励学生通过参与进行独立发展和创造性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表现欲,让他们在自我展示中,愉悦身心,增强自信,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创新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对音乐及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培养具有个性化创造力的一代新人;鼓励学生求异、求新,不断培养敢于创新的意识、勤于创新的思维和善于创新的能力。通过课题的研究能最大限度地激活或唤醒儿童的创造潜能,使儿童全身心的投入到美丽动人的音符世界中,创造性地体验、感受、想象和表现,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实施的措施和策略:

  一、在音乐课堂中创设宽松的氛围,让学生主体参与,激励学生创新

  在小学低段的音乐课堂中,应创设一种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的环境和能调动学生自发性的宽松愉悦的氛围。教师的作用表现在对学生体验和探索音乐现象的引导,而不是控制学生发现的途径和范围。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不能由外部强加,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内部激发参与音乐的热情,鼓励学生通过参与进行独立发展和创造性的活动。

  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是创新教育儿童观的真谛所在。在小学低段的唱游课中,教师必须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使起主体地位不断得到提高,尊重学生意愿,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创新中去。

  二、在设置情境中引发学生创新

  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气愤,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创设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如讲故事、观看绘画和音像资料、即兴表演、运用电脑多媒体等。只要灵活运用,定能营造美好的创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如创设故事情节:李爷爷带着孙子去公园玩,李爷爷说:看那是什么?孙子说:是蝴蝶还有小鸟。李爷爷说:你知道它们谁飞的高吗?讲到这儿我先让学生回答,再说出孙子的答案:小鸟比蝴蝶飞得高。在小故事中我先引导学生对比蝴蝶与小鸟飞行的高低,使学生对高与低这两个含义有具体的认识。再让学生将祖孙俩的声音高低进行对比

  三、启迪创造性想象,唤起创新

  想象力是人的知识、智慧、愿望、追求的延伸与拓展,有想象力才会有创造力。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开启思维之窗,开启各自的想象力。例如:歌表演《小企鹅》预先布置学生去想象小企鹅形象,上课时让小朋友们观看了一段南极小企鹅的生活录像,他们个个兴趣盎然,茅塞顿开,边看边模仿。待看完录像后,播放范唱音乐,叫学生们根据音乐情绪和歌词内容自由想象创作,如企鹅走路的姿态、捕食的过程、嬉戏的情景……再通过启发、提示、讲解、示范指导学生分段、分组想象创作,学生积极投入,创作出了很多动作,表演了各种情境。这样,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让他们的心灵深处不断涌起创新的浪花。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要在学生头脑中有一定的创新概念,让学生首先知道到底什么是创新的行为和表现。让他们在学习音乐中逐步提高创新思维意识。例如: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单纯,认为不管什么事,只要是教师说的都是对的。为了彻底改变这种不经思考随声附和的现象,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制造一些“错误”,反问学生,使他们自己认识“错误”的存在,随时提醒学生遇事要多动脑。

  2.学生创新习惯的培养

  创造性心理学中有一句名言:“创造力人皆有之。”儿童是具有音乐创造思维潜力的,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挖掘这种潜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并不是一两节音乐课就能完成的,而是落实在每一节中。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支持和鼓励学生自己创编节奏型,发明不同的演唱形式,自己创编打击乐为歌曲伴奏,自己创编舞蹈,为听到的音乐命题等形式,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习惯的培养。

  例如:引导学生做一些小动物的外形模仿。让学自主的进行练习,逐步发展下去,可以自由发挥。学生自编的动作源于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由于个性和爱好的不同,每个学生创想的动作各不相同。其次,让学生随着音乐把这三个动作串联起来,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发挥创编律动,让学生在有规律的动作中培养节奏感和韵律感。。不知不觉中既培养了形式的记忆力,模仿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3.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前提是热爱学习,渴望探索,贪玩乐而怕拘束是儿童的天性。教学中应针对儿童这样的心理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在其间纵横千里,乐此不疲。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常将学生请上来,或展现自己优…这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胆量和自我表现意识,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美的舞姿,或描绘歌曲表现的意境,或做一回小老师,与大家一起讨论。

  通过上述的理论实践,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自信心也增强了,在活动中他们是那么的积极,有很多学生能积极开动脑筋、有主见、有创新了。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自由创造参与受到了尊重和鼓励,这种提倡自由和开放式的的创造活动,引导了学生自发地、创造性的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让孩子们展开创新的翅膀,遨游在广阔的音乐天堂中吧!

  文/董鑫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