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材的使用心得

  摘要:对北师大七年级数学教材的使用心得和教材分析。数学是一门集科学性、趣味性、逻辑性、严谨性于一身的学科。一直被誉为“思维的健美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以积极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努力接受新知识的构建过程。应强化动脑操作,弱化模仿的过程。下面就我使用北师大版教材的过程,谈谈自己的使用心得。

  关键词:数学教材 心得 教学模式

  一、新颖的标题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也乐意学

  很多学生在读完初中后,都说数学枯燥。很多学生不能学好数学的主要原因不是智力因素,而是心理因素。先入为主的感觉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北师大数学教材在这一方面作了一个很好的尝试。避免使用数学术语,选择一些具有提示性的或熟悉的生活事件为标题,增加了数学的亲和力。如“数怎么不够用了”、“水位的变化”,特别在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中象“你今年几岁了”、“日历中的方程”、“我变胖了”、“打折销售”、“希望工程义演”、“能追上小明吗”、“教育储蓄”等这些学生们熟悉的事情不仅消除了他们的恐惧心理,而且提示他们在具体的生活事例中运用数学,为他们构建出一个数学模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数学,用数学。增强数学的可操作性,让数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乐意学,想学好数学。

  二、新增应用内容,强化动脑操作,弱化繁琐的计算过程,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他们能学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发现——讨论——小结——讲解、演示——练习”,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问题的发现、解决过程中。教材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教与学的双边互动。

  比如在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中,原本我以为这一章学生可能较难掌握,但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几何体、截几何体、看几何体使抽象的空间思维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掌握的情况比《有理数及其运算》还好。再比如:在北师大数学教材(七下)第四章第二节《摸到红球的概率》课后“读一读”关于分配蛋糕的问题,学生由此引发了一场争论,主要分配方法有三种:①因为甲得8分,乙得7分,根据比例应把蛋糕分成15等份,甲得其中8份乙得7份;②因为掷硬币是一个公平游戏,在比赛未结束之前,甲、乙均有50%的可能获胜,所以甲、乙应平分蛋糕;③因为甲比乙多得1分,所以应把蛋糕全部给甲。这样的讨论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用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北师大教材在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安排。

  三、教材在编排上采用螺旋式的结构,为同学们能学好数学奠定基础

  我们以往形容数学是一条链,每一堂课是这条链上的一环。这是因为以往的数学教材在编排上采取了紧凑的结构,每一章之间紧密联系,哪一环节出现问题直接影响后面的几节甚至几章。老师在处理教材时主线明确,但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有时间把前一章的知识加以巩固,往往把代数教材与几何教材交替使用,甚至出现某一段时间专攻哪一块的现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面对重点、难点,他的理解能力也在制约学习效果,为了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肯定要反复操练,学生就陷入了模仿、训练,再模仿、再训练的题海。北师大教材采用螺旋式的结构,这种形式并不是让内容简单的重复,教材在每一阶段都会提出新的要求,使得难点有步骤的、有梯度的分散和化解,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减小。比如原先初一上学期主要是数与式,这一部分内容是初中代数能否学好的基础,显得较为重要。现在把这一部分内容分为初一上、下两学期进行,有效的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初三主要是函数,学生往往都较难理解,虽然能解题,但没能树立函数思想。北师大教材从七年级下就进行函数思想渗透,通过大量的事实帮助他们树立函数思想,以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把“Z+Z”智能教育平台应用于初中数学,方便教师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

  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养。“Z+Z”作为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学生的认知工具,可以最大限度构筑数字化学习资源,使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被动接受式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探究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同时也为教师调整自己的位置,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环境。原先很多问题要依赖教师把它讲清楚,现在首先让学生置身于问题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培养他们问题解决能力,并发展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为中学数学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在一年的使用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北师大教材留给学生很大的空间,我们教师应及时调整自己的位置,使自己从课堂教学的“运动员”转变为“裁判员”,树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正确地引导学生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朱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