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很注重每个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而忽略了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的培养,这实际上是很多老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通病,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课堂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为了让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我们一般会要求学生上课时座姿端正,手要正确摆放不能随意乱动,更不能用手东摸西摸、玩书本、玩笔,眼睛不能东看西看,等等要求。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保持一个好的注意力,但是学生毕竟是学生,不可能长时间的集中精神,时间长了也会很疲倦。如果老师教学的内容没有新颖性,老师教学的方法没有吸引力,那么学生能够长时间的集中精神是一件比较难的事,特别是年龄越小的学生集中精神的时间会越短。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该人为的设计让学生 “动”起来。在“静”中集中精力学习,在“动”中同样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主要是从下面几方面让学生“动”起来的。

  首先,让学生思想上高度紧张,从思想上“动”起。我们有位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很会归纳关键的要点,他会让学生用较短时间,快速的复述这些要点,然后通过抽问让学生回答这些知识点,但是如果回答不上,会扣去这位同学所在小组的学习得分。因为有了小组的学习得分,有了小组中其他同学的监督,多数同学在复习的时候都是高度紧张,都会担心扣了自己本组的得分,都会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复习。

  其次,让学生自己“动”起来。我们数学上让学生自己动起来的方法很多,比如:做练习,分析问题等等,还有就是让学生当“老师”。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我会及时的批改,很多时候老师一个人批改不完所有学生的练习,因此我会在每个小组中找一位先做完的同学,由老师给他批改,如果作业完成的很好,那么就授权给他由他去给小组中的其他同学批改。这样很好的调动一批同学的积极性,为了当“小老师”,学生会集中精神,细心、快速的完成任务。

  最后,让学生与学生相互“动”起来。

  让学生之间相互动起来的方法很多,比如:小组讨论、同学间互相抽问、当“小老师”等等。比如我的小组讨论:我们在学习几何证明题时,对于几何题的分析、书写,对于刚接触几何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也是必须突破的关键点,因此我会让学生先自己分析,然后把自己分析的思路与同组同学习分享,把证明过程说给同组同学听。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都会有所帮助的,同学相互之间也“动”起来。

  还有我常采用的方法:让学生当“老师”,刚开始的时候,我会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分析一道题,然后抽学生到黑板上讲解分析,而讲台下面的同学,对讲解的内容有疑问的可以直接提出,请同学解疑,台上讲解的同学也可以随时对台下的同学进行发问。对于一题多解的情况,还会有不同的同学提出他们的方法,然后去讲解。这样,学生不仅是自己动起来了,而且也带动了其他的同学一起动起来。

  最后,发挥科代表的作用,让学生动起来

  培养一位优秀的科代表,作用可以代替自己成为一位得力的干将。比如,我的科代表在下课后,他会及时检测知识的掌握情况(发动学习小组长:对组员进行抽问);根据当天的作业情况,科代表会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比如让学习小组长给存在问题的同学进行讲解,或者有针对性的找一些题给这些同学进行补充练习;一阶段的学习后,科代表还会招开学习小组长会议,了解各个小组同学的学习情况,相应的再与我联系提出他的意见和建意。优秀的科代表不仅会让老师从课后辅导中解脱出来,而且也让全班同学在课后也能够“动”起来。

  在课堂上,我们“动”起来的方法交替使用,间隔一定时间使用,这样可以避免长时间的学习学生产生的疲倦感,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有效率。

  文/姚明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