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方法浅析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课外阅读往往为学校、教师、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弱化、忽视。其结果是导致了学生学习语文两大硬伤:对语文课程产生厌烦情绪,写作材料贫乏、语言表达苦涩。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外阅读 有效方法

  “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现在有一种现象,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孰不知,这就切断了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重要通道,也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刘国正先生的这段话十分清楚地阐明了轻视课外阅读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产生这种结果正是弱化课外阅读所付出的最惨重的代价。

  一、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俗话说得好:“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作用的认识,激发其对课外阅读的渴望。要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课外阅读不仅不影响学生的语文及其它学科的学习,还可以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培养兴趣,活跃思维,陶冶性情,发展智力。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丰富各科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他们未来生活中受益无穷的文化积淀。其次,要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情感上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到读书不是繁重的学习任务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另外,在阅读的层次上应遵遁先易后难,先短后长的原则,不要让学生一开始就产生畏惧情绪。让他们尝到阅读的甜头后,再逐渐提出更高的阅读要求,同时还可以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调剂,而有一部分的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出阅读的力量。相反,有时还可能对学生形成负面引导,会让学生养成功利性阅读。因此,必须注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种自主、投入、清醒的的良好的氛围。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抓住学生对机械的抄写、无聊的练习深恶痛绝这一心理,在经过必要的准备以后,尝试在本该进行的语文训练或考试中突然宣布让学生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并要求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并要求学生想想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事实上笔者的这一步已经让所有的学生都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后,个个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我还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又评点他人的摘抄,取到动口、动手,又动脑的效果。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不仅要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说是一种可喜的变化。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这是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呢?笔者认为著名学者胡适的论述对于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借鉴作用。他说,读书要有效果就要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眼到:“眼到是要个个字认得,不可随便放过,”“眼到对于读书的关系很大,一时眼不到,贻害很大,并且眼到能养成好习惯,养成不苟且的人格。”

  口到:口到就是要句句念出,好的作品要背出。他说:“念书的功用能使我们格外明了每一句的构造,句中各部分的关系。往往念一遍念不通,要念两遍以上,方才能明白。”

  心到:心到就是要弄清每章每句每字意义如何,何以如是。用心不是叫人枯坐冥想,而是要靠工具书及思想方法的帮助来思考。

  手到:读书“必须还得自己动动手,才有所得”。“自己必须做一番手脚,或做提要,或做说明,或做讨论,自己重新组织过,申叙过,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了,――那种知识思想方才可算是你自己的了”“我们可以说,没有动手不勤快而能读书的,没有手不到而能成学者的。”

  这样,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体验到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给学生推荐适宜的阅读书籍

  初中学生由于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识别能力较差,他们喜欢追求新奇,崇尚时髦,其选择书刊的主要依据是是否有兴趣,是不是流行的,他们的阅读往往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和趋时性。课外阅读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就会陷入误区,被社会上的一些低俗的、不健康的东西迷住眼睛,从而会背离“好读书,读好书”的课外阅读的宗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成长需求,一方面鼓励学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推荐的文学名著,另一方面还应向他们推荐一些品位、格调俱高、文质兼美的时代作品,如科普科幻读物,政治、历史、文化等各类读物,让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积淀在课外阅读的促进下均进一步得到提高。

  “哪里有生活,那里就有语文” 。课外阅读要从生活吸取营养、广辟蹊径,开拓天地。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时候,也要把阅读和写作等结合起来,让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一个全面的发展。这些丰富多彩、意义非凡的课外阅读活动若能坚持下去,相信必定会有丰硕的收获的。

  参考文献

  [1]孔令杰.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周刊,2011(26):62

  [2]侯伟.谈注重课外阅读的引导.教育教学论坛,2011(19):41

  文/杨海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