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英语教育反思

  摘要:幼儿英语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还是近些年的事情,当前正规教育体系中,幼儿阶段的英语教育还没有正式引入。幼儿园阶段的外语教育也只是在探讨当中,虽有很多的展开,但是整体的教学理论和教学体系,尤其是对于教材教法的研究没有形成体系。结合当前的幼儿英语教育状况,笔者总结了当前幼儿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在这提出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幼儿 教育 英语教育

  近年来,英语教育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普及,甚至一度出现了全民“英语热”,各种英语培训机构和学习方法在社会的各个阶层流传,社会英语教学力量也大量出现,繁荣发展起来,各种英语教学机构打着各种旗号出现在家长面前,而众多家长也“秉承”着晚动手不如早动手,“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在幼儿阶段就开始进行英语教学,各种幼儿英语教学机构也应运而生。纵观当前的幼儿英语教学当中,有着这样几个值得反思的问题,也是我们需要尤其注意的。

  一、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避免因爱成害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英语教育在我国是二语教育,也就是第二语言,我们的母语是汉语。一方面,一个不会说汉语或者汉语说不好的中国人,尤其是生活在中国的中国人说不好母语,这无疑是教育的失败。

  其次,我们要清楚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比如在身体发育方面,孩子在0岁~3岁之间,生理发育迅速,无论是肢体的成长还是语言、思维和运动能力也得到了同步的成长,而进入7岁之后,身体方面的成长会进入一个平台期,直到12岁前后。这个阶段,孩子的机械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很强,能够大量记忆知识。到了12岁以后,身体进入了第二个发育期,这个时期进行体育锻炼,尤其是对于力量和控制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就比较有适合。

  在语言教育方面,在孩子成长的初期,尤其是在3~12岁,是语言能力成长的重要阶段。但是我们要清楚的是,这个阶段更为重要的是要发展孩子的母语能力,为母语的掌握和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础。母语能力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思维方式,形成足够的母语文化摄入。二语教学的一个原则就是应该在母语具有基本的基础能力之后才适合展开。

  曾经有过这样的案例,一个孩子的母亲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的学前教育时期就开始了二语的教育,并且是多种语言共同进行,结果孩子得了失语症,这个孩子说话的时候,是多种语言词汇掺杂在一起的,并且有着自己的语法结构,并不符合任何一种他所学习的语言的语法习惯,这是一种后天教学造成的人为的失语症。

  在这个案例中,家长的这种教育的期望是好的,希望孩子在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多掌握几门语言,但是这里出现了两个误解,第一这个所谓的语言成长黄金时期,指的是孩子对于母语的掌握。第二个,进行语言教学的时候,必须注意是一种语言基本掌握之后才能导入另外一种语言的学习。语言就是思维方式,我们必须让孩子先建立一种思维方式,然后以这个思维方式为准绳,才能够区分和掌握另外一种语言,多种语言混杂在一起进行学习,看上去是能够齐头并进,但是最终会导致孩子的语言标准混乱,降低学习效率。

  二、超越学习阶段的英语教学

  幼儿英语的学习,有其特殊的要求和内容设定。对于理性思维能力还没有全面发展的幼儿进行涂鸦式的灌输教育或者进行超越阶段的语法、时态等抽象问题的讲解都将大大降低孩子对于语言的兴趣。而在很多家长心目,英语学习的考核标准不仅仅是能说多好,往往家长们还会参考某种考试形式的分数值。这个时候就会导致教学方向的偏转,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转向了枯燥的语法训练和问题解答,尤其是当前教育和入学的现状,英语分数其实是很多家长推动孩子英语学习的根本动因。这种情况的下的英语培训就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于超越阶段的教学内容的出现,让学生学起来吃力,让老师教起来也吃力,最终消磨了孩子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甚至很多孩子还产生了逆反心理。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曾经遇到过一个五岁的孩子,在最初进入英语学习班的时候,孩子的兴趣满满,在课余时间还很喜欢看芝麻街,而进入小学阶段后,孩子的家长处于入学考虑,开始在校外给孩子安排了英语辅导班,在两个学期中学完了小学课程,进入了中学教材的学习,进入这个阶段之后,孩子对于英语的兴趣和分数都直线下降。这就好像是一个刚刚学会跑步的孩子,家长让他去追赶刘翔一样,承担了不该承担的压力,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是没有好处的。

  三、教材教法的杂乱性

  幼儿教育是教育结构中的一个特殊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有着自己的发育特点,这个阶段孩子的教学要求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当前很多教学机构中,幼儿英语教材要么是成人教材的简化版,要么是直接从英语国家引进的外版教材。这里都存在着问题:

  1.成人简化版教材。成人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程序与幼儿不同,成人教材是按照成人的认知特点进行设计的。通常成人教材中更为偏重语法结构的讲解,其次才是表达方式。这与成年人理性思维强的特点有直接关系。而幼儿则正好相反,孩子的理性思维能力不强,因此对于成人版教材往往有着难以适应的情况出现。

  2.外版教材。从英语国家引进的外版教材,不论其教材规程设置有多科学,但是往往被人所忽略的地方是,这个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英语母语国家的孩子。这类教材有着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设定。直接引进这种教材的问题在于,孩子很难对教材中的情景产生共鸣,从而无法形成有效的把语言模式设定,造成孩子不会用,不理解的“两张皮”问题。而如果从非常小的时候就进行这种教育,配合家庭环境的调整,往往会出现孩子的“文化不适症”,也就是孩子成长的文化小环境与社会文化大环境存在着过大的差异,这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人际交往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等。文化冲突造成的压力和影响是潜在的,但是影响是深远的。这也是家长在幼儿教育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当前的幼儿英语教育主要力量还是社会教育力量。在正规教育体系中,小学阶段才引入英语的学习,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是符合人正常的成长规律的。由于幼儿英语教育的主要力量是社会力量,这天然的就使得幼儿英语教学的教材教法难以统一,显得杂乱无章,尤其需要家长注意筛选。

  文/杨佳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