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语文阅读与作文的整合教学

  摘要: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将“阅读”长期植根于“写作”的沃土中,使学生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进而使其写作水平不断提高。一、抓文本,读中学写,以写促读;二、培养兴趣、激发内驱力,读中悟写;三、练好基本功、说写结合,以写促读;四、加强阅读积累,开拓写作思路 。

  关键词:小学 语文 阅读与作文 整合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阅读与写作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将“阅读”长期植根于“写作”的沃土中,使学生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进而使其写作水平不断提高。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的“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特级教师于永正也认为:“当学生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篇章结构,文章的立意,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才算真正的语文课堂。”下面我就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谈几点看法:

  一、抓文本,读中学写,以写促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 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章为依托,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文中内在的读写结合的信息,在“读”中学“写”,指导学生把从阅读中习得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去;在“写”中促“读”,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以读助写,促成读写一体,以此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读和写是个互补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的吸收,才有理解的表达。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多读多写,把读写训练相互沟通,达到读与写的有机融合。读写结合,不限于读什么,就写什么,有时可以先写后读。

  阅读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着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弄清文章的内容,再通过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解决了“写什么”和“为什么写”的问题。即“语言文字—内容—思想感情”的过程。阅读教学的第二个阶段是进一步明白“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这个阶段侧重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掌握结构、写法,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二、培养兴趣、激发内驱力,读中悟写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多用形象化的语言或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要正确引导,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写作课,在写某一个题目之前,教师可以设定一个情景,用柔和的语气把环境、物体或人物描述出来,让学生把眼睛闭上,专心致志的展开无尽的想象,而后再把自己的想象和感受用文字形式写出来。教师可以把握时机在课堂上公开鼓励和表扬进步大的学生,这样一来,逐渐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在玩与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增加对写作的热爱。有了对写作的热爱,接下来就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逐步提高写作的能力。

  三、练好基本功、说写结合,以写促读

  小学作文训练,尤其是低年级,应该以说为基础,先说后写,说的训练是一个不可替代的过程,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让学生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或者自己认为最有趣的事用三言两语说出来,然后再把它记下来,这就是一篇好的短文。只有经常说文、经常动笔,反复训练和运用,逐步解决写作中的各种困难,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上,从不会到会,从绞尽脑汁到得心应手。对于处在写作起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首先应是多进行写作的单项训练,比如,说句与造句结合的练习,小的片段练习等。先学习字、词、句、段等基本功练习。无论是篇还是片段的练习,都不能只重形式,不重语言文字,练习内容也应由简到繁,由浅入深。读写结合,不限于读什么就写什么,有时可以先说、先写后读。

  四、加强阅读积累,开拓写作思路

  材料陈旧是中学生作文的一大通病,读来令人生厌。作者韩寒在《三重门》中对此有过辛辣的嘲讽:“几个例子,莫不过于居里夫人、瓦特、爱迪生、张海迪,勤奋学习加上爱因斯坦,不怕失败的是爱迪生,淡泊而不唯利是图的是居里夫人,废寝忘食的是牛顿,助人为乐的是雷锋,无私奉献的是焦裕禄,身残志坚的是张海迪,鞠躬尽瘁的是周恩来,就是这些死定的例子,光荣地造就了全国那么多考试和比赛的作文高手。”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平时就要让学生养成自觉积累材料的好习惯。在写作素材的积累方面,文学前辈早已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唐代大诗人李贺惯用诗囊;著名小说家蒲松龄深入民间,广采博闻,终于以《聊斋志异》闻名天下;当代作家姚雪垠为准备《李自成》的创作写下了几万张卡片。

  我们强调广泛阅读,其目的不仅在于学习成千上万成功的写作模式,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阅读积累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

  1.从课本中积累素材。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不论是从选材立意、思想情感,还是从表现技巧上看,都是学写作文的蓝本。所以,认真阅读教材,充分运用课文,跟着课文学作文,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我们的习作范例,在课文这个“聚宝盆”中都是可以找到的。

  2.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教材中的例子质量虽然高,但数量有限,因此,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要多读古人写的诗词歌赋,多读今人写的优美诗文,多读中外精美的小说,多读报刊杂志上的时文。在读的同时,要多记,记下精彩的段落和句子,记下名言名句,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在积累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词语的积累。因为词语可以组成千姿百态的句子,形成千差万别的篇章。当然,积累绝不仅仅是字词篇章的积累,同时更要注意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很有力地见证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只有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才能厚积薄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是此理。千尺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唯有充分的阅读,才能有精彩的写作。阅读是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阅读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积累了素材,如此,写作时才能左右逢源,信手拈来。

  文/田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