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积累研究方法与策略

  • 来源:中文信息
  • 关键字:作文素材,鲁迅,建筑
  • 发布时间:2015-07-21 10:03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作文素材积累的方法,只有充实的素材,才会在写作时信手拈来,文思泉涌。因此,作为中学生坚持积累素材,不仅能开拓视野,增知启智,更能提高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 素材积累 研究方法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8-0148-01

  在近二十年农村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我发现作文一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布置他们每周写篇练笔,他们却不知道该写什么,甚至交上来的作文,全班40%的是雷同的,有的甚至是照抄的。无论是考场作文还是日常习作,学生的作文中都充斥着“假话、大话、空话”,“无病呻吟”和“为赋新词强说愁”现象让批改老师望文生厌。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有这样一个体会,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这已经成为当前的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是学生,他们觉得作文难写,主要是觉得没什么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我认为,学生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有丰富的素材,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最感到困难的是怎样指导学生搜集、使用作文素材。一旦解决素材问题,那学生写作文就会得心应手,也能提高语文素养。以下几点尝试与大家分享。

  一、在阅读中积累素材

  1.从课本中积累素材。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不论是意境优美的小说、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中学生学写作文的蓝本。所以充分运用教材,跟着课文学作文,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比如写人,可从《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等课文中学写以事表现人;可从《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比如写事,《走一步,再走一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写事文的典型结构,事中寓理,理从事来;想把事写得生动吸引人,可以学《社戏》一波三折制造波澜。再比如写景,《春》、《济南的冬天》便是很好的范例。

  可见,我们的习作范例,在课文这个“聚宝盆”中都是可以找到的。同时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多背文章中的妙语佳句,精彩片段都要做好摘抄卡片。

  2.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大量读书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因此,要多读古人写的诗词歌赋,多读今人写的优美散文,多读中外精美的小说,多读报刊杂志上的时文。即使是学生所做的现代文课外阅读题也可成为素材积累的宝库。

  在阅读中遇到一些优美的语言、生动的事例、深刻的哲理,可把它们摘抄下来,写成读书笔记。如果是属于自己的书报,可把全文剪下来,按题材贴在专门的剪辑本上。

  书写读书笔记和剪贴本是积累作文素材的一个个极好的方法。

  3.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在班里设立图书角(发动学生捐书,每学期用班费购买),每周安排2节课时间阅读.此外,鼓励学生购书或到图书馆借阅或上网查询。解决了书源,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好书可看,在学生有书读的情况下,要提高课外阅读效率,教给学生阅读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4.加强背诵,培养语感

  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这样写道:“古今中外,善于写作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肚子里装着几百篇好文章的。并不是背熟了好去模仿抄袭,而是背熟了才能吸收消化,把别人文章里的好处变成自己的……”由此可见写作文需要积累的大量素材,除了阅读,还需要背诵。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教学中,鼓励学生反复读背摘抄卡片,读书笔记和剪贴本上的妙语佳句。

  二、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生活是万花筒,是写作永不枯竭的源泉。面对瞬息万变的日常生活,时时睁大一双锐利的眼睛,带着一颗像雷达一样敏感的心灵,生活中自然而然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写作来源于生活,而生活需要用心观察、体会,否则,写作的源泉将枯竭。同学们要走出教室,融入大自然,融入社会,多看、多听、多思。如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时节,仔细观察田野、路边、草地、校园等万物复舒的景象;夏日炎炎时节,仔细观察狂风暴雨,观察烈日,观察高温下人们的活动;秋风送爽的时节,寒风凛冽的冬日,留意周围事物的变化;在清澈见底的溪边、湖旁,观察鱼类的安闲、游戈;在马路旁观察车辆行人的繁忙景象;在商店里、市场上,观察顾客、售票员之间怎样买卖商品……从各个角度广泛地积累材料。中学生的周围有许多的人和事,只要对其进行观察,用眼用心去感知生活,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有意义、有意思的内容,及时笔录手记,储存起来写成日记就会积累到许多新鲜的写作素材。是谓“处处留心皆学问,事事洞察即文章”!

  三、从广播电台、电视专题及电脑网络中积累素材

  看电视听广播玩电脑要有目的有方法,特别对学生,每天花半小时专注较好的品牌栏目,如“新闻联播”“中华好诗词”“档案”“鉴宝”“舌尖上的中国”“百家讲坛”,央视的经典“纪录片”及其解说词等,从中选一坚持观赏,了解一些非文学类的人文科学,即音乐、绘画、建筑、雕塑、书法、篆刻、文物、剪纸、瓷器、风物等等泛文化,让自己增知长识、添才强智。这些节目古今中外典例不计其数,等到撰文写稿,又何愁缺少材料?

  总之,只有有了充实的素材,就会“胸中有丘壑”。文章的内容,就会丰富起来。才会在写作时信手拈来,才会文思泉涌。因此,作为中学生坚持积累素材,不仅能开拓视野,增知启智,更能提高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广泛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对于书里书外的,都要择其善者而背之、记之,这样久而久之,就一定会积累一笔丰富的财富,为我们将来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孙俊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