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统计信息化现状的分析

  • 来源:中文信息
  • 关键字:教育统计,信息化,网络
  • 发布时间:2015-07-21 12:05

  摘要: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是教育统计工作发展的趋势和要求,针对其重要性,分析了在推进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现实情况。

  关键词:教育统计 信息化 现状 趋势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8-0205-01

  近年来,统计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也变得成熟并得到广泛的应用。教育统计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就是推进教育统计信息化的建设。何谓“教育统计信息化”?它是指将现代统计学和信息科学原理进行综合运用,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将教育统计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处理、管理和使用,从而使其实现信息化。实现统计数据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统计工作的效率,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从而提升服务社会和经济的功能,提高信息利用的价值。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要实现教育统计信息化已具备了内在与外在的条件。

  一、现行的高等教育统计体系缺乏远景规划,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复杂的变化

  目前的教育统计体系由于受传统思想和被忽视的影响,表现得单一与滞后,因为随着多种形式的办学方式的出现:公办学校、私立学校、中外合办学校、行业企业学校等,教育管理需要不断在发展与变化。继续沿用原有的旧的教育统计指标体系,已变得不合时宜,除了不能够正确反映学校当前真实的发展状况外,也阻碍了教育统计信息化的进程。综观目前高校在办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教育经费管理来源、科研管理、教学资源配置、资金利用等方面都在发生变革,调查主体也变得复杂多样,如果继续沿用原来的指标体系,不但不能反映学校在发展与变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因素,还会与现实脱离,从而失去了统计的意义。近几年来,高校的自主权力有了改变,在教学模式、科研方法、科研资金、人才管理、教学模式管理方面有了变化,因此若能提供准确、及时的教育管理信息,真正反映出学校的发展状况,才可能为教育管理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

  二、目前教育统计工作管理体制的信息化程度较低

  我国现有的教育统计工作体制主要是以学校为单位,实行逐级汇总、审核和报送,教育部进行最终汇总。这种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覆盖了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和教职工,涵盖了不同层级的专兼职人员构成的教育统计工作人员队伍。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统计工作管理方式都是自下而上的呈报,工作的手段虽然是人机结合,但基本是以手工输入为主,负责统计工作的人员到基层收集数据,然后利用计算机录入,再去处理数据。在利用计算机方面只单单停留在利用软件完成计算、汇总和上报等基本任务,未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去将数据进行分析、传递、利用和共享。在这种方式下,统计数据的真实性、科学性都难以保证,此外也没有相关的检测程序,没有建立约束机制和监督渠道,更没有建立相应的统计的法规,整个统计业务并没有建立流畅的信息流。此外,统计工作管理体制还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仍旧使用传统统计方式、单一统计调查方法,统计人员技术的局限和薄弱的法律意识,进一步阻碍了统计信息化的发展。

  三、教育统计工作人员信息化运用水平较低

  在教育统计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对新时代的统计人员有新的要求。要求教育统计队伍的人员在具备统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网络知识,而目前大多数统计工作人员运用信息化工具的水平较低。很多高校的统计工作人员都还是以手工输入为主,将相关部门提供的基层数据进行单机输入,然后才进行数据处理的。而对计算机的运用仅仅是完成数据信息汇总,较少的去分析处理。近几年来,全国各级各类的业务主管部门都在不同程度的去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方面技术等的培训,然而,虽然统计队伍计算机知识和运用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整体上看,仍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既要有一定的教育统计知识和技能,又需要适应信息化要求,掌握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维护、计算机操作、网络应用等工作。因此,加大教育统计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力度,提高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以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此外,还要健全体制机制,激发队伍活力,这样才能为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资源。

  四、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缺乏整体性,指标体系和管理体制落后

  目前统计信息指标体系仍存在很多不足,如像使用多种数据处理软件所呈现的繁冗,通过网络去传送信息的及为适应信息化发展而公布的平台不健全等,出现的这些种种问题都无法满足统计部门、统计人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此外,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缺乏指导性意见。由于缺乏总体考虑和远景规划,教育统计软件的使用出现了频频更新换代的现象,使用期限短、覆盖面低、使用频率少。最终可能会导致教育统计工作管理体制跟不上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由此可见,改革统计指标体系非常必要,相关主管部门应该组织力量对统计指标体系进行重新调整、审定、更新和补充,要建立真正反映高校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指标体系;此外,可适当增加一些新指标,以便于进行国际比较。新的教育统计信息化标准要以统计技术创新为核心,要实现各级平台的互联,要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加强信息的沟通与共享,将统计工作推上新台阶。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大大推动了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进程,不仅仅促进教育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同时还为教育统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教育统计信息化的发展将成为国家制定发展规划纲要、高校进行教学宏观管理、科学决策的重要量化依据,在国家、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非常值得我们去重视和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政府管理信息化,积累基础资料,掌握总体状况,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效率。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改变与教学模式的更新。教育统计信息化技术不仅促进了教育的公平,还保证了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教育统计信息化的开发和利用,不断提高对统计信息的加工,将为领导决策、学校发展、教育改革等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加快推进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将是教育统计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李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