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
-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开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08 16:51
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下,如何来协调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各因素,使其协调运行发挥作用来形成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路线,成为了我国高校改革的历史重任。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较差,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面临着待业问题,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隐患。该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寻找出了大学生就业的开发路径,希望能在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应聘能力和适应能力。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每年都有数百万大学生走入社会,但就业难的问题却越来越严峻。自从1909年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提出就业能力的概念之后,人们对于就业的认识就开始进入到了一个理性化阶段。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699万人,而初次就业率只有七成,两百万大学生毕业就面临着就业难和待业的问题,政府与高校急需解决这些问题。
1.我国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问题分析
就业态度不端正。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其是否能取得成功。如果一个学生乐观积极,那么他就会努力学习、克服困难,寻找各种各样的途径,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取得成功。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态度消极,在面对就业问题时,不能冷静分析问题,一味地抱怨,那么他也就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当前,我们的很多大学生的就业态度都不够端正,依赖性过强,缺乏自主选择能力,只要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停滞不前,甚至逃避,有些甚至空闲在家多年,逐渐地被社会边缘化。
专业技能不扎实。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的逐渐普及,大学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同时带来的还有大学生质量的降低,需要我们认真地反思。当前,在我国的许多高校,特别是一些民办高校,学生的素质普遍较低,专业知识缺乏,甚至会在常识问题上出错。也有很多学生会发现,在学校所学的知识难以解决实际的问题,感觉到自己以往的教育完全和社会脱轨,已经落伍与时代。
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当前,许多大学生都陷入到消极悲观的情绪当中,对自己的未来难以判断,更不用说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了。除了个人的兴趣、性格、特称、经历等因素,更重要的是学校缺乏对学生必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味地重视课本的理论知识,没有认真仔细地考虑实际操作,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因此在就业过程中感到迷茫,进而心如到焦虑当中,频繁地更换工作。
2、高校实施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路径
建立以就业能力开发为导向的培养机制。高校应将职业资格教育引入到高等教育,注重职业人员的创新能力和通用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对学生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指导。在课程教学当中,融入更多资格考试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应建立就业或创业指导教育研究中心,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自己的教育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现机遇的机会,更好地面对毕业后的就业或创业问题。应积极发展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机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其日后的就业或创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应加强和国内外高校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使其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社交能力和组织能力,有利于就业或创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构建与企业全面合作的互动机制。大学生的能力使需要雇主来评价的,因此必须构建与企业全面合作的互动机制,建立与各类型企业的战略联盟关系,给予大学生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企业也应当企业意识到双方合作的重要性,加强与校方的沟通交流,不仅要通过校园招聘会和面试等形式来招聘大学生,也要进一步加强合作程度,对大学的研究进行赞助,甚至参与到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讨论当中,共同参与大学生教育当中。在具体互动机制的构建中,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做起:第一,高校派专人与企业协商和谈判,明确出清晰的政策框架,做好系统的设计与安排,设立专项基金进行人才培养,提高合作的效果与成功率。第二,是要加强与政府间的合作。双方可以建立示范基地,着重培养当前政府继续的实用性、复合型人才,从优势互补、信息交流、业务合作等多方面拓展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的渠道,使大学生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实施全过程的职业指导。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容乐观,2013年更是被称为“最难就业年”。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学校缺乏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使得大学生在毕业之后的就业环境下束手无策。因此,高校不但要加强就业指导,更要实施全过程的职业指导。高校职业指导应从校、学院两级管理体制开展,重视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就业服务的管理与指导等工作,并派专职专业的老师参与其中。我们要明白,职业指导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反映到在大学当中,就是要从学生进入到学校一直到大学毕业这个阶段。学校可以通过召开大型的职业招聘会、全校性职业信息专题讲座、职业选择的咨询服务等,学生从职业兴趣的探索发展到对职业更深的了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地调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消除学生的悲观情绪,变压力为动力,乐观积极地走入职场、走入社会。
将就业能力开发植入课程体系。当前,高学历、低能力的大学生比比皆是,在就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遭受到挫折。对于这个问题,高校应当认真地反思,对教育课程做出适应性调整和改革,设立新的专业,将就业能力植入课程体系,根据社会需求和市场反馈来设置课程系统,凝练一定的学科方向,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我们应当明白,课程的结构是知识结构的体现,大学生获得了怎样的教育,进而也是获得就业能力的基础。我们要不断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使课程体系变得更加科学严谨,更适应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着重于课程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以及创造性,可以建立一套适应高校实际情况的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参加创业教育课程,为我国企业的创新发展而努力奋斗。
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人才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优秀的高校教师队伍,因此一定要强化对高校及时的人才培养,使用一批在知识、技能和思想上都有一定造诣的指导老师。高校应加强对老师的培养,使老师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对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加强教师的责任意识,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从理论指导到实用技巧分析,增强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高校要丰富教师的职业经历,鼓励教师到企业、政府部门挂职锻炼,特别是参与到政府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开题教师的思维, 丰富教师的职业经历和专业知识、技能的科研与教学水平,切实提高教师的就业指导能力。另外,高校也要重视大学生就业的反馈机制,跟踪社会对于大学生的需求,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扩展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培养出真正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
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这既需要高校的指导,也需要政府、企业及社会的参与,共同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开拓大学生的就业路径。未来,随着我国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就业也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这绝不是任何一方能够单独解决的问题,学生们要明白只要自己努力学习、学以致用,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学校要明白,只有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高等教育才能注入新鲜的血脉;企业应当明白,企业的创新发展很大程度来源于具有强大创新活力的大学生;政府要明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各行各业优秀的人才,只要紧抓大学生人才建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姓名 李晓云
学历 硕士研究生
电话 13307180831
收货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一号武汉纺织大学 邮编430079
李晓云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