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入家庭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及社会结构转型的不断深入,在贯彻和落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中共十八大的背景下,如何解民之所想,担民之所忧的民生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关注的焦点。但是,在我国经济转型速度加快的今天,低收入家庭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所反映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不加以关注和改善,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

  社会保障的总体水平以及发展速度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发展战略中重要参数[1]。由此可见,低收入家庭的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解决我国低收入家庭的生活问题,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关注与支持,根据我国国情建立低收入家庭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是我党和政府面临的新课题和重大任务。以下,我将针对我国低收入家庭的现状与特点以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问题进行理论与相应案例的研究,并为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低收入家庭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发展提供帮助。

  低收入家庭概述及社会保障的概述

  低收入家庭的概述

  低收入家庭的概念。我国低收入家庭主要是针对于高收入、中等收入家庭而言的收入较低的家庭。是指家庭成员人均收入和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低收入标准的居民家庭。

  我国低收入家庭的现状。低收入家庭生活状况有所改善主要体现在:低收入家庭收入明显增加;对于社会保障支出有所增加;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不断增长;饮食质量度总体提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也有所增长。低收入家庭生活状况仍不尽人意。虽然我国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已经有所改善,但是针对于中等收入家庭、高收入家庭的生活状况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依旧有很多现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低收入家庭人口较多,负担较重;低收入家庭与高收入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差距过大;我国低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较高。

  我国低收入家庭的特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经济形式不同、文化观念不同、消费水平不同,必然低收入家庭的特点也不同,但是将低收入家庭作为一个群体来看,依旧有一定的共同点:

  人口多、就业人口少、负担重;观念落后,教育水平低;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水平低低收入居民家庭中得到的社会救济收入明显高于一般家庭;低收入家庭相对处于温饱水平;家庭无资本积累,难以承载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社会保障理论及政府干预经济理论

  社会保障理论。依据法律规定,以国家或者政府为主体,针对一些原因而导致的生活困难以及永久或者短暂失去劳动能力的人们进行一定的生活补助、生活救济,从而保障他们的正常生活。当代西方社会保障经济理论主要开始于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以三大贡献:确立社会福利最大化标准、资源最优化配置标准、外部性理论最为突出。他表示收入转移则是由政府向富人征税再将其补贴给穷人。因此具有收入再分配性质的社会保障政策可以扩大一国的“经济福利”[2]。 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教授W.C.贝弗利奇是现代社会保障的先驱者,他在《社会保险和有关福利问题》研究报告被称为贝弗利奇计划。其中包括社会保障三种立法、六大原则,表明社会保障要保障居民拥有维持生活最低限度所必须的生活资料及要把握“全面和普遍”原则,顾及不同阶层实现全面保障。

  随着商品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过度的今天,家庭生产以及逐步被社会化大生产所取代,随即而来的则是部分劳动者因为不确定原因遇到部分问题:如疾病、事故、失业、年老等,使得家庭收入过低,不能生存下去,但同时又不能靠家庭自身解决,如果不给予解决,则会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震荡,Richard W.Johnson表示,在劳动力市场中,在给付确定保障计划的角色为员工进行资本投资而产生损失进行弥补,社会保障则可以视为一种社会与人民的一种合同,以资助低收入家庭居民,而获得社会稳定,由此社会保障制度应运而生[3]。

  政府干预经济理论。社会收入不均衡导致了出现分配差距过大,出现很多的社会低收入家庭无法保障自身生活。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政府应利用政策调控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干预经济。2008年的经济危机也使得更多的学者关注政府干预经济的研究,使得在今天这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政府的干预经济理论具有多样性。Martin Barbie,Marcus Hagedorn 和Ashok Kaul也表示,一个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可以促进人力资本投资,也可以降低人力资本投资风险[4]。对于低收入家庭的社会保障,更应该借于政府的支持及政策,合理分配现有资源,加速保障社会各层次的生活,以期得到社会和谐。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分析

  作为社会稳定的重要防线--社会保障可以说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手段,是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自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改善民生、让全体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治理目标即:“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我国已经将工作的重点逐步落在了社会保障制度上了。但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到底是怎样的现状,由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则是本课题所重点关注的问题。

  社会保障支出不断增加。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四部分组成,社会保障支出则是四部分支出的总和。我国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以及住房保障支出均乘逐年递增趋势,而且有数据显示,1998年底到2001年,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由58万人增加到312万人[5],每月人均养老金从413元提高到618元,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达99.9%,这些都说明近年来国家财政加大了对社会保障补助的支出,解民之所想,担民之所忧[6]。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逐步递增。社会保障水平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 ,其主要衡量指标是社会保障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7]。所以促进社会稳定及发展,对于一国(地区)来讲过高和过低的社会保障水平都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我国社会保障总体水平在不断增加,但是依旧水平偏低,我国财政性社保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仍远低于发达国家30%~50%的比例。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低于大多数国家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等情况可见我国社会保障现状还是不同客观,不可沾沾自喜。

  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

  社会保障管理体系不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看成一条线,从惩治到社会稳定机制,再到实现长治久安的长久战略[8]。 但是,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管理较为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部门、管理机制。例如贫困家庭归口于民政部门,公务员社会保障归口于人事部门等等情况,造成了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情况由此使得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难以平衡,综合管理困难,同时加大了社会保障管理的成本,宏观调控难以达到良好收益,社会保障依旧较为落后。

  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全面。社会保障覆盖面积则是关系到社会保障深入社会的程度,关系到千家万户人民得到保障权利的多少,关系到社会保障制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在社会保险五险中,养老保险是参保人数最多的,据统计,2012年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48369.5万人,但就业人口高达76704万人。同时2012年城镇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为30426.8人,农村参加社会保险人数为17942.7人,城镇和农村的社会保障覆盖程度也有明显差距。目前,乡镇企业职工、进城农民工、城镇私营企业就业人员以及许多灵活就业人员大多没有参加社会保险,而这部分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逐年增大[9]。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平均达 60 %以上 ,中等收入国家达 70 %以上 ,发达国家达 80 %以上,由此可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还是比较低的,与其他国家相比,只相当于低收入国家的水平。

  社会保障政策不平衡。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还是把重点放在了军人优抚安置和社会保险上,对于国民的社会福利、医疗保险等情况还是重视度不高,同时上点也强调了社会保障制度中,养老保险受重视程度较高,但是城镇与农村、不同单位、不同产业中养老保险政策却是不平衡。对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实施的相关政策、保障其运行机制的法律制度发展都是不平衡的,具有城镇农乡的差距,具有高、低收入家庭的差距等,总体来看我国社会保障政策还是不平衡的。

  随着十八大的召开,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对于社会保障制度越加重视,更加将政策倾斜于低收入家庭的社会保障,我国低收入家庭社会保障有所提升,但是基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起点低,完善我国低收入家庭社会保障制度还是一项较大工程。

  国外低收入家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借鉴及相关建议

  基于我国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把我国低收入家庭的社会保障制度光车落实到位,我们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政策,而且要立足国情,借鉴国际,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只有在不断提高我国社会保障各个环节的保障功能,并注重发挥各种社会保障措施的作用,同时将重视近期保障能力和长远保障能力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我国低收入家庭社会保障优良政策,才能不断防止贫困面的扩大,从而减轻最低生活保障的压力,从而提高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推进[10]。

  立足国情,制定完善低收入家庭社会保障制定。从我国国情出发是根本,立足低收入家庭现状的基点,认清现行社会保障制定存在问题是关键。想对我国低收入家庭的现生活状况有所改善及提升,需要认清我国人口基数大,生产力水平仍然不高的现实,各地区经济发展不一致的特殊经济状况,就我国当前的情况不可能建立一个全覆盖无所不容的社会保障制度,更不可能提供一份高标准、高支出的社会保障制度。因此,我国政府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不同的人群、层次、需求制定社会保障制定,重点建立社会最为需要人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基本保障制度,在经济逐步提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样方可达到更为社会化、持久化、广覆盖的程度。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积,实现社会公平。社会化统筹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特征,只有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才有利于建立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增强抵御风险和分散风险的社会保障能力。社会保障范围的扩大,在地域上包括城镇和农村都;在类别上包括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养老等各个方面;在形式上包括现金、实物等多种福利类型。例如增设农村养老保险、农村信用合作社等试点,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体系,扩大统筹范围,使得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制度。近年来,社区服务业的不断拓展也扩大了社会保障面积,实现了社会公平。

  以政府为主导,整合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上文提及到我国低收入家庭社会保障制度经办业务部门分割严重、人员社会保障系统机构重叠,不仅是对于资源的浪费,更使得业务办理过程中繁文缛节的增加,拖沓办事效率,影响公共服务形象。政府可以运用公共权力对社会资源进行重新分配,给予低收入家庭物质保障或者精神、道义支持,再或者是双管齐下。通过政府的积极干预,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实现“为每一个居民家庭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的社会目标,既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方式。因此建议以政府为主导,兴办公共工程,整合社会保障制度经办单位,扩大社会福利开支,同时以多种方式筹集社保基金,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养老保障水平刺激居民扩大消费的关键因素扩大总需求和达到充分就业,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保障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沧州正元化肥有限公司)

  廉洁 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