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针灸术与治神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针灸术,治神
  • 发布时间:2014-12-09 14:01

  摘要:针灸在治疗疾病过程中,须调节阴阳为阴平阳秘时方为最好疗效。在此过程中,治神既是通过调摄患者与医者的意念,使针下得气甚而气至病所,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

  关键词:针灸,治神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识号] A [文章编号] 1061-6035(2014)11-0002-02

  在针刺法治疗中,其疗效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对病情的正确诊断和针刺选穴及手法的正误;第二就是治神法。治神法,又称守神法,是通过患者精神调摄和医者意念集中等,使针下得气甚而气至病所,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灵枢.官能》篇说:“用针之要,勿忘其神。”治神要始终贯穿于针刺操作的全过程。治神法的应用直接影响到针灸临床疗效,同样也是衡量针灸医生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

  中医对神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指整个人体机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之神指人的精神和意识活动。它形成于生命之初:“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就是说明神的物质基础是精。神是人体生命三要素之一,是生命现象及变化的根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素问.移精变气论》中所言:“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便是神在生命活动中所居地位之重要的精确概论。治神是指调节人的生命活动,使人体情绪变为平静稳定,体内气血处于协调和顺的旺盛状态,是维系生命活动防病治病的关键所在。

  1 如何治神养神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到“粗守形,上守神”[1],文中显然认为守神与守机是针刺技术精良的标准。守神,即针刺时全面把握患者的神气,而神气是人的生命活力的集中体现。

  《厘正按摩要术》云:“神宜和不宜滞,神宜清不宜枯,神宜安静不宜浮动,神宜藏不宜露。”神宜和不宜滞,是说神宜和谐而不应阻塞停滞。而我们人体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积劳损伤,都会影响气血的运行,导致气血不和,甚则气机逆乱,继而影响到神,出现神滞。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里的恬淡虚无主要是指安静而言,思想安静,则真气从之。真气究竟是什么? 在“瑜伽”术中称它为“灵能”,西藏的密宗则另称为“灵力”或“灵热”。它是生命的“本能”,但并非是物理学上的“能量”。生命不仅是由大量的细胞组成的,还需要使大量的细胞活动有序;“真气”可能是使大量细胞有序运动(如同步振荡)的东西[2] 。

  当神滞时,大量细胞的有序活动就受到影响。精神不足不能内守,从而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山川水木之地空气流通,负氧离子多,容易增强大量细胞有序运动,缓解神滞,养精神,增真气。

  神宜清不宜枯是说最好滑利而不要枯涩。所谓神清气爽,这一点对于中老年人尤为重要。《瘟疫论》云:“老年营卫枯涩,式微之元气易耗而难复也。不比少年气血生机甚捷,其势勃然,但得邪气一退,正气随复。所以老年慎泻,少年慎补。”刘元素则认为:“五十岁至七十岁者,和气如秋,精耗血衰,血气凝泣。”枯涩相当于凝泣。对于老年人应注重补元气和营卫,针刺按摩时注意通过调营卫来调神。

  神宜静不宜浮动。是说神最宜安静而不宜虚浮躁动。它包括神静不用,神用不过,神用专一等几个层次的内容。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说:“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这里的静主要是指防止神用太过而言。曹庭栋的认识则更进一步,他说:“静时固戒动,动而不妄动,亦静也”。同时还指出:“用时戒杂,杂则分,分则劳。唯专则虽用不劳,志定神凝故也。”这也是很多科学家长寿的原因。具体到临床上针刺时医患双方都应该安静,不说话心无杂念,精神内守。明张景岳亦说:“医必以神,乃是元形,病必以神,血气乃行,故针以治神为首务。”针刺是需要手来操作的,故东汉名医郭玉曾说:“神在心手之际。”如此等等都说明了“治神”在针刺实施中的重要性。

  神宜藏不宜露是说神最好收敛而不应外露。这和季节有密切关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寒来暑往,春华秋实。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对立统一,相反相成。而神宜寒不宜热:寒则神清,热则神昏;寒者气静,热者气泄。如中暑病人重症可以出现高热汗出,烦躁不安,甚至猝然昏倒,神志不清。这时可通过开四关、针刺人中五心穴或十宣放血,从而起到清热,恢复气机正常运行,醒神开窍的作用。所以日常注意收敛封藏,不要过多发散出汗,随时加减衣服,不要过热是养神的重要方面。

  2 如何才能脑实神全

  脑位于头颅之内,乃髓汇聚之处,为髓之海。脑总统诸神,脑为元神之府。脑主神明在这里体现得最明显,对五脏神具有统帅作用,成为协调、控制诸脏器,保持机体高度统一有序的中枢。所谓六神无主就很形象地说明了脑总统诸神的异常表现。《元气论》云:“脑实则神全,神全则气全,气全则百关调于外,八邪消于内。”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脑实的重要性。脑主神明正常,五脏的形神就协调,且五脏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从而保持五脏的稳定状态。但脑也必须靠五脏六腑化生的精气、血、津液的濡养、温煦、推动,方能保持脑的生理功能正常,二者相辅相成。

  怎么才能脑实呢?《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其盖指颅骨顶部,一般注解为百会。百会是督脉与足太阳经交会穴。用百会、四神聪为主穴,治疗神志方面疾患,尤以神经衰弱、神经性头痛、癫痫等病,疗效很好。头为诸阳之会,百会是阳经阳位,督脉经之大穴。四神聪位于百会旁,针刺时针尖向百会方向,有振奋阳气,调节阴阳,通调气血的作用。对数年宿疾,久病必虚,久病必瘀,阳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之患者,应强调扶助正气,统调全身阴阳之气,而百会就可起到此作用。

  风府穴是督脉、足太阳、阳维脉的会穴。是醒脑开窍的重要穴位,是脑髓脊髓分界的标志,可宣散表邪,和胃通阳,通调督脉及太阳经气。它可以主治下肢麻木风痹诸痛。所以督脉的百会、风府二穴,不仅在治疗神志疾患,而且在治疗中风病时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正如《行针指要歌》所说:“或针风,先向百会风府中”。《会元针灸学》曰:“风府者,风邪所入之府,脑后之空窍也。人之一身风眼甚多,如肩井、云门、背缝、手足心、__九窍、太阳、眉心、 中,皆令人受风寒,唯不若风府风门伤人之甚,故名风府”。

  百会、风府是2 个入脑并使脑实的主要穴位,也是治疗脑病的主要穴位,而且都是督脉和膀胱经的交会穴。但仅这样还不行,髓能否正常及时到达脑部还是个问题。靠什么呢[3]? 从经络穴位角度说,督脉的长强穴对此有很大的作用。长强不仅是督脉的络脉,循行“散头上..别走太阳”,而且是调整整体脊柱的重要穴位。《难经.二十八难》有:“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督脉与肾、脑髓有密切的关系。督之别络从此分出后,散布于头背腰部。《会元针灸学》云:“长强为纯阳初始,使脏中生纯阳之气。”可见它升的功能比较强。通过针刺按摩长强穴,可加强督脉的升,这在临床体现得很明显。

  长强还是督脉十个交会穴中唯一和肾经、胆经相交会的穴位。而胆的特点:“胆主甲子,为五运六气之首,胆气升,则十一脏腑皆升,故取决于胆也”。《素问集注》再根据长强穴为纯阳初始及是督脉的络穴和位于骶尾部最下端的特点,认为它能帮助肾生的髓上升。

  脑为元神之府。脑是髓会合的最大部分。所以脑和髓的名称虽然不同,而实际上是同出于一源的。《素问.灵兰秘典论》:“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作强是有使精力充沛的积极作用;伎巧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是十分精巧的意思。人的智慧伎巧,虽出于脑,但肾的盛衰,肾所生的髓的多少,对脑的强弱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的伎巧是出于肾的。临证上治疗健忘、头昏等神志疾患,多数是以强肾益精为主,就是这个道理。所谓:“肾充髓实”。在补肾的范围内,就包含着补髓和补脑在内了。

  悬钟为髓之会《难经疏》:“髓病治此”。而笔者体会神志疾患治疗上也应针对“不足之髓海”进行治疗。按摩或针灸悬钟有补髓治髓、致髓上升的作用,但这中间也离不开长强的帮助,而长强和胆经相交会为它这个作用奠定了物质基础。神庭也与神志有关,神庭是督脉与膀胱经的交会穴,位于额叶,现代医学认为大脑额叶与智力有关,针之有健脑益智之功。肝俞、肾俞、足三里具有补肝肾、益气血作用。以上诸穴合用使肾气盛,精髓足,气血旺,脑实神全而诸症消失。

  参考文献

  [1]刘保延.“粗守形,上守神”“粗守关,上守机”别解[J].北京中医学院报,1990,13(6):12213.

  [2]朱清时.当代科学与中医的交汇点[J].中国中医药报,2008,9124.

  [3]董江涛.黄鼎坚针刺手法经验[J].中国医药学报,2001,16(1):54256.

  作者简介:

  林雨芳,性别:女,福建福州人,1984 年出生,福州市第一医院康复科医师,职称:住院医师,籍贯:福建福州,学历: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针刺治疗脑病

  林雨芳(福州市第一医院 福州 350009)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